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今冬的第一场雪给家乡带来了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落了雪的世界是恬淡的,是迷人,是静谥的。
B.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第二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从医近70年,现在虽然已经90岁高龄,但仍披甲执刀,工作在医学领域。
C.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漂泊他乡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让慈母放下深深的牵挂,而他们自己,又有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土家园?
D.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夏完淳父子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但墓园一片寂静,无人凭吊,我在碑前站好,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祭奠仪式。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群臣怪之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单于壮其节 ⑦外连衡而斗诸侯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⑨屈贾谊于长沙
A. ①②④ / ③⑥ / ⑤⑦ / ⑧⑨
B. ①② / ④⑤⑧ / ③⑦ / ⑥⑨
C. ①②④ / ③⑥ / ⑤⑧ / ⑦⑨
D. ①② / ④⑤⑧ / ③⑥ / ⑦⑨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①,②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③具有公共性质。在朋友圈里④要遵守社交礼仪外,⑤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个人在朋友圈发布⑥转发信息要慎重,不能盲目动指头。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选项 |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但是 | 鉴于 | / | 除了 | 仍要 | 和 |
B | 因此 | 依据 | 还 | 既 | 还要 | 和 |
C | 但是 | 基于 | 又 | 除了 | 还要 | 或 |
D | 因此 | 依据 | / | 既 | 仍要 | 或 |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管理要______,教师队伍要________,课程设置要________,校园规划要________。
A.精良 精美 精当 精细
B.精良 精当 精细 精美
C.精细 精良 精当 精美
D.精细 精美 精良 精当
5、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树之以桑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⑥斧斤以时入山林
⑦未之有也 ⑧群臣侍殿上者 ⑨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⑩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⑫不然,籍何以至此
A.①②④⑪/③⑥/⑤⑧/⑦⑫/⑨⑩
B.①②⑥⑪/③④/⑤⑦/⑧⑫/⑨⑩
C.①②⑨⑪/③④/⑤⑧/⑦⑫/⑥/⑩
D.①②⑨⑪/③⑥/⑤⑧/⑦⑫//④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
办公室里的电视机一直开着,正在播放高育良在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播音员字正腔圆地口播会议新闻:……高育良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要把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
老师和他的同类们什么都知道!瞧瞧他们,在会议主席台上,在电视新闻上,滔滔不绝,说得多好啊!一口一个人民,可当他以人民的名义这么大谈特谈的时候,总让人们觉得很讽刺!这么想着,侯亮平凝视着高育良,指着电视画面,开了口:高老师,我想问一下,主席台上这些话是不是发自您内心啊?
高育良从容地微笑着:你这个①猴崽子,来反攻倒算了?啊?
不,高老师,我是来向您请教的!请您给我解惑,我很困惑!
高育良“哼”了一声:你就别这么客气了,咱们共同探讨吧!
侯亮平坐直身体:也好!高老师,能听我说点办案感受吗?
高育良道:可以啊,说说看,让我也接受些教训,让警钟长鸣!
我觉得,贪腐啊,等于在自己身上绑了个定时炸弹,危险啊!
高育良放下茶杯,竖起食指,一本正经地说:所以说嘛,我常对同志们说,为官者就得心正啊,心正则心安,心安乃平安嘛!是不是?
侯亮平苦笑不已:和老师探讨问题真长见识,老师啥都知道啊!
亮平同学,这种浅显的道理我要不知道,还配做你老师吗,啊?
电视里播音员仍在播送新闻,那语言简直就是在为高有良的话做注解:……高育良书记进一步指出,公生明,廉生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的干部,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对金钱绝不能起贪恋之心!面对亲友,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因私情而违背原则!面对美色,要洁身自好,不能自甘堕落……
侯亮平鼓掌:高老师,您说得真好,可自己做得怎么样啊?
气氛有些僵硬。高育良显然不愿再谈下去了,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开始批阅文件:②侯局长啊,你想说啥就直说,别拐弯抹角!
侯亮平也走到高育良对面椅子上坐下:高小凤是怎么回事?
高育良放下手上的文件和红蓝铅笔:哦?这事你也知道了?老师轻松地笑着,继续说:你这猴崽子呀,按说我可以不理你,你这个反贪局局长无权调查我嘛!不过,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我回答你!高小凤这事啊,还真是个秘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你猴崽子就理所当然认为这里面有啥问题了?真幼稚!说罢,拉开抽屉,拿出一张结婚证,推到侯亮平面前:侯局长,自己看,认识一下你新师母!
侯亮平看着结婚证上的高育良和高小凤的名字,一下子呆住了。只一会儿,他便从震惊中醒来,双手捏着结婚证:您活得踏实安心吗?老师,我深感怀疑!
高育良手一挥:③侯亮平同学,你不必怀疑,迄今为止老师的作为全都合法!老师教授法学这么多年,这点基础知识还能没有吗?!
侯亮平已经忍无可忍:全都合法?离婚六年,和香港女性再婚六年,还生了个儿子,这么重大的事项都不向组织报告?这种政治规矩您难道真的就不明白吗?
怎么会不明白?高育良终于说了实话:所以中央要找我谈话。不过很幸运啊,我和你这位高手学生及时进行了一次逼真的预演……
侯亮平苦苦一笑:好,既然这是事实了,我尊重这个事实!
高育良阴沉着脸:看来你预习做得不错,下了一些功夫嘛!
