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毕节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而而过

    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 2、下列说法与鲁迅先生名言不对应的一项是(     

    A.“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告诫我们,读书应有自己的思索和观察,要乐于思辨。

    B.“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告诫我们,面对不公,要敢于向传统和权威说“不”。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告诫我们,无论何时,都应以国家使命为己任。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告诫我们,要学习孺子牛的精神,刻苦学习。

  • 3、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 魏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病亡,临死前,把幼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

    B. 正始元年,曹芳8岁,继任大魏皇帝,叔父曹爽与大臣司马懿辅政,后来曹爽忌恨司马懿,入奏曹芳,加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C. 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员皆随驾出城,司马懿谏止,以防发生变乱,结果真的发生高平陵政变。

    D. 司马师遗言曰:“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汝,指司马昭。

    E. 姜维布下疑兵,实际取南安袭击董亭,被邓艾识破。姜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阵亡。

     

  • 4、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品、历史人物,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③北疆彪悍风,难挡将军勇武;西域夜光酒,怎迷使者忠诚。

    A.《岳阳楼记》 《聊斋志异》 唐玄宗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西游记》 汉武帝

    C.《岳阳楼记》 《聊斋志异》 汉武帝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西游记》  唐玄宗

  •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三心二意,   ,应该珍惜当前的工作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   ,那么很可能失意时一蹶不振。

    3小张出版的两本书,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帮着校对完稿的,他成名后竟然   ,对此,导师和同学们很不以为然。

    A得意忘形 得陇望蜀 得鱼忘筌

    B得鱼忘筌 得陇望蜀 得意忘形

    C得陇望蜀 得鱼忘筌 得意忘形

    D得陇望蜀 得意忘形 得鱼忘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躺平: 代际冲突下的“后浪”文化

    许纪霖

    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现象,躺平成为2021年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对于躺平,可以有多元的解读,在我看来,最典范的躺平,是属于90后一代的特殊现象,是“后浪”文化的一种表现。

    ⑵关于当代中国的世代更替,我有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简单而言,在今天中国,50后、60后是老的一代人,属于典范的前浪,90后、00后新人类的一代人,属于典范的后浪,而两代人之间的70后、80后,属于不太典型的过渡一代,兼有前浪与后浪的两代人特征。作为前浪的50后、60后,是在上个世纪末的启蒙氛围中形成人格定势,具有后理想主义的精神,对他们来说,没有信念、没有理想、没有诗与远方,何以谈人生。然而,作为后浪的90后、00后,是在1990年代之后的世俗化氛围中长大成人,学校应试教育的强化、只认成功、不认价值的功利主义人生观的熏陶,让许多后浪青年与他们的父母一代人,无论在价值观、人生观,还是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发生了一道巨大的、甚至是不可跨越的鸿沟。所谓躺平,就是在这样的代际冲突背景中产生的。

    ⑶前浪一代人,再苦再累,总是相信奋斗的价值和意义,只要通过个人努力,总是有希望与前途。如果最终失败,也会认命。老一代人有根深蒂固的家国天下情怀,他们经历过历史的大事变和跌宕起伏,相信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互相镶嵌,须臾不得分离。他们热衷于谈论国家天下大事,国家的宏大前途,就是自身未来的命运。90后一代后浪,在中国崛起的大环境成长,对祖国与国家有一种天然的爱,祖国是他们自然认同的家园,国家拥有不言而喻的族群合法性。不过,对于老一代人来说,自我与家国无法切割分离,但是对年轻一代人来说,自我是自我,国家是国家,似乎是两张互不相干的皮,因此才会出现父母一代全然看不懂的“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对个人命运充满绝望”这种90后特殊的心理现象。

    ⑷后浪与前浪,都是相对而言。在这里将80后与90后作一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去年哔哩哔哩网站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宣传片,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然而,真正引起轰动的,主要是80后一代。“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如此充满自信,傲视天下,具有这种底气,正是那些遇到了经济发展好时代的80后,到处是自由选择的好职业,房价也在家庭首付与个人贷款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然而,根据我的观察,90后一代职场青年普遍对这部《后浪》无感,甚至有点鄙视,中美贸易战的开打、职场就业的困难与房价的飙升,使得离开校园不久、刚刚踏入职场的90后,不再有比他们年长十岁的80后那般成功的感觉和膨胀的自信,相反地,困于内卷化、996和各种系统之中的他们,感觉个人无论再努力拼命,依然看不到依稀的未来,升迁、结婚、生子,都成为可望不可即的梦想,于是躺平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活法、新的人生姿态。

