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 对作家和文章,我一向是怀着类似的景仰和认同,但近年来,所见最多的却是一些打着作家名头做幌子的势利主义者,把写作当作获取名利的工具。
C. 最近,在马达加斯加首都连续发生了几起针对中国国民的恶性刑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的受害人主要以做生意、开餐馆、办中医诊所等方式赚钱谋生。
D. 多年来,巴基斯坦一直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更是国际反恐合作重要参与者,巴政府和人民为反恐事业作出的巨大努力和民族牺牲有目共睹。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查韦斯在国内被认为是个“勇敢的改革者”。他认为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不适合拉美发展中国家,因此,他试图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结合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作用、充分利用国内优势、实行合理开放的发展道路,___________“不现实”的共产主义,___________“野蛮”的资本主义,___________一条有拉美和委内瑞拉特色的“第三条道路”,___________在全球化浪潮中,“___________要适当加入,___________要确保自己的民族特性”。
A.既是 也是 而不是 更不是 既 又
B.既不是 也不是 而是 而且 既 又
C.既不是 也不是 而是 而且 虽然 但是
D.既是 也是 而不是 更不是 虽然 但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熟视无睹。
②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习焉不察。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③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习以为常,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④每当夜幕降临,漫步西子湖畔,灯红酒绿,笙箫繁奏;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⑤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⑥刹住“四风”,不仅需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马看花,同样也需要群众举报监督的“锦上添花”。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精神意志 着改变自我、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把内在求新、求变、求进的精气神 出来,我们的事业发展必将 。
A.蕴含 引发 势如破竹
B.蕴藏 引发 锐不可当
C.蕴藏 激发 势如破竹
D.蕴含 激发 锐不可当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夏季 ,车主们要注意一些养车的细节,才能防止爱车“中暑”。
②你给孩子看什么,他就会吸收到什么。将门槛稍微提高一些,孩子的眼界及 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③在旧中国, 穷人没钱治病,就连家道小康的人,也负担不起医药费。
A.临近 品位 不只
B.临近 品味 不只
C.邻近 品位 不止
D.邻近 品味 不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①(节选)
迟子建
(一)
营地只剩下一座希楞柱②了,安草儿一定怕我看到那些空地会难过,所以才把树移植在那里。清新的空气和这突如其来的绿树,就像朝我跑来的两只温柔的小猫,它们伸出活泼而又湿润的舌头,一左一右地舔着我的脸颊,将我的困乏一扫而空。驯鹿已经离开营地,出去觅食了。白天时为它们笼过烟的篝火,虽然已是灰烬了,但还洋溢着温暖的草木灰的气息。
驯鹿很像星星,它们晚上眨着眼睛四处活动,白天时回到营地休息。
我们只剩下十六只驯鹿了。在给我们留下多少只驯鹿上,达吉亚娜伤透了脑筋。她既怕留多了我和安草儿经管不过来,又怕留少了我们会觉得空虚。最后是我和安草儿圈定了这些陪伴我们的驯鹿。我们还将在林中搬迁,驮载神像的玛鲁王和驮火种的驯鹿③是必需的,这两只是达吉亚娜留给我们的。其他的,一半是安草儿选的,一半则是我选的。安草儿是个满怀着怜爱之情和悲悯之心的人,所以他选中的六七只驯鹿都是年老体弱的,其中有两只还害着严重的咳嗽病。我呢,为了让我们的驯鹿能够壮大起来,我选中了两只最健壮的种鹿、三只正值生育旺季的母驯鹿和两只最活泼的驯鹿仔。我圈点完那几只驯鹿的时候,达吉亚娜眼里闪着泪花,她对我说,额尼④的眼睛还是那么的亮!安草儿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握着一束紫菊花从远处走来。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一定是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的。他看见我已走出了希楞柱,笑了。他走到我面前,把花递给我,然后提着水桶去浇那些刚刚栽上的树。
他浇完树,放下水桶后,没有歇息一下,就进希楞柱取出晒干的蝙蝠,放在一块青石板上,用一块鹅卵石研磨蝙蝠、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成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
(二)
我们营地来了一个马贩子,他带来了四匹马,想要跟我们换两只驯鹿。我们没有跟他做这笔交易。我们不需要马,马给我们带来了痛苦的回忆。再说他换驯鹿是为了吃肉,他听说驯鹿肉很鲜美,我们怎么会把心爱的驯鹿交到这样的人手里呢?马贩子在营地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赶着他的马走了。
一九六五年的年初,有四个人来到我们那里。他们中有一名猎民向导,一名医生,另两名则是干部模样的人。他们一来是为我们普查身体,二来是动员我们定居的。他们说山上居住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政府经过多次考察,也征求了一部分猎民的意见,已经在贝尔茨河和下乌力吉气河交汇的地方,为我们设立了一个乡——激流乡,开工建造定居点了。
激流乡所处的位置我们都很熟悉,那一带林木茂盛,风景优美,适宜居住。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驯鹿怎么办?所有乌力楞的驯鹿如果都跟着去那里,它们不可能总是在贝尔茨河流域采食苔藓。它们去哪里,我们最后还是得跟着去哪里,瓦罗加说长久地在那里定居是不可能的。那两名干部说,你们养的四不像跟牛马猪羊有什么大区别?动物嘛,它们就不会像人那么娇气,它们夏天可以吃嫩树枝,冬天吃干草,饿不死的。他们的话让大家格外反感。鲁尼说,你们以为驯鹿是牛和马?它们才不会啃干草吃呢。驯鹿在山中采食的东西有上百种,只让它们吃草和树枝,它们就没灵性了,会死的!哈谢也说,你们怎么能把驯鹿跟猪比,猪是什么东西?我在乌启罗夫也不是没见过,它是连屎都会吃的脏东西!我们的驯鹿,它们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着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怎么能跟它相比呢!那两名干部看出大家生气了,他们赶紧说,驯鹿好,驯鹿是神鹿!所以从一开始,很多人因为驯鹿,对定居是有顾虑的。
