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 , , , , 。“直奔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就是这种打法。
①总是急于把它弄到
②没有经验的人
③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
④如泼妇动武,坏发乱形
⑤结果扭打纠缠撕扯抓掐
A. ④①⑤③② B. ②①⑤④③ C. ③②④①⑤ D. ②①④⑤③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空间 离间 间不容发
B.解说 分解 解甲归田
C.应届 答应 得心应手
D.差别 出差 差强人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诺奖得主古尔纳的小说主要讲述了非洲移民的故事,生动表现了他们面对种族主义余孽时的痛苦与迷惘,用异化的人物性格映射了当代社会脆弱的一面。
B.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物以陕西秦岭独有的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四种国宝级动物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积极向上的运动吉祥物形象。
C.人民与军队相亲相爱。红军在遵义的三个月间,数不清的当地群众为红军修路架桥、送情报、抬担架,帮助红军印刷文件、布告、宣传品,为红军抢修枪炮。
D.犹如电子计算机“从晶体管走进芯片时代”,生命元器件也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只有系统元件足够小,才能被载体包装,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基因治疗。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作者用十四个字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便层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
B.作者通过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表现了作者对于南方生活的厌烦。
C.作者通过自比黄花,不仅表达了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也象征着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D.《声声慢》这首词作营造了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
B. 自可断不来信,徐徐更谓之 信:使者,媒人 苟余情其信芳 信:确实
C. 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忽然 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暂时
D. 会当凌绝顶 绝:极高的 以为妙绝 绝:极点
6、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一书)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 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C. 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
D. 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B. 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C. 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
D. 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
B. 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
C. 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D. 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引用渔人民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顾准则的生活状态。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写词人用酒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李白《蜀道难》中借助神话传说教现蜀道开凿之困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2)___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6)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见到贤与不贤之人,应持有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
(2)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对激荡人心的高亢音乐的描写,《琵琶行》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的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得出师生关系是相对的结论,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种师生关系产生的原因。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4)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这两个意象来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诗十一首(其四)
韩愈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1)。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
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其下澄湫水(2),有蛟寒可罾(3)。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注释:(1)凌凌:清澈明净貌。(2)湫水:潭水。(3)罾:渔网,此用作动词“网起”之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起首两句,分别用“恻恻”“凌凌”描写对“秋气”日益凄寒萧瑟、“秋空”日益清澈明净的感受,感觉和视觉相结合。
B.接下来四句,作者将蝇营狗苟的小人比作“蜩”“蝇”,突出了对它们的憎恶和无法将之扫除的遗憾。
C.作者秋晓卷书独坐,望见南山高峰棱角分明,不知不觉间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
D.诗人空具网起蛟龙的气概和才能,虽有振兴国家的宏愿,却怀报国无门的牢骚。
【2】诗歌中借“蜩”“蝇”来喻人。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B.寒渚一归雁,夕阳千万山。(刘长卿《秋杪江亭有作》)
C.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D.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温庭筠《碧涧驿晓思》)
【3】明人陆时雍《唐诗镜》评论本诗的艺术特色说:“气格峻嶒(本义指山高耸突兀)。”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皆积善累德之效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入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
(节选自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之人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早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
(节选自《说苑·贵德》)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终阳以成A岁为名B此天意也C王者承天意D以从事E故F任德教G而不任刑。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残贼,指凶残暴虐的人,也可指对他人施以残忍暴虐的行为,文中之意为后者。
B.畜,指积聚、储藏,与《孟子·梁惠王上》中“鸡、豚、狗、彘之畜”的“畜”意思不同。
C.生立祠,即为在世之人修建祠堂进行奉祀,受此殊荣者都是政绩突出、百姓爱戴的官员。
D.诬服,没有罪过而不得不承认有罪,其中多是被诬者因不堪严刑拷打被迫自诬服罪。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仲舒认为君主是乘承天意来治理天下的,要避免人民生怨作乱,实现社会安定、百姓归心,使上天降下祥瑞,最好施行德教。
B.董仲舒依据天道的阴阳思想,阐述德教与刑罚在为政方面是有侧重的,他指出,要想实现“治世”,还需要适当刑罚来辅助德教。
C.东海孝妇很早就失去了丈夫,也没有子女,但是侍奉婆婆非常周到,婆婆一直觉得对其有所亏欠,无奈之下选择自杀来减轻负担。
D.新任太守对郡中三年大旱感到奇怪,让于公占卜,查出孝妇冤情,于是去孝妇墓冢前杀牛祭奠,当年地方即获得丰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
(2)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
【5】材料一中对东海孝妇故事中“枯旱三年”的成因有怎样的说法?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扬州一名中学生不小心撞坏停在路边的宝马车的后视镜。在久等不到车主、上学又将迟到的情况下,他便在车窗玻璃上贴了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联系方式。车主看到字条后被这孩子的诚信和勇于担当感动,表示不追究这名中学生的赔偿责任。网友们也纷纷点赞这名中学生和车主。
今年上半年,某地一名中学生也因不小心撞坏一辆名牌小汽车的后视镜,在车窗玻璃上贴了一张字条致歉,并留下联系方式后离去。后来,车主联系上这名中学生及其家长,对该中学生的诚实行为表示肯定,同时说明车辆维修费用需要该学生及其家长按实给付。他解释说,此举是希望这位中学生不仅拥有诚实的品质,还藉此培养契约精神。不过,这位车主的行为受到网友们的广泛质疑。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以受到网友质疑的这位车主的身份,写一封信,回应网友们的质疑。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