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铜陵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论语》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句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出仕”或“退隐”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一项是(  )

    A.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B.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多如牛毛,但真正符合办学条件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②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这里的生态不被破坏工程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制定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③201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勇夺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④在刺绣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⑤课堂上,许多学生能娴熟地运用术语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却麻木不仁,甚至觉得好笑。

    ⑥2018年元旦这天,天山景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景区装点得格外美丽。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B.在里约奥运会赛场上,孙杨真正的成熟起来,面对霍顿的狂喷与挑衅,他却充耳不闻,最终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冠。

    C.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D.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已涉及制造业、国际贸易。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经济先后出现困难,希腊经济形势更是江河日下

  • 4、下面句子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空tóng)云密布,无需繁文)节的雪花就要飘舞起来了。

    B.他按)不住心中的激动,看着娇chēn)的女儿潸然泪下。

    C.信息反刍,有助于避免信息陷jǐng)。

    D.如果文字改革者畏)不前,我们就会仍然停留在xiē)形文字时代。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②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③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④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⑤现在许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踏实学习和工作,希望像超女一样参加电视选秀,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

    ⑥人不能饥饿着静候美丽理想世界的到来,正如涸辙之鲋急需水一样,要先把肚子填饱,再去谈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审美现代性呢?如果简单地望文生义地推论,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这样的解答: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是一致的,是审美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事实并非如此。审美作为超越的、白由的活动,并不肯定现实,并不与现实相一致,而是超越现实,甚至否定现实,审美的自由品格和超越本质存在于审美与现实的差异之中。同理,审美现代性也不是现代性的肯定形式,而是对现代性的超越甚至否定。这就是说,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并不一致,它是现代性的反思批判力量,它使主体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持着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不至于丧失自觉性而成为盲目的存在。

    由于现代性具有感性与理性两个层面,审美现代性同样体现为感性和超感性两种形式。审美现代性的感性形式体现于大众审美文化中。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大众审美文化兴起,它包括通俗文学、流行艺术、大众化的影视作品,也包括商业化的产品设计和包装、时装、广告,等等。大众审美文化作为感性审美现代性,具有两重性,一为与感性现代性之间的契合性、亲和性;一为对感性现代性的差异性、超越性。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潮,借助市场经济,使自己商品化,成为物质享乐的助力。最终,也就成为现代性的战利品,丧失了自己的超越品格。另一方面,大众审美文化还具有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大众审美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物质主义,使物质消费带有某种精神性;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鄙俗性,使低俗文化品质有所提升。总之,大众审英文化的两重性始终存在,二者相反相成,构成感性审美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的超感性形式是精英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不同于大众审美文化,它是精英知识阶层为主体的审美文化,包括现代纯文学、高雅艺术,以及其他高雅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所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反现代性。现代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导致生存危机。科学主义以对自然的征服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并且带来技术对人的统治(技术异化),从而威胁人的自由;人本主义确立了人的主体性,肯定了人的价值,但是也导致个休生存根据的丧失、生存意义的迷惘。现代性的消极面意味着需要一种反思批判力量,以唤起生存的自觉和保持自由精神。审美现代性的超感性形式--精英审美文化作为典范承担了这个任务,它使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免于丧失自我,免于精神沉沦,从而成为一种拯救力量。

    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形成了相容互补的关系。所谓相容性,是因为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都有助于人的价值的提高,大众审美文化与现代性的契合及对现代性的升华,有利于增进人的现实幸福;而精英审美文化对现代性的抗争有利于恢复精神的自由。所谓互补性,是指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的长处与短处可以互相弥补,大众审美文化可以弥朴精英审美文化的贵族化、远离现实生活的偏向;而精英审美文化则可以弥补大众审美文化的感性化、低俗化偏向。必须相容互补,才是完整的审美现代性。不能以片面的态度看待其中任何一种,尤其要克服歧视大众审美文化的态度。

    (摘编自杨春时《审美现代性与大众审美文化》)

    材料二:

    审美现代性对日常经验的否定具有积极意义,但这种积极作用的背后也隐含着某些值得思考的负面因素。首先,审美现代性在批判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和惰性时,往往夸大了其负面功能,甚至是不加区分地反对一切非艺术的生存方式和理性功能。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极端化,良莠不分地统统加以拒绝。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现代性自身的极端性和激进色彩。其次,在颠覆和否定日常经验和生活的同时,审美现代性割裂了艺术与日常现实和普通民众的传统联系。虽然艺术不再是日常现实的模仿,不再是熟悉生活的升华,但问题的另一面也就暴露出来,艺术与现实的联系显得十分脆弱,艺术与公众的纽带被割断了。所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主义艺术的那种“文化精英主义”色彩。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承认现代主义艺术所主张的审美现代性确有批判颠覆启蒙现代性之工具理性的功能,但由于远离普通公众,选离日常社会生活,这种批判和颠覆的作用充其量不过是小图子里的游戏而巴。最后,否定、批判和颠覆多于建设,这恐怕是审美现代性的另一局限。启蒙理性尽管有问题,但必须承认,没有这种启蒙,社会文化就不可能获得巨大的进步,甚至连审美的现代性也不可能。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审关现代性是受惠于并发源于启蒙现代性的。它作为后者的对立面,尽管暴霉了工具理性的压抑性质,但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建设性地去除糟粕保留精华等方面,却显得无能为力。

    (摘编自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审美具有自由品格和超越的本质,因而使审美现代性具有反思能力和超越品格。

    B.大众审美文化的审美属性,使其能够克服感性现代性的物质主义及其鄙俗性。

    C.精英审美文化在本质上是反现代性的,承担着唤起生存的自觉和保持自由精神的任务。

    D.审美现代性割断了艺术与公众的纽带,也丧失了批判和颠覆工具理性的功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众审美文化作为审美现代性的感性形式,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潮,体现出与感性现代性之间的契合性与亲和性。

    B.科学主义带来技术对人的统治,人本主义肯定了人的价值,二者的对立实质上是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对立。

    C.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各有独立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各有不足,只有相容互补,才是完整的审美现代性。

    D.审美现代性本身是启蒙现代性的产物,它并不能独自解决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不能片面夸大它的功能。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精英审美文化特性的一项是( )

    A.实用性

    B.反叛性

    C.典范性

    D.超世俗性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综合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你对“审美现代性"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战士们已经准备好武器,要一起战斗的高昂激情。

    (2)《陈情表》中,作者在文章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白己的忠贞之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这两句话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玩物丧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盛大军容。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异族统治下的百姓安于现状的情境。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深秋季节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景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词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殊诗曰:“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借由鱼雁传书致意,自古已然。《春江花月夜》中运用这两个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六国论》中,作者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而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

    (3)春兰秋桂,馨香袭人。“桂”这一意象常见于古典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单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单的,“____________”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

    (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反复剖白心志:这是我内心所追求的东西,“_______________”;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无穷无尽的,是他和朋友可以共同享受的。

    (3)“燕然”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如“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诗句均含有该典故。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

    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

    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

    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箨(tuò)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皆属侧面描写。

    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写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

    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

    【2】“竹”是诗歌常见的意象,用来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使用了“竹”这一意象,诗人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刘向是西汉著名学者,著述及辑录的作品甚丰,除《新序》外请另举出两部。

    3用自己的话概括楚王“退朝而有忧色”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衡量一个人是否高贵,虽然有人看重他物质财富的多寡,但重要的还是看他精神境界的高低。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