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数典忘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能看到事实的真相。季羡林先生的见解,很值得重视。
①就必须继承、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②如果看问题能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
③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④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轻视东方文化,是偏见
⑤也不能照搬照抄,拜倒在古人脚下
⑥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轻视东方文化,则是短见
A. ⑤③④⑥①② B. ⑤③①④⑥②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②④⑥⑤③①
2、下列称呼属于谥号的一项是( )
A.秦昭王
B.唐太宗
C.乾隆
D.慈禧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回延安》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B. 《雨巷》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翻译家。这首诗的第一节,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凄美感伤的氛围。
C. 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和《致大海》
D.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长的史诗。
4、下列选项中,下列各句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面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很嫉妒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轫(rèn)于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的创作者,用理性和人性的准绳,表达了对荒谬年代的质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摈(bìn)弃,开拓了现代诗的新天地。
B.钱先生僻居桂省,远离京沪经济重镇或文化锁钥(yuè),想另辟蹊径发掘第一手史料,委(wēi)实不容易,但他能及时整合最新史料并提出自己的预判。
C.薄薄(báo)的刀刃将书页徐徐划开,伴随着“嘶嘶”的裁纸声,如水面荡舟船桨划过留下涟漪,暗香袭人般愉悦,不免有几份追蹑(niè)先贤雅士的流韵。
D.蔓延过耳朵的浓密长发,透着超群拔俗;黑框眼镜与儒雅的谈吐相称(chèn);身材虽不魁梧,但显然也属于力能扛(káng)鼎的那种,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精神的守望者
赵建忠
能够为了一部作品及其作者耗费65年心血进行研究并卓有建树,在200多年来的这支红楼“寻梦”之旅中,可以说唯周汝昌一人而已。在先生诞辰百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不禁又想起这位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的一些往事。
我有幸同周先生相识,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所研究生不久。记得是一个黄昏,我去他位于北京红庙的寓所拜访。一进门就惊呆了: 水泥地面竟没有经过装修,家具非常陈旧,书房陈设也极为简陋,杂乱的书籍几乎占据了全部的空间,有些常用的书还摊在餐桌上,面对这一幕,当时我真难以想象: 这就是一位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学者的生活环境! 那次见面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客厅书橱里陈设的刻有“为芹辛苦”字样的瓷盘,因为这也正是周先生毕生为曹雪芹、为《红楼梦》奋斗的真实写照。
周先生对年轻一代的红学新人都予以奖掖扶持。我每次去看望他,都能得到事先为我准备好的签名本。记得我研究生临毕业之际,他还特别郑重地为我的就业问题向有关单位写过推荐信。首届全国中青年《红楼梦》学者研讨会在天津举行,周先生因年事已高身体不适未能亲临,但仍然抱病为我题词留念:“薪传日期,俊彦多贤。学积山崇,后来居上。“我把这看做不仅是对我,也是对《红楼梦》年轻一代研究者的谆谆勉励。
周先生周公解梦,独上红楼,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晚年还倡导红学委定位于“新国学”。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他耗到了“蚕丝尽、蜡泪干”的程度。只有对《红楼梦》具有宗教般的感情,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周汝昌先生正是红楼精神的痴情守望者,痴情到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心香一瓣祭曹侯”,也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了。
周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的红学研究也并不是他一生学术成就的全部,他的兰亭辨伪、诗词赏会、京剧曲艺、英译《文赋》……构成一道道靚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他虽然离去了,但那疲倦的身影永远屹立在有良知的中国文化人心中,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2017年08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他一生著作等身,满载荣誉,但身体却早早地透支,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不到六十岁的时候,视力已经开始急剧下降,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到了年届八旬之后,已经全盲,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直到95岁高龄去世。
②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1】【1】下列关于周妆昌所取得的成就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汝昌一生著作等身,满载荣誉,对《红楼梦》研究中涉及的“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各个分支均有独到见解。
B. 周汝昌晚年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的书,连“大纲”都列出了, 他还主张红学要定位于“新国学”,为以后的红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C. 周妆昌根据兄长的嘱咐,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咏芹诗》。他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D. 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兰亭辨伪、诗词赏会、京剧曲艺、英译《文赋》……构成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2】【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周汝昌是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B. 周汝昌算是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真正知音,因为宁可自己和家人的生日不过,也要坚持每年为《红楼梦》的作者祝寿。
