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大经管学院院长孙祁祥在为栏目所作的序言中表示,中国改革再出发,要有历史的视角与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有   的勇气,也要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包容。

    ②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进食客 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③高一新生在军训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 ,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A. 破釜沉舟 不由自主 不以为然   B. 孤注一掷 情不自禁 不以为然

    C. 破釜沉舟 情不自禁 不以为意   D. 孤注一掷 不由自主 不以为意

  • 2、下列对联,各涉及一个中华传统节日。若按一年中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光美也,陶令花开彭泽;闲逸乐哉,参军帽落龙山

    ②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③金风玉露一篇,恰应此日;彩凤灵犀二句,再慰经年

    ④灯月交辉,庆三元而开极;花树并茂,贺六合以同春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 3、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

    A.不稂不秀   纵横捭合   有持无恐   瓜熟蒂落

    B.不落巢臼   万马齐喑   隅隅私语   贸天下之大不韪

    C.出奇致胜   心猿意马   雕粱画栋   一言以弊之

    D.惮精竭虑   动辙得咎   博彩众长   惩前毙后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②勒索病毒全球大面积爆发,攻击各国政府、学校、医院的网络,说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绝不是危言耸听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7月21日,我们在迁西见到魏淑敏亲手写给该县党史办的回忆材料,她的父亲魏楚波毁家纾难、一心抗战的事迹让人深感震撼。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 5、(题文)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  

    A. 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   B. 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 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   D. 比肩 望洋兴叹 侧目而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描述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它被融入农历中,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沿用,即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它所蕴合的古老智慧同样非常有价值。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摘编自《郑州晚报》)

    材料二:

    约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定气法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郑州晚报》)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天气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交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2016年12月1日新华社报道)

    1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每句含六个节气,其中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所指的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二十四节气”属太阳历(阳历)又被人们融入农历,由此可见农历和阳历两个系统互有交叉成分。

    C.“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之后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为多民族所共享,成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D.今天,“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养生保健方面更重视季节更替和物候、气候的变化状况。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我国古人已经用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表明,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B.近九成接受调查者要么仅仅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要么完全不了解,这表明,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

    C.从最早记载“四方风”始,到从《时宪历》开始并沿用至今的“定气法”止,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二十四节气”一步步完善。

    D.战国时记载了八个节气的《吕氏春秋》和西汉时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是两部和清朝的历书《时宪历》性质相近的专著。

    3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阿房宫的地理位置。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 8、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以叹息感慨的语气,写出了蜀道的曲折盘旋,从而表现蜀道之“难”。(李白《蜀道难)

    (2)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见山、石、浪涛之不凡,而心情澎湃,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赞叹,也为后文盛赞古代英雄人物张本。(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秋天雨前景象,渲染了阴沉压抑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 ______ 。”两句用设问的形式,通过自问自答,写出了诗人被贬所在地的偏僻与荒凉,只有鸟兽之声朝夕相伴。

    (2)苏轼于《赤壁赋》中以比喻手法来感叹人生短暂,己身渺小的句子是:“____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 __ __,”就可以受下等赏赐。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善于使用夸张的数字来表情达意,比如,《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夸张手法写蜀地的交通闭塞。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叙述蜩与学鸠在林中飞翔和停息的状态,与大鹏鸟的志向高远形成鲜明对比。

    (3)“风”作为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常常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在唐宋诗词中就有许多写到“风”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在学习中“______”只是小问题,而“______”才是大问题。小问题从师学习,大问题反而不从师学习,这是不明智的。

    (2)苏轼和庄子都善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的短暂,无论是《赤壁赋》里的“寄蜉蝣于天地”,还是《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都非常生动。

    (3)相比现代人,古人对生命易衰更为敏感,常从鬓发的细微变化生出深沉的感喟,这样的情感抒写在诗词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 。”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按时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这说明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在《琵琶行》这首长诗中,诗人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海中所受的打击,发出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病蝉

    贾岛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诗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见蝉思己,想象故园荒草齐平,发出宦薄梗泛之叹,结尾烦蝉自警。全诗以蝉起,以蝉结,首尾圆合,章法紧密。

