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平顶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________的汉代工艺品,那_________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直接_____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A.美轮美奂 蜿蜒曲折 感悟

    B.琳琅满目 蜿蜒曲折 感触

    C.琳琅满目 笔走龙蛇 感触

    D.美轮美奂 笔走龙蛇 感悟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C.为庆祝戛纳电影节72华诞,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戛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

    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地区极其难得的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美丽的花园。

  • 3、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瓜 /惊   笑脸 溜/牙咧嘴

    B.徘/低 舌/   骨/马脚   夫/首以待 

    C.隙/ /闪   母菌 叶/渭分明 

    D.匐/果 发/   款/包涵 /趑不前

     

  • 4、某机构连续五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9:00—20:00这一小时的事故车祸量比其他任一小时高出多个百分点,由该统计得出结论:这一个小时是司机注意力最为低下的时间段。

    如果以下叙述属实,可以对这一结论形成反驳的有(     )。(不定项选择)

    A.该小时的司机和其它小时的司机不是同一批人。

    B.关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研究,需要七年以上的观察。

    C.该小时路上行进的车辆数量较其他小时平均多出数倍。

    D.该小时被观察到的事故率增加是因为小事故数量的增加。

    E.该机构无相关从业经验,该统计数据不是由权威机构做出的。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强调,公共场所戒烟规定远不能解决我国公共场所的烟害问题,国家控烟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劝阻青少年戒烟也显得尤为重要。

    B.目前我国进口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除国家要收取17%的增值税外,国内零售商又习惯于向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店费、上架费、节庆费等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又由消费者来“买单”。

    C.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将在向上、向下的通道上作怎样的调整备受关注,楼市似乎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D.铜川昌盛煤矿重大责任事故之所以能被隐瞒一年,是因为煤矿老板用重资买通了煤炭局的官员,并和当地主管媒体的官员相勾结的结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涧溪春晓》是人民日报记者徐锦庚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文章报道了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徐锦庚眼中,三涧溪就是中国乡村的缩影。文本展示的既是一位村官(高淑贞)的奋斗历程,也是一个村庄的治理故事。

    记 者:您从何时开始有创作这部作品的计划?

    徐锦庚:2019年9月,中国作协启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我领受的任务就是采写三涧溪。我对三涧溪并不陌生。我在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工作12年来一直关注这个老典型,多次安排记者去采写,还率分社党员骨干去参观学习。我最初的打算是,挖掘扶贫脱贫素材,讲好勤劳致富故事。然而,当我融入三涧溪,触摸其灵魂深处时,渐渐有了新的感知。

    记 者:三涧溪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

    徐锦庚:三涧溪曾经“阔”过。老铁匠马世昆在改革开放初期组建了钢铁冷断加工队,带领乡亲走南闯北,1979年为集体创收18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集体经济厚实,村民生活富裕,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三涧溪陷入混乱,违法乱纪不断,村庄脏乱不堪,村支书像走马灯似的连年更换,村集体欠债严重,成了个烂摊子。

    2004年,乡村女教师高淑贞临危受命,回到三涧溪担任村支书。15年来,她强班子,治村容,勇担当,敢亮剑,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敏锐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三涧溪逐渐走出泥淖,再次脱贫致富,村集体净资产上亿元,人均收入2.8万元,还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殊荣。2019年底,就在我采访时,三涧溪又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三涧溪的贫富交替有迹可循:过去贫穷,是因普遍贫困、苦无出路;脱贫致富,靠的是苦干苦熬,勤劳致富;后来返贫,乃因人心涣散;再后来脱贫攻坚,是受益于国家扶持、区域优势。自2003年以来,连续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皆关注“三农”,近年更是倾力扶持,多方力量叠加,乡村躬逢盛世。作为章丘的城郊村,三涧溪被征土地多、就业机会多,脱贫水到渠成。所以,三涧溪的脱贫攻坚有其鲜明特点:不仅由“穷”到“富”,更是由“乱”到“治”。换言之,其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文明素养。鉴于此,我改变创作初衷,围绕八字着墨;成风化人,由乱到治。

    记 者:报告文学写作也需要写好典型人物,高淑贞是怎样一个典型?

    徐锦庚:雁飞千里靠头雁,要当好乡村领头雁,尤为不易。在乡村领头雁群体中,高淑贞是鲜明独特的“这一个”。

    三涧溪是个大村,有3000多人,“苗不一样齐”,历史遗留问题多。但高淑贞总是以昂扬向上的姿态,遇到困难不躲,遇到障碍不绕,敢碰硬,不退缩,头拱地,往前冲。

    高淑贞为了解决问题,能伸能屈,原则问题寸步不让,策略问题灵活机动。她深知,三涧溪由富返贫的症结是组织涣散、人心浮动。所以,她想办法把人拢起来,人尽其才。她说:“如果只盯着人的缺点,天下无可用之人;如果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到处是可用之人。对这些小年轻,你推一把,就是对手;你拉一把,就是朋友。”几句平实话语,道出用人精髓。

    记 者:高淑贞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从中也体现出了她的担当作为。

    徐锦庚:农村脱贫攻坚,关键在于领头雁担当作为。担当作为正是高淑贞的亮点。高淑贞先在娘家村,后在婆家村,一干二十年,清路障,拔穷根,换班子,摸家底,建公寓,盖澡堂,修学校……一桩桩,一件件,之所以能善作善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她躬身入局,担当作为,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始终激情洋滋,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一个人带动一村人。