【注】①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的鄂温克族。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民族的百年历史和文化变迁。小说分为“清晨、正午、黄昏、尾声”四个部分,节选的两部分均出自“黄昏”。②希楞柱:鄂温克人住的圆锥形的帐篷。③鄂温克族人将其祖先称为“玛鲁”,视他们为保护神。走在最前面的白色公驯鹿是被选出来驮神像的“玛鲁王”。除此之外,鄂温克人还崇拜山神、火神、雷神等自然之神。④额尼:鄂温克语,母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住在帐篷里,要经常随驯鹿在山林中迁徙;他们生活方式原始,热爱大自然,崇尚神灵,离不开驯鹿。
B.安草儿在拆除希楞柱后留下的空地上移栽上绿树,挑选年老体弱的驯鹿,放下水桶就去研磨蝙蝠等,这些行为体现出他善良的形象。
C.相对于山上的生活,政府为鄂温克人建设的定居点生活较舒适,就医也方便,但却无法安置驯鹿,这也成为一开始很多人对定居有顾虑的原因。
D.干部称驯鹿为“四不像”,并且说它们与牛马猪羊并没有多大区别,是对鄂温克人的侮辱和蔑视,因此激起了大家的反感。
【2】整本小说四个部分都是以“自语”开篇,随后是“讲述”,节选部分(一)出自“自语”,节选分(二)出自“讲述”,对这一创作方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历史见证者,两个部分都是从这一视角来表达感受,讲述故事,有强烈的代入念让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B.“自语”更多地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物的内心平和舒展;“讲述”则充满了现实中的各种冲突,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焦灼。
C.“自语”“讲述”结合的方式、鄂温克民族过去与现在不同生存状态之间的对比,使得小谈呈现了对现代文明冲击的反思,更具说服力。
D.“自语”侧重概述民族发展历史的大事件,“讲述”侧重细腻的个性体验,两者结合,确定了叙事自由度,也使小说文本所呈现出的主题意蕴和审美形态更加丰富。
【3】结合文中鄂温克人对待驯鹿的态度,概括鄂温克民族的文化理念。
【4】有人评价《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的一次“唯美书写”,请从这一角度对小说语言进行客赏。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指出秦的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愁烦闷、失意不安、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两句的意思一致。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时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 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木”“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面对群童“抱茅入竹”时的无可奈何。
(3)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_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从之于国也》)
(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父》)
11、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2)《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夜一昼,一冷一暖,一养成于阴一生发于阳,一明晰一朦胧,营造出绝美又相反相成的艺术境界。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诗人以复关指代男子,通过“____”“____”“____”三个动作神态表现出热恋中女子的痴情。
(2)《离骚》中,屈原后悔以往的选择,经过反省后决定“____”。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的评价。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B.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选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明史·陈敬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
B.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
C.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
D.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组织当时学者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B.内艰,丁艰是古代丧制,丁内艰指父母亲或祖父母去世,在任官员必须离职归乡守孝三年的制度。
C.国子监,由晋朝设立的“国子学”发展而来,至明清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双重性质。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病等特殊情况的可以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敬宗学养深厚。他曾在文渊阁、翰林院及国子监学习或任职,还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五经四书大全》《太祖实录》等典籍。
B.陈敬宗锐意革除弊习。任国子监祭酒时,因生员惯于请长假,他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长短决定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准许。
C.陈敬宗为人方正严肃。他注重仪表行止,力求以身立范。敬宗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但他也因严格而遭到僚属的诬陷。
D.陈敬宗深受时人肯定。李时勉与他同在翰林院,后又同任祭酒。敬宗身材魁梧,时勉容貌略胜,二人声望相当,世称“南陈北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
(2)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无才,才不足以助其成;有才无德,德必助其奸。”对于一个人来说,道德品性是根本,而才能是由根本所发展产生的枝末。德就像树的根,才则像树的枝叶,树根不牢固,枝叶是不会茂盛和长久的。
你对德与才的关系有怎样的看法?中华中学准备举办一次以“唯德与尚才”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征文,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