    ⑸事实上,在躺平出现之前,还有一个热词也曾经流行过,即所谓“佛系青年”或“佛系活法”。从表面来看,躺平与佛系似乎是一回事,同一种人生姿态,其实,内在的差别非常大。首先,佛系青年对佛系人生的选择,是自觉的。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与定位人生的价值,有必要那么拼命吗?人活着究竟如何才能快乐幸福、安身立命?于是,少数年轻人改变了自己的活法,从打拼才能赢的积极人生后退一步,变为庄子式、禅宗式的追求内心自由、逍遥自在的人生。相比之下,躺平青年多是被迫的,他们没有佛系青年那种内心的自觉,更不是自愿的选择。躺平,是无可奈何的现实所迫,是不情不愿的权宜之计。佛系既有理性的自觉,又有意志的自愿,而躺平既不自觉,又不自愿。

    ⑹其次,作为一种典范,佛系属于80后,而躺平是90后的特殊文化现象。佛系的人生,需要有一定的生存保障和财富积累,才有潇洒的资本,这只有80后青年才能做得到,对于在职场备受挫折的90后青年来说,未免过于奢侈,他们只能以“五不”(不买车、不买房、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的消极姿态来应付生活的窘迫,这就是躺平的尴尬内涵,与潇洒自如的佛系青年自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境界上更有天壤之别。

    ⑺当今中国将躺平喊得震天响的人群之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形态:虚假的躺平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虚假的躺平主义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竞争场上的成功者,你也可以将他称之为躺赢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多少具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将躺平这一种无奈的人生“被选择”,升华为一种自觉的“主义”,一种美丽的精神乌托邦,躺平就此提升到意识形态化的躺平主义。对于大多数躺平者来说,只是第三种类型: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⑻消极的躺平,并非是什么工作都不做,成为啃老族,或者吃低保的宅男宅女。不,他们只是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群体,工作还是有一份,但不再上心,不再努力,断绝了往上流动的欲望,也不再愿意为996卖命。网络上形容说,这种躺平有点像海蜘蛛。海蜘蛛吃海底垃圾长大,除了脚就是一个头,全身没啥肉可食用,因此在食物链里面,反而显得很安全。只要你成为废物,就没有人可以利用你,资本不能利用,朋友也无法利用,躺平所带来的,竟然是一种低质生活的安全感。《庄子》里面记载,惠子对庄子说:森林里有一颗臭椿树,主干臃肿,树杆弯曲,去砍伐树木的工匠,连看也不看它一眼,真是大而无用。庄子回答说:你何必担心它有用没用呢?有用的大树,早被人看上砍了,早早结束了生命。臭椿树正是无用,才保全了性命,得以长寿。消极的躺平主义者追求的安全感,就是庄子所赞赏的“无用之用”。

    选自《探索与争鸣》有删减

    【注释】①996: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1】第⑵段中“代际冲突”在文中的含义是:

    【2】根据文意可以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A.因为90后人生观、价值观与父母一辈产生了鸿沟,所以选择躺平。

    B.90后因为认识到努力拼搏和美好未来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选择躺平。

    C.因为90后无感甚至鄙视80后代膨胀的自信,所以选择躺平。

    D.90后认为不必拼命打拼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选择躺平。

    【3】如果设计有关“躺平”内容的调查问卷,下面哪个问题相对不合适?(       

    A.你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涯规划吗?

    B.你对身边的内卷现象是否反感?

    C.你是否有房有车?

    D.你愿意在996制度的公司打拼吗?

    【4】第⑸段画线句的推断是如何成立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5】梳理第⑻段的论证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水和舟作喻,告诫君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已停,听众却仍久久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3)人们常用“青眼相加”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青眼”的故事源自阮籍。古代文人也常常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黄庭坚《登快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 ”两句借助他物以声摹声,从乐曲的清脆悦耳写起,表现了乐曲的丰富多变。

    (2)假如有人穿越到秦朝,乘直升飞机对阿房宫进行航拍,你可以用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路线导引。

    (3)在表现怀人主题的古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采用“对写”手法,从对方着笔,婉曲含蓄地表达情感,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如“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乾坤日夜浮”的壮阔想象与曹操在《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锦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