    高淑贞干中学、学中干,境界逐步提高,从自发上升到自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成为信念。涉及村民利益,她总是一碗水端平,努力写好“公”字。脚跟站得正,说话有人听。她能一呼百应,威信就是这样建立的。高淑贞政治站位高,机遇意识强,不逞匹夫之勇,巧妙借力使力,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出来,她先学深悟透,活学活用,从字里行间寻找村庄发展新机遇。正是高淑贞抢抓机遇,尽心尽责,谋事有基,成事有道,得到上级鼎力支持,才使村庄“一步跨十年”。

    记 者:中国乡村急剧变化,处于多年未有之大变局,亟待新的治理方式。您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看到脱贫要面对哪些难点?

    徐锦庚:过去,人们为生计疲于奔波时,文明素养容易被忽略。如何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既是后脱贫时代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现代农村的主要矛盾。乡村人民进入现代社会后,思想观念仍在缓慢转型中,“身子已住楼房,头脑还在平房”。同时,在乡村,矛盾纠纷由过去的家庭,邻里矛盾为主转变为经济纠纷居多,化解难度增大。另外,大批农村精英迁入城市,导致农村缺乏生机活力,治理人才短缺,治理主体弱化,村官素质下降,缺乏乡村治理能力。

    (摘编自《徐锦庚:破译乡村治理的“密码”》,《文艺报》2020年11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领受了采写三涧溪的写作任务,将其命名为《涧溪春晓》,作品的成功于作者对三涧溪村的深入了解和长期关注。

    B.目前,中国乡村急剧变化,正处于多年未有之大变局,村级管理亟待探索一套新的治理方式,三涧溪村的成功为此提供了借鉴。

    C.三涧溪村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富村,然而,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思想陈旧,方法失误,村民再次陷入贫困。

    D.徐锦庚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涧溪春晓》,独辟蹊径,把主题指向“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治理,揭示了目前中国乡村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涧溪村再次脱贫致富,有多方面的因素,当然,与其处在章丘的城郊,被征土地多,就业机会多也不无关系。

    B.一个好的村干部,应该在干中学、学中干,逐步提高境界,敢碰硬,不退缩,既要坚持原则,也要有灵活的方法。

    C.目前,农村的矛盾纠纷由过去的家庭、邻里矛盾转变为经济纠纷,矛盾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化解难度增大。

    D.怎样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既是农村当前的主要矛盾,也是后脱贫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三涧溪村再次成功脱贫致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________”;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________”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用四种不同的指法先后弹奏了两首当时的名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对暮色中春花飘零的感叹;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在花园小路上心情难宁。

    (4)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说》中与这观点相同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对家书的渴盼,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2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 10、当“大疫”与“大义”相逢,“春寒”与“人暖”交汇,这座城,这些人,注定不负春光,注定于史铭记。

    疫情是“试金石”,试出了超越生死的担当与大义,我们珍视的有比活着更重要的,我们厌恶的也有比死亡更可怖的,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总结的那句:(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疫情是“聚义旗”,聚集了八方义士,有人白衣为戎,有人主动请缨,有人带伤上阵,有人湿透衫襟。他们坚守岗位的决绝,正如《离骚》中即使肢解身体都不会改变志向的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疫情是“澄心镜”,点化了世人对生命的顿悟,生命是短暂且珍贵的,所以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驳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 。”(《论语》)

    (2)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子无良媒。______,秋以为期。(《氓》)

    (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5)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词·其八》)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岁月的变化,表达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注]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出生于1167年,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为人正直爱国,他生活的时代,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

    【1】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头三句,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开头几句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事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戴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别是一种写法。

    C.结尾三句,词人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传递出因自己感时伤世,再也无心观赏眼前美景的情绪。

    D.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2】与苏词相比,本首词在描写战争场面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汉五年正月,汉王徙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项王亡将钟离味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后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到。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洛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叹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B.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C.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D.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古时天子数年巡狩一次,视察邦国州郡,同时,各国诸侯也须到指定地点朝见天子。

    B.云梦,即云梦泽,指古时湖北南部、湖南北部长江两岸的大片湖泽之地,江北称云泽,江南称梦泽。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徒奴,此处指各衙署所领有的苦役和官奴,有罪而没人官者日徒,有罪而做佣工者曰奴。

    D.上变,指上言变事,又作上变事、变告,即向朝廷揭发、报告谋反、叛乱等非常事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王楚,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见其知恩图报;不念旧恶,召辱己之少年以为楚中尉,见其胸襟气度。

    B.韩信发兵谋反,且轻信人言,持钟离眛首级见高祖于陈,终被械系,此举有不义的可鄙亦有委曲求全的可怜。

    C.韩信与上言诸将能不,说高祖将不过十万,自己多多益善,至高祖问“何为为我禽”,方猛然警悟失言,改称陛下善将将,以平服高祖忌心。

    D.韩信拔魏赵、定燕齐,佐汉破楚,功高盖世,最后却被斩钟室,夷三族,有其矜才自负的原因,更突出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封建社会常见的历史规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习总书记指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随着“光盘行动”的倡议与开展,“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在个别自助餐厅,饕餮盛宴沦为“剩宴”,婚丧嫁娶的宴席不乏铺张……

    班级计划举行“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