1、下列各句实词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举:攻占)
B.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絷:惩罚)
C.梦锡厚重方雅,多识故事。(故事:先例)
D.袖空牒窃印。(牒:文件,文书)
2、将下列形容词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①磅礴 ②端正 ③肃穆 ④饱满 ⑤刚劲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丰厚 ,结构阔大 ,整体上显得大气 ,雄壮 ,庄严 ,有人称赞它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A.④⑤①②③ B.④②①⑤③ C.②④③⑤① D.②④⑤①③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全是贬义的一项( )
A.美国政客自知抗疫不力,怕遭选民唾弃,便翻云覆雨,为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寻找替罪羊。
B.如果孙俊英实事求是地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添油加醋,信口雌黄。
C.年轻时,唐玄宗宵衣旰食,晚年却因宠信杨氏而误国殃民。
D.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的这篇文章不落言筌,在不知不觉之中,将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与表面意义组合起来,极富艺术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②里约奥运会上,中图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技压群雄,力挽狂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③正所谓小信诚则大信立,为人处世要讲诚信.买卖东西当然要讲诚信,一言九鼎。不讲诚信,必然得不偿失。
④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高尚的人品精神。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⑤因变法而步步高升的李定、舒覃,当然容不得异己之声,一介文人苏东坡在御史的拷问下,受尽凌辱,斯文扫地。
⑥近日,“为孙振老师投上宝贵的一票”的号召在朋友圈流传。孙老师朝歌夜弦,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A. ①②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2013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举办的“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究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运动。
B. 由于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一再重复上演,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享受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过于依赖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C. 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在莫斯科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的精彩演出赢得全场俄罗斯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评价。
D. 4月1日,“苹果”中国官网发布致中国消费者的道歉信,由于这一天是愚人节,这让不少中国人感到“苹果”选择这个日子进行道歉是不是别有用意。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6分)
百年杨绛亦芳华
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学、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学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出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
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
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
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②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
③“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
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
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一生。
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
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6分)
(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8分)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萨都剌在《彭城怀古》中感叹项羽的失败,根据《鸿门宴》的记载,项羽曾经有机会行刺对手刘邦,可惜功败垂成:“项庄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
②曾皙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寄寓了儒家的政治理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寓了对田园生活之乐的向往。
③花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蜀相》中,杜甫用草表现武侯祠春意盎然的景色“___________”;《琵琶行》中,白居易借花烘托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溯洄从之,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5)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6)_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绿腰》。 (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不戚戚于贫贱。 (班固《汉书·扬雄传》)
(8)______________,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7)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8)判天地之美,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泛舟于月下,陶醉忘我好似到了极乐世界的情态。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来的情感,让人感动。
(3)“孤城”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常被用来描绘苍凉的意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远有庄子和惠子的“濠梁之辩”,近有《醉翁亭记》欧阳修“醉翁之辩”——________,________,暗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意。
(2)苏轼《赤壁赋》中暗合“相对论”观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发现的是同一美景,但却抒发了不同的情感。
12、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3)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4)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5)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7)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出师表》)
(8)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____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10)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
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二)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①,羞对先生苜蓿盘②。
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注释)①曼陀雨:《法华经》载,当佛说法时,从天空降下曼陀罗花雨。古代有时将茶花称为曼陀罗。②苜蓿盘:借用唐朝薛令之的故事,寓指子由为学官,官卑家贫。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描写山茶花的生长环境,点出山茶花斗寒傲雪的品格。
B.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山茶花叶片的质地和花朵的颜色。
C. 颈联巧妙地将盛开的山茶花和子由的生活现状相连,借用薛令之的故事,反衬子由生活的窘迫。
D. 尾联抒发了不知明年还有谁欣赏这美丽的花朵的感慨,同时又期望有人能看到。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D.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一般指免去原来的官职任命新的官职,也泛指授予官职。与《陈情表》(李密)“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除”意义相同。
B. 路,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约相当于后世的“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意义相同。
C. 缙绅,指高官显爵,缙,同“搢”,插。绅,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大带子。官员上朝经常把记事用的笏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高官为“缙绅”。
D. 改元,改换年号,指新的皇帝即位。古代新的皇帝即位后都要改变原来用以纪年的年号,所改换的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点明时间后交代作者自己的官职、地位,意在说明在宋朝的高官身份,于是被推举作为“当国者”出使元营。
B. 本文交代自己在国难当头之时辞去高官显位,挺身赴险,出使元营,记叙在元军营中据理抗争,不辱使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
C. 本文记叙自己被元军扣留后隐忍行事而后又被驱逐回来,回来后向宋军统帅献计献策希望复兴国家,表现出坚定的报国志向。
D. 这篇为诗集《指南录》所写的序言,记叙自己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的遭遇,句式长短相间,内容丰富,记叙描写,感人肺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15、最近,有人说,以考试为导向的名著阅读,会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走向歧路。对于这一观点,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少于1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