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嘉峪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A.袁崇焕/诸葛亮/沈括/伍子胥 B.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岳飞/于谦/诸葛亮/廉颇 D.戚继光/海瑞/祖冲之/苏秦

  • 2、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君神器之重  主持,掌管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终  谨慎

    C.诸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与此案同  判决

    D.邪曲之公也  危害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职业的特殊性要求________的他们节假日更要坚守岗位,只有春节前后一两天调休,才有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②由于局势动荡,这些离开家园者的食品、饮用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供给不足,联合国难民署将向________者提供帮助。

    ③这位伟人的一生充满坎坷,始终在________中寻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经历和在职场打拼非常相似。

    A. 流离失所  颠沛流离  背井离乡

    B. 背井离乡  流离失所  颠沛流离

    C. 颠沛流离  流离失所  背井离乡

    D. 背井离乡  颠沛流离  流离失所

  • 4、下列加点的虚间,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止。

    B.臣壮也,犹不如人。 师道不传也久矣。

    C.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故遣将守关,备他盗出人与非常也。

  • 5、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许多科学技术如集成电路,正是在登月行动的刺激下,获得快速发展,并最终走向成熟,________在商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②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此次高考改革影响深远,最终要砍掉升学的“独木桥”,建立多渠道升学和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________学习立交桥。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________,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

    ④2014年全国楼市继续降温,房价“跌跌不休”。据统计,95%以上的城市都出现了环比下跌。各地救市政策难以快速发挥效应,楼市在短期内恐怕难以________。

    ⑤城市文化建设需要每位市民的参与,我们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发展我市的文化创意产业。________,让我们共同迎接我市的艺术春天吧!

    A. 既而   终生   不以为然   东山再起   众人拾柴火焰高

    B. 既而   终身   不以为意   重振雄风   独木不成林

    C. 继而   终身   不以为意   重振雄风   众人拾柴火焰高

    D. 继而   终生   不以为然   东山再起   独木不成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的境界说被不少研究者称为意境说,这其实是没有准确理解境界说的理论内涵,因此也就没有把握住王国维境界说与中国古代意境论的根本差异。固然,境界说和意境论在某些方面确有相似之处,而且王国维自己也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自始至终进行严谨的区分,这是研究者未能恰当地理解境界说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的意境有其固有的特征。首先,意境不只是单个的意象,而是一组生动直观的意象构成的和谐艺术情境,因为是直观的,所以这样的情境往往是明晰的,因为并非只是单个意象,所以意象之间必须是和谐的;其次,这样的艺术情境是意、境交融的,这个意既包括诗人的情、趣、兴,甚至也包括诗人认识到的理,总的说来,偏向于诗人主体的个性因素和文化积淀,即使是理,也是诗人领悟到的理,带有主体性特点;最后,这样一种艺术情境具有暗示性、生发性,使读者由特定的情境,容易引发自由的联想,而且往往是超越世俗的审美性联想,给人以意味无穷的感觉和启示。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在接受叔本华美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显示出和中国传统意境论不同的理论取向。从表层的特点来看,境界说和意境论颇有一些相似处,如它们都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要求艺术具有清晰如画的艺术情境,都具有暗示性、生发性的特点,由有限启示无限,都涉及情和景的问题。但是中国传统意境论的理论本质在于表现,意境是借助于经过选择、提炼、组合的自然景象对于主体情绪、情感、情趣、兴味、见识、领悟、理想等精神境界因素的表现,主体性因素是意境的核心,而能否选择恰当的意象、锤炼恰当的语言是意境的艺术性技巧,意境固然也与诗人的认识有关,但认识并不是主要的问题,甚至是不需要多作讨论的问题。但是王国维的境界,是对于诗人在纯粹直观中认识到的理念的再现,理念本身是认识的对象,而且是永恒不变的客观存在,是事物的本质,主要不是诗人的精神境界因素,王国维所认为的具有境界的诗,绝大部分是指对于所描述的对象有深透的认识,把握了对象本质的诗,境界并不是指表现了诗人的特定情绪。当然,他的境界说也包括对于诗人主体感情的再现,但这种感情是经过诗人反观的作为人的理念的一个部分存在的,不是表现的对象,而是再现的对象。王国维境界说表述得不够严谨的地方在于,他偶尔把诗歌中表现的纯粹直观到理念的那种诗人特定的精神状态也称为境界,不过这是极少见的。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近代以来中国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在美学观念上发生转变的一个显著标志,由传统的表现论转向了再现论,20世纪的中国文论主流又由王国维境界说的再现理念论转向了再现[反映]现实论,总的说,王国维境界说标志着中国文论把艺术的描述对象由主观的情感、意识转向了客观的理念、现实的转折点,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难以准确估价其境界说的意义。王国维称自己的境界说是探本之说,其他传统文论都不过道其面目的原因也在这里。

    (摘编自王攸欣《论王国维境界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意境论之异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研究者把境界说称为意境说,原因在于王国维没有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严谨的区分。