C. 周汝昌早早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他不到四十岁就失去了听力,年届八旬之后,已经全盲,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笔耕不辍,靠着口述完成了著作,如果对《红楼梦》没有宗教般的感情是做不到的。
D. 周汝昌把“我”看成他的衣钵传人,一直对我谆谆勉励、奖掖扶持,譬如为我推荐工作,抱病为我题词留念。
E.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3】【3】回顾周汝昌守望红楼精神的一生,你读出了周老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不吸取经验教训终会让人痛惜,同时也写出了作此文的目的。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自己刻苦求学并自得其乐,所以无视物质生活的贫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6)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忧”具体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欧阳修《醉翁亭记》将太守宴会描绘得令人眼馋,不仅有捕到的肥鱼,还有用泉水酿的酒和摆在面前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
(9)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认为白己祭祀神灵时从不虚报祭品的数目,做到了诚实可信,曹刿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白已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切磋学问,用“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其没有公务劳神伤身,生活自由闲适。
(11)《诗经·关睢》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刻画了男子追求窈窕淑女而不得之后朝思夜想、难以入眠的情状。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孟德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于是高声吟咏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5)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将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文人墨客特别喜欢通过“酒”这个意象表情达意,有时在作品中直接出现“酒”字,有时则暗含着“酒”字。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达谪居浔阳城,即使有好光景也无人共赏,只能孤独饮酒的意思时这样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将进酒》中通过(2)“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饱含着失望与愤激;苏在《赤壁赋》中用(3)“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自己与友人泛舟江上的悠闲生活状态,其中也含有“酒”意。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问答之间交代了主人公忧思的缘由。
(2)诸葛亮在后世深受推崇,如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表达了对他由衷的赞叹。
(3)古代诗歌中往往用不同季节来表现时序更替、光阴流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①,工夫萤雪②边。
麹生③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源于佛教以灯能照暗,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指学习刻苦。③麹生:指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风格鲜明,开门见山,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B.“圣处一灯传”是说作者希望曹君刻苦学习,继承儒学之精义,体现了他对曹君的关爱。
C.“工夫萤雪边”一句,运用古人努力求学的典故,鼓励青年学子学习要下囊萤映雪的功夫。
D.下阕开头用借代的手法,用“麹生”代指社会,说明社会险恶,提醒曹君注意防范。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才?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从(高祖)平京城,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之后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十五年,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多从师古之说。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
(选自《旧唐书·颜籀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B.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C.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D.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中国古代官职,官品极高,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都曾担任过此职。
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因方位而得名,也借指太子本人。又称“储宫”。
C.践祚: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指皇帝登临帝位。
D.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止乱复治时举行的大型祭祀典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师古少承家风,广读书善作文。襄州总管薛道衡喜欢他的文才,曾经请他修正文章,因为写作和颜师古交往甚密。
B.颜师古精通治理,于己才干自信。尚书左仆射杨素质疑其治理能力,他轻松奏对,到任后才能出色并且治理得很好。
C.颜师古学识出众,深得太宗爱惜。师古遭众人非议说他收受贿赂,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回任秘书少监。
D.颜师古勤于治学,学术成就斐然。太宗让读书人学习他考定的《五经》,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广为流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
(2)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
【5】颜师古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北塞罕坝,三代人接续奋斗,把荒原变林海,实现了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为了让长江“休养生息”,政府实施十年禁渔计划,23.1万名渔民退捕上岸;雷霆治污,整治非法码头,长江沿岸化工企业迁移或关停;画出法律红线,用霹雳手段保护一江清水……
可是,生活中,也不乏有人为了多获,捕鱼用细密的鱼网;为了省钱,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海……
学校团委准备以“‘泽被后人’而不‘竭泽而渔’”为话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会怎么演讲?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