    (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忆自己受邀出山,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他“__________________”,只为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恩。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范仲淹在《渔家做》中自抒怀抱,表达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劝学》中的“_______”与韩愈《师说》中“______”观点相近。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商人和旅客都不能通行。

    (3)《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来,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5)《岳阳楼记》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两句描述曹操当年伐吴的军威 之盛。

    (2)《离骚》中表现诗人面对无耻小人的恶毒诬蔑和攻击,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和品行,至死不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两句运用 典故,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叶梦得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1)请对上片后两句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作简要赏析。

    (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雨后观韩子诗集记

    [明]杜濬

    金陵有二客,一圣秋韩子,处潭水上;一于皇杜子,处台城下。二客游处若兄弟欢,无浃旬不相见也,有之,则于今岁之五月。

    是月大雨,为故老所仅见。其雨无注,直倒倾迸下耳。凡水倒倾宜立尽,而是雨砰訇澎湃,无呼吸间断,至连二十余昼夜。则百堵俱仆,以助其声,如属耳瞿塘,震惊不绝。雷霆狎昵,蛙蚓放肆,横流莫御,短垣尽撤。虽内外相望,而咫尺无路;虽尔汝相对,而告语不辨。

    维时杜子踞坐危石,西向望注,念久别韩子,忽顾见波流中若有人负重而泅济者,则韩子遣力馈米,才一通问,无恙焉。然雨固自如。窃计此生与韩子长当索处,沉霾昏垫,无复睹白日时,已而忽白日,杜子则冁然以喜,曳杖而出。见乱流之归于壑者潨潨然其立尽欤迤而南为北门桥屠沽纷然操作一新然积雨之后腥膻愈不可耐。趋过之,折而西出。行一小巷,巷尽为旷野,草树弥空,如绿云掩冉,烟流其上,泉贯其下。俯视碎日金沙玲珑,为之心目交畅,行之惟恐其尽。从此数里,升降绿中。陡一岗望见潭水矣,向之窈然而深者,今在人履下也。然满而不溢,有隐者之德,虽阴霖稽天,庸能害是乎?吾爱之敬之,徘徊很久,然后取微径,瞻独树,韩子之庐斯在,韩子之人斯在,相见而喜可知

    于是为余酌苦茗,炊脱粟,酒四五行,纵谈极欢,然余心怦怦,觉尤有异。韩子乃徐出其自定诗集十种,授余观之。余察其言,深灵警奥,传世复古之道具是,乃蹶起而握韩子手曰:“凡余两人之所以不终于沉霾昏垫者,其以是物乎?虽有他乐,吾不敢观。则今日之遭,可贺也已,亦可记也已。”

    [] ①浃(jiā)旬:十天。②昏垫:昏沉。③冁(chǎn)然:笑的样子。④潨潨然:形容乱流归壑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游处若兄弟欢    游处:出游之时

    B.属耳瞿塘,震惊不绝   属耳:耳朵连接

    C.屠沽纷然,操作一新   操作:装饰

    D.虽阴霖稽天   稽天:连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二客游处兄弟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垤若穴

    B.忽顾见波流中若有人负重而泅济者   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

    C.见乱流归于壑者   然五人当刑也,意气扬扬

    D.相见而喜可知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叙事,文笔简练,写韩子与杜子虽然分处两地,但是情意深厚,以此总领全文;而文中的杜子其实就是本文的作者杜濬的自称。

    B.第二段描写,极尽夸张手法,形象地渲染了暴雨声势之大,时间之长以及洪水之泛滥,为下文两人的相见做了有力的铺垫。

    C.第三段先写暴雨、洪水中韩子不顾危险负重泅渡而来,为杜子送来米粮;而杜子在暴雨过后,也不顾洪水阻挡急切回访韩子。两人的深厚友情可见一斑。

    D.末段点题,赞美韩子之诗意义非凡,点明本文写作动机,并借助语言描写含蓄地揭示了本文主旨:只要心中有追求,再艰苦的环境也无法将人埋没。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见乱流之归于壑者潨潨然其立尽欤迤而南为北门桥屠沽纷然操作一新然积雨之后腥膻愈不可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内外相望,而咫尺无路;虽尔汝相对,而告语不辨。

    (2)凡余两人之所以不终于沉霾昏垫者,其以是物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写作

    有位哲人说:“我是河边的栏杆,谁能扶我,便扶我吧!我不是你们的拐杖。”这段话可以引发人们如何去认识和确立自我价值。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