    B.意境是一组生动直观的意象构成的和谐明晰的艺术情境,这样的艺术情境是意与境的交融。

    C.王国维的境界说显示出与中国传统意境论不同的理论取向,因为他接受了叔本华的美学理论。

    D.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是中国美学由传统的表现论转向再现论、美学观念发生转变的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了王国维的境界说被不少研究者称为意境说的事实和原因,为下文展开论述做铺垫。

    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中国传统意境固有的几个重要特征,与下文对境界说的分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文章分析了境界说和意境论的相似处,进而分析了王国维境界说的独特认识和其学说存在的不足。

    D.文章分析了王国维境界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意境论之异同,并且指出其境界说的意义,显示了思辩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总的说来,中国传统意境带有很强的主体性特点,因为这样一种艺术情境具有暗示性和生发性。

    B.主体性因素是中国传统意境的核心,选择恰当的意象、锤炼恰当的语言是其艺术性技巧。

    C.王国维所认为的具有境界的诗,是指对于所描述的对象有深透的认识,表现特定情绪的诗。

    D.王国维把诗歌中表现的纯粹直观到理念的诗人特定的精神状态称为境界,是非常严密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默写填空

    (1)   ,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其中,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5)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____”。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__________ ”。

  • 9、按要求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作者:_____《六国论》)

    (2)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喜欢自我夸耀的人给予了理性的警告。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有气势地写出当年刘裕北伐时的豪迈与功业,与下文刘义隆地仓皇败北形成鲜明对比。

    (3)苏轼《赤壁赋》中末尾两句,写宿醉之状,言不知天之将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即使“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仍能“晏如也”。而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乐在其中”。

    (2)《师说》一文,韩愈把“_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当地风俗,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 》中 除了 以 桑树 的 由荣 而 枯比 喻 女子 年 华老 去 之外,还 以“___________”的 比喻 告诫女 子 不要 沉 溺于 与 男子 的 爱情 。

    ( 3)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去者日以疏

    佚名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①,欲归道无因。

    【注】①思还故里闾:“还”通“环”,“环绕”的意思;故里闾,指故居。

    【1】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     

    A.《李凭箜篌引》

    B.《春江花月夜》

    C.《迢迢牵牛星》

    D.《登岳阳楼》

    【2】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猛挥雷霆万钧之笔,乍一开头,就写下了苍苍莽莽、跨越古今、隐含着人世间无限悲欢离合之情。

    B.七、八句借用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萧萧”不仅仅是悲风之声,又有墓中死者如白杨树的哭泣之声。

    C.“一去一来”属时间顺流,“郭门、里闾”则是空间对流。

    D.本诗语言看似浅显,朴素自然,实则清新典雅余味无穷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昭皇帝时,北军监御史为奸,穿北门垣以为贾区。胡建守北军,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建欲诛监御史,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拽下堂。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护军及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遂上奏以闻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北军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武之心、勇猛之意以率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臣闻黄帝《理法》曰:垒壁已具,行不由路,谓之奸人,奸人者杀。’臣谨以斩之,昧死以闻”。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也。’建有何疑焉?”建由是名兴。

    楚庄王伐陈,吴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吴必夜至,甲列垒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吴师至楚,见成陈而还。左史倚相曰:“追之,吴行六十里而无功,王罢卒寝。”果击之,大败吴师。

    宋围曹,不拔。司马子鱼谓君曰:“文王伐崇,军其城,三旬不降,退而修教,复伐之,因垒而降。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阙而后动?”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请兵于鲁,鲁不,桓公怒,将攻。管仲曰:“不可!我已刑北方诸侯矣,今又攻鲁,无乃不可乎?鲁必事楚,是我一举而失两也。”桓公曰:“善!”乃辍攻鲁矣。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节选自《说苑·指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护A军B及C诸D校E皆F愕G惊H不I知J所K以L建M亦N已O有P成Q奏R在S其T怀U遂V上W奏X以Y闻Z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堂皇,文中指宽大的殿堂,与成语“富丽堂皇”中“堂皇”一词含义不同。

    B.制,文中指帝王的命令,与《项脊轩志》“其制稍异于前”中“制”字含义不同。

    C.与,文中指给予,与《离骚》“恐年岁之不吾与”中“与”字含义相同。

    D.文化,文中指知识、道德、风俗等的总和,与现代汉语中的“文化”基本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建与士卒同甘共苫,所以士卒能听命于他;他在杀死监军御史这件事上,虽先斩后奏,但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B.吴国前来救援陈国,楚国左史倚相认为吴军定会趁楚军盔甲破裂、营垒毁坏之机发动攻击,楚军应该严阵以待。

    C.宋国包围曹国,却没有攻下,司马子鱼援引文王两次攻打崇国都没有成功的事例,启发宋国的国君正确决策。

    D.管仲认为齐国已对北方诸侯动武,又马上攻打鲁国,将对齐国不利,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停止攻打鲁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

    (2)今君德无乃有所阙乎?胡不退修德,无阙而后动?

    【5】指武,即阐明有关军事问题的要旨。从文中所记载战事中,你能获得哪些军事方面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有人说,规律往往能将复杂的现象解释的简单清晰;也有人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都无法用规律来简单解释。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