那是!侯亮平看了看手表:哟,时间过得真快,得下课了吧?
高育良面无表情地收拾着办公桌上的杂物:好,那就下课吧!
侯亮平却不离开:下课前,我还有点话要说!高老师,您以为和高小凤结了婚,就拿您没办法了?十二年前,因为您的关系,您的现任妻子高小凤收受了一套价值一千五百万元的别墅;六年前,香港一笔高达两亿港币的信托基金设立了,它是为您儿子设立的!什么性质一目了然啊……
这时,那个事先预定的时间到了。高育良办公室的门准时被推开了,省纪委书记田国富引着中纪委的几个同志走了进来。
高育良啥都明白了:亮平,别说了,好吗?这回真下课了!
侯亮平和田国富交换了一个眼神,而后后退一步,恭敬地对着高育良鞠了一躬——高老师,今后不管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昔日那个在法学上给我开过蒙的高老师,那个一身正气热情洋溢的高老师!
高育良有些意外,略一迟疑,也还了学生一个深深的大躬:④亮平同学,谢谢你!老师也不会忘记曾经有过你这样一位优秀学生……
优秀学生看着自己的贪腐老师被带走了。带走时的高育良苍老而沮丧。看着高育良蹒跚离去的背影,侯亮平眼前又浮现出当年那个风度翩翩的高老师,那个高老师慷慨激昂,腔调手势满是家国情怀……
(节选自《人民的名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育良在办公室观看他自己的电视讲话,表明他内心有对贪污腐败的反思和悔恨,展现了他“双面人”形象,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B.高育良亮出结婚证的情节,不仅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更加突出了高育良想通过再婚躲避法律制裁的老谋深算的人物形象。
C.高育良两次说到“下课”,含义是不同的,第一次他还把自己当做老师,对学生说下课;第二次他明白了自己已落马,人生“下课”。
D.小说结尾,侯亮平记忆中高育良曾经为师时的慷慨激昂形象,与现在落马的落魄神情形成对比,给读者深刻的警醒和无尽的反思。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写了以侯亮平为代表的反腐战士与以高育良为代表的腐败分子的激烈交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而且曲折。
B.虽然小说人物不多,但关系却错综复杂,高育良与侯亮平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上下级关系,还是贪与反贪的关系。
C.侯亮平在与高育良的对话过程中,始终用“您”,这表现出侯亮平虽然知道老师贪腐,但依然对老师怀有崇敬之情。
D.整篇小说以语言描写为主,同时辅以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现出正与邪的较量过程,刻画了人物形象。
【3】小说中四处画线句是高育良对侯亮平不同的称呼,请根据文意分析高育良在各种称呼中隐含的心理。
【4】小说题为“人民的名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标题的意蕴。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如是,▲_____________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古》)
(3)呜呼!▲________ ,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___________ 。 (王勃《滕王阁序》)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 。 (杜甫《蜀相》)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杀气成云,刁斗传寒,极力渲染出悲凉气氛。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借蛟龙、寡妇的表现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感染力。
(3)小刚在学习互文的修辞时,发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是以“东”“西”方位词的对句实现互文的,于是他联想到了一些古诗会以“朝”“夕”时间词的对句来实现互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 , 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_______ , 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开宗明义,即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论证了为学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王朝灭亡原因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后世统治者提出警示。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蕴含哲理,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宋荣子不受外界褒贬的影响。
(2)《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当所欲比生更重要时,对“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当所恶比死更严重的时候,对“死”的态度是“___________”。
(2)《师说》指出,无论他出生在我前面还是后面,我都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其前提是“___________”;韩愈也认为“___________”,比如孔子就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嘱咐后主刘禅在自己出征后要征求臣下们的治国良计,采纳好的建议。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朝
李商隐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①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②朝朝见,不及金莲③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④当年只费才。
(注)①鸡鸣埭(dài):据《南史·武穆装皇后传》,齐武帝常游琅琊城,宫人随从,很早出发,到玄武湖北埭时鸡始鸣,故称“鸡鸣埭”。埭:水堰。②琼树:南朝陈后主诗歌咏妃嫔美貌,有“壁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③金莲:南朝齐废帝曾用黄金制成莲花,贴放地上,让宠爱的潘妃在上面行走,说是“步步生莲花”。④江令;指江总,在陈朝任尚书令,不理政务,每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宫,制作宫体艳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一个“催”字写时间之快,反衬南朝君主游幸之沉浸,凸显统治者纵情享乐,不理朝政。
B.次句写衣着华美的宫女簇拥着君王回到鸡鸣埭口,再现皇帝贪图游乐的情景,语含讽刺。
C.颔联言陈后主荒淫比齐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又寓荒淫相继,后代更甚于前朝之意。
D.这首诗通过典故串合,点面结合。追括六代,使南朝成为一体,显示了诗人构思上的匠心。
【2】请结合后两联,概括南朝灭亡的原因并说明诗人写此诗的目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 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庠序”,指学校。《孟子·梁惠王上》中“谨庠序之教”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 “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祠”,指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 “观”,指宫廷或宗庙门前两旁的高大建筑,也指道教的庙宇。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 “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说,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学习。
B. 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非常高兴。在此任上恰逢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 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 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湖之士都来向他求教,他孜孜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2)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处处有镜子,除了一般的镜子,人、事也都可为镜。通过不同的镜子,我们可以整理衣装,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还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