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达了对建立一个统一强大、仁德爱民的政权的向往。
B.“朝菌不知晦朔”中,“晦”为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为阴历每月第一天,与此相关的还有“望”,为每月的十四,“既望”就是十五。
C.《堂吉诃德》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他在战争中失去左臂,后遭海盗袭击被掳去服苦役,好不容易得为小吏却屡屡因而获罪,然而正是苦难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呈现了一对主仆令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冒险经历:主人乡绅堂吉诃德充满理想与正义感,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仆从桑丘憨厚单纯,多次受挫依然对主人忠心耿耿。
D.晚唐五代,文人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温庭筠、柳永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的作品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B. 今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高峰大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
C. 丽江古城5A级景区整改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意识的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善待每位游客,维护古城现象。
D. 小品这种表演形式,每届春节晚会都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达到让人欢喜让人忧、台上台下齐动情。但是,看得多了,你就会觉得小品有点矫情、煽情。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实百倍 B. 思厥先祖父
C. 然后得一夕安寝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下列诗句与作者及其朝代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下独酌其一》 唐 白居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春题湖上》 唐 李白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C.《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D.《夜书所见》 唐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李对王老师说:“令爱太顽皮了,在班级给您添了许多麻烦,做为家长,我深表歉意。”
B. 高峰和张冬是一对好朋友,张冬开了一个面馆,高峰答应好友一定前去光顾和捧场。
C. 在公司的例会上,王厂长动员全厂职工一定要认真听取王总工程师的高见,并在短时间内落实。
D. 王教授是一位书法名家,他的舍侄跟随其学习多年,早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④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⑤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⑥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太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
【1】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
【2】文章第②段写了东山一带哪些“胜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简述第⑤自然段的内容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5】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对太湖东山、西山及太湖在阴、晴、风、雨、云、雾下的变幻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⑤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E.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生活中有挫折,但是希望永远在前方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________”,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疑问;今之众人,“________”,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美德汲汲以求,并直陈自己因进谏而遭贬谪的经历。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的忧愤之作,其中借历史影射现实却形象表达了北伐的迫切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千里马揭示了人才的悲惨遭遇及其被埋没的主要原因,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对同舍诸生“烨然若神人”“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将士们猎装出发,凸显此次出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
10、名句默写(共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周瑜轻松地指挥战争取得胜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枯黄的桑叶来比女子憔悴的容颜。
(3)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操吴戈兮被犀甲,__________________。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在忧国伤时的困窘生活中白发多.身体弱,度日艰难的境况。
(2)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李端
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
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点明了地点、人物、事件,“喜”字是全诗的灵魂,各联都围绕着它而写。
B.“青青麦垄”“新草”“乳燕拾泥”等表明这是春天,写出了野寺周围的环境特点。
C.“千年”夸张地写苔鲜生命之长久,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在病中希望长寿的心理。
D.“忽”字表明卢纶来访出乎意料,可见作者平时孤寂,这表现了他的惊喜之情。
【2】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循,不知何许人也。为人巧佞,阿谀无廉耻,惟利是趋。事唐为礼部尚书。是时,梁太祖已弑昭宗,立哀帝,唐之旧臣皆愤惋切齿,或俯首畏祸,或去不仕,而循特附会梁以希进用。梁兵攻杨行密,大败于珝河,太祖躁忿,急于禅代,欲邀唐九锡,群臣莫敢当其议,独循倡言:“梁王功德,天命所归,宜即受禅。”明年,梁太祖即位,循为册礼副使。
循有子楷,乾宁中举进士及第,昭宗遣学士陆扆覆落之,楷常惭恨。及昭宗遇弑,唐政出于梁,楷为起居郎,与柳璨、张廷范等相结,因谓廷范曰:“夫谥者,所以易名而贵信也。前有司谥先帝曰‘昭’,名实不称,公为太常卿,予史官也,不可以不言。”乃上疏驳议。而廷范本梁客将,尝求太常卿不得者,廷范亦以此怨唐,因下楷疏廷范,廷范议曰:“臣闻执事坚固之谓恭,乱而不损之谓灵,武而不遂之谓庄,在国逢难之谓闵,因事有功之谓襄。请改谥昭宗皇帝曰恭灵庄闵皇帝,庙号襄宗。”
梁太祖已即位,置酒玄德殿,顾群臣自陈德薄不足以当天命,皆诸公推戴之力。唐之旧臣杨涉、张文蔚等皆惭惧俯伏不能对,独循与张祎、薛贻矩盛称梁王功德,所以顺天应人者。循父子皆自以附会梁得所托,旦夕引首,希见进用。敬翔尤恶之,谓太祖曰:“梁室新造,宜得端士以厚风俗,循父子皆无行,不可立于新朝。”于是父子皆勒归田里,乃依朱友谦于河中。其后,友谦叛梁降晋,晋王将即帝位,求唐故臣在者,以备百官之阙,友谦遣循至魏州。是时梁未灭,晋诸将相多不欲晋王即位。晋王之意虽锐,将相大臣未有赞成其议者。循始至魏州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谒蹈舞呼万岁而称臣晋王大悦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晋王益喜因以循为节度副使。已而病卒。庄宗即位,赠左仆射。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六臣传第二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循始至魏州/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谒/蹈舞呼万岁而称臣/晋王大悦/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晋王益喜/因以循为节度副使
B. 循始至/魏州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谒/蹈舞呼万岁而称臣/晋王大悦/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晋王益喜/因以循为节度副使
C. 循始至魏州/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谒/蹈舞呼万岁而称臣/晋王大悦/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晋王益喜/因以循为节度副使
D. 循始至魏州/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及入谒/蹈舞呼万岁/而称臣/晋王大悦/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晋王益喜/因以循为节度副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亦作“受嬗”。后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 起居郎,古代官职,隋代隋炀帝时始置,称起居舍人,属内史省。以后各个朝代均有设置这一管职,它所负责管理的事务一直都是一样的。
C. 庙号,庙号是皇帝被供奉于庙中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它能显示出后人对皇帝的评价,有对君王盖棺定论的意味。
D. 廨,即官署,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州中有州廨,郡中有郡廨,常称郡廨、公廨。廨田,就是公廨田,它是隋唐时给各官署的田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循为人巧言谄媚,阿谀奉承,没有廉耻,只知道追逐利益,做了礼部尚书。很多人因此看不惯他,对他不满。
B. 苏循为求重用,罔顾忠义。梁王想要称帝,苏循首先称颂,认为梁王有功业德行,天意注定要称帝。因此被新帝委以重任。
C. 苏循一心攀附,谋求官职。梁太祖即位后,设宴款待群臣,唐的旧臣们都不敢说话,只有苏循等人盛赞他的功德。
D. 苏循品行不端,被同僚厌恶参奏而回归田里,在河中依附朱友谦,后来又随朱友谦投降晋国,才最终得到新的职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梁太祖已弑昭宗,立哀帝,唐之旧臣皆愤惋切齿,或俯首畏祸,或去不仕,而循特附会梁以希进用。
(2)其后,友谦叛梁降晋,晋王将即帝位,求唐故臣在者,以备百官之阙,友谦遣循至魏州。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鸿星尔克企业在河南暴雨的募捐中慷慨解囊,在自身不景气的情况下捐赠5000万巨资,这一举动引起全国网友的一致赞誉,人们纷纷抢购店内商品,希望能用行动为良心企业“回血”。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鸿星尔克销量狂增52倍,直播间销售额突破亿元。有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对民族企业的爱护和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消费”,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以重庆网友“橙子”的名义写一封呼吁书,以此请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