    B.从内容安排看,李诗摹物与叙已并重,尾联已与物直接对话,人与物密合无间;贾诗以叙物为主,全诗虽未着力叙已,但已之情绪明显流露。

    C.两诗颔联都着力刻画蝉之形象,李诗以碧树相衬,侧重刻画蝉之声孤;贾诗视听结合,突出蝉虽翼“拆”吟“酸”,但仍有“薄”“清”之坚守。

    D.贾诗以“病蝉”为题,主要刻画蝉之病状,突出病蝉遭遇之惨烈。尾联“黄雀”“鸢鸟”也点明了“病”的缘由,突出病蝉树敌之广。

    【2】两首诗都托“蝉”以寄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所寄之意有何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恤民亭记

    (明)杨守陈

    输林院之堂之西南隅有亭焉,益前入所建以备游燕之娱。近岁院政久敞,垣宇多隳。余既视篆,稍稍缮茸,惟亭尚完,未之及也。俄而吴民之输廪米者麇至,余为之之。盖恒岁输者,奴侩胥隶率附势而邀其贿,以米昼暴之衢途,为舆马所践,或雨潦漂之;夕敛之门庑,复为奴隶所窃无算,朝夕忧劳,累月不入廪。其苦甚矣,而莫之恤也。于是余揭榜禁奴侩胥隶严甚,莫敢犯。暴米于亭前之小庭与院后之大庭,夕覆苇席而不敛,晨卷席而又暴之,栖民于庭后之斋庑,闬闳深严,舆马、奴隶莫敢至。又幸无雨潦,不逾月而廪完,民苦乃小纾焉。

    嗟乎!民之苦不可胜道也。余家本农,备谙民苦,姑举其田赋一事略言之。搀青刈禾,未及一饱,而催租之吏已至。叫嚣隳突,摧窗败扉,为之献酒肴,奉钱帛,获少宽假。后至者益悍,遂詈棰执缚以见官。官又棰之流血,或见骨,必罄赀破产以输之。岁凶则虽鬻子女,犹不能给。其纳税之苦若是。若夫输税于京者,则买舟越江淮、逾河泗以抵潞,远数千里,帆风雨统,月星晨夕不得宁。闸阻滩胶,进寸退尺,势豪者又鞭挞驱逐而先之。或被盗劫其,或罹风恶水险,而臭厥载,计虽破家莫能偿,徒号啼于川澨,甚或遂葬之鱼腹。其水漕之苦若是。及川路既穷,又赁自郊而奔城,丑兴亥息,驰数百里,枕土饭沙,冒尘风雨,面黧骨柴,虽故旧莫能识。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涂不可拾。其陆挽之苦若是。幸而入城,宜可庆矣,而输廪之苦,又有如前之所云者。

    鸣呼!天树君建官,惟以为民也。今官荷君恩幸,不与民偕苦,而坐享饱暖之乐。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侩胥隶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鸣呼!民乎民乎,可无恤乎?官乎官乎,可自娱乎?余欲以前所虑而行者为常法也,故名亭曰“恤民”,而为记以自省,以告后之人。

    (选自黄宗羲《明文海》,有删节)

    [注]①杨守陈(1425-1489),字维新,宁波府鄞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②视篆;掌印视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为之   虑:考虑。

    B.累月不入廪   克:能够。

    C.或被盗劫其   货:通“资”,钱财。

    D.且纵奴胥隶椎剥   椎剥:残酷搜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盖前人所建以备游燕之娱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B.夕覆苇席而不敛   十五城请易璧

    C.天树君建官   缇骑按剑

    D.以告后之人   何谓阁子也

    3作者为何将亭子取名为“恤民亭”?请简要分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所饱粒米莫非民之膏脂也胡不少怜其民而稍恤之且纵奴侩胥隶椎剥之何其忍耶民易虐天难欺吾未知其终免否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家本农,备谛民苦,姑举其田赋一事略言之。

    (2)或为盗所劫,或驴仆车翻,委米于泥涂不可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1月13日,某知名大学软件学院的授课教师吴老师向学院提交了《软件需求工程》课程成绩,学院认为成绩不符合“正态分布”(所谓成绩呈“正态分布”,就是要求各个分数段的人数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如90分以上的人不超过20%、80分以下的人不少于30%),要求吴老师对成绩进行复核确认。吴老师在朋友圈吐槽:“教务办要求将50名学生的成绩从90分改成80分,以符合成绩‘正态分布’,可他们确实都很优秀,这要怎么改?”此事传出,在网上引发热议……

    对于这件事,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