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究竟)不会真正了解三峡。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起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文化苦旅·三峡》
再列举下去有点“吊书袋”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我深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
——《文化苦旅·寂寞天柱山》
选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词语选择,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渊薮(sǒu) 承载(zài) 奔泻
B.模样(mó) 船舷(xián) 终究
C.起航 吊书袋 崇山峻岭
D.赢得 气氛(fēn) 古刹(shà)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谙熟(ān) 岿然(kuī) 倔强(juè) 崭露头角(lóu)
B.炽热(chì) 聒噪(guō) 角色(jué) 所向披靡(mǐ)
C.滂沱(páng) 关卡(qiǎ) 乘凉(chéng) 力能扛鼎(gāng)
D.袅娜(nuò) 肖像(xiāo) 拓片(tà) 蓦然回首(mó)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读书 ① 靠几分钟热度就能完成的, ② 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参与读书活动便于结交更多爱好读书的朋友, ③ 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 ④ 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 ⑤ 遇到一本好书, ⑥ 何时何地,都会品读,在他们看来,每天都是“读书日”。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不仅 | 还 | 若 | 因为 | / | 不管 |
B | 不必 | 就 | / | 即使 | 如果 | 不论 |
C | 不是 | 而 | 但 | / | 只要 | 无论 |
D | 并非 | / | 可 | 因此 | 只有 | 尽管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官员的法律素质再次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部分官员表现出与“赔偿法”“拆迁法”等基础法素昧平生的一面。
B.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改造“瓦良格”号航母的意义在于,我们虽然缺乏自主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但可以向先进国家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D.陈寅恪先生上课喜欢旁征博引,话语里还时不时夹杂一些所引史料的国家的方言,这使得很多外语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听讲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有个人胸怀对祖国的感情、对历史的敬重、对精神的尊崇,才能用“最正确的姿势”,来聆听或同唱国歌这来自历史的回响、居安思危的冲锋号。
②蔡元培先生办北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他聘请了李大钊、胡适之、周树人等大批人来北大做教授。
③电视剧版《白鹿原》日前收官,该剧命运多舛,历时17年才得以完整呈现,在盖棺定论时获得了它应有的尊重。
④之前红红火火的“半份菜”作为光盘行动的“招牌菜”,却在三年之后“折戟沉沙”,原因耐人寻味。
⑤夜幕下的西湖,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正应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⑥被称作香港“舞台剧女王”的焦媛用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强大的舞台能量,把曹七巧这个敢爱敢恨却被压抑、扭曲到歇斯底里的人物演绎得酣畅淋漓。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很早就开始对勇德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使“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其“浩然之气”学说的推出,为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拙;明代王阳明对“敢直其身,敢行其意”勇的力行力倡等等;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
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
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尤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由此,才有了孟子“尽心知性”之说,程子“心譬如谷种”之谈,以及周敦颐称“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概念,它意味着心以其“生生不已”的潜在的可能性为内涵。也正是基于心的这种可能性,才彰显了心不受制于现实规定性的“形上超越性”,才使心成为中国哲学“形上超越性”的真正体现。肯定了心的“形上超越性”,实际上也就肯定了真正的勇。正是从勇的“形上超越性”出发,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所谓“折而不挠,勇也”,代表了百折不挠、刚毅果决的力行。
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不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化为一种气力之勇。中国古人在提出“气,体之充也”,强调气与身体不可分的同时,也使勇敢与身体化的“勇气”相提并论。故《说文》曰“勇,气也”,孟子认为勇能否成立取决于能否“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则提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主张战斗力的提升在于“莫径治气”。“即气而力在”,肯定了勇之气,也意味着肯定了勇之力。
“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既具有一种“形上超越性”,又使这种“形上超越性”离不开形下的现实力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勇德也经历过沉浮。随着近现代“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对勇德的崇尚再次被激发出来。梁启超有感于中华民族“强武之民,反归于劣败淘汰之数”的悲惨命运,为中华民族寻找其武勇的文化基因,写就了《中国之武士道》一书。在梁启超的笔下,大智大勇的孔子,不畏强权的曹沫、毛遂,以死报恩的侯羸,宁折不屈的项羽,等等,都被视为武勇精神的象征。国学大师章太炎通过“儒侠说”使尚武精神发扬光大,以“刚毅特立”“艰苦卓绝、奋厉慷慨”的亦儒亦侠的古“儒侠”为典型,力倡古儒中固有的义薄云天的侠勇精神。
今天的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艰难、挫折等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每一个人都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
(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勇德理论上的阐释,孟子对勇的思考是孔子思想的深化。
B.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心性之勇具有形上超越性,其价值在气力之勇之上。
C.孔子的智勇可倡不可力行,曹沫的不畏强权、侯赢的以死报恩具有践行价值。
D.在崇尚和平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勇在现代社会没有提倡的必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深入探讨了勇德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沉浮,明确指出今天在文化层面倡导勇德精神的意义。
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理论,也有力论证了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对勇德的探索和建设是不断发展的。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从中华民族对勇德理论的阐释谈起,接着阐明勇的内涵和发展,最后提出倡议。
D.文章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这一论断具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勇正式进入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领域。
B.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心性之勇”与“气力之勇”是统一的,真正的勇既不受制于现实的规定,又具有现实的力量。
C.近现代兴起“救亡图存”思潮,梁启超提出了 “武勇”精神,章太炎提出了“侠勇”精神,这些都体现出对传统“勇德”的反思。
D.勇德既是个体战胜困难不可或缺的品性,也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所必需的德性,着力培育勇德精神具有深远意义。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
(2)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
(3)《蜀相》中的“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写了武侯祠外春草自绿、黄鹂空啼的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鱼儿在水中游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承接上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又开启下文盛赞周公瑾年轻有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开篇用生活中的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类比,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曾有与之相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自古就寄付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思乡怀旧之情,也有雁迹寒潭的孤高悲凉,还有鸿鹄之志的远大理想,请你写出一句带有“雁”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浴乎沂,_____________,咏而归。
(4)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使天下诸侯陷入困境之中。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山高路险、水流湍急的“蜀道”世界,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诗人苇岸曾说“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登泰山记》中,姚鼐曾用“______,______”细致描绘了“英雄诞生”最初的瑰丽画面。
(3)《师说》中,士大夫们择师给孩子传授句读的技巧,但自己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对于这样的做法,韩愈的评价是“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白居易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①。
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
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②日日游。
(注)①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②田苏:指晋国贤人,后借指贤德长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一首题赠诗,诗中用“田苏”代指崔少尹,有对主人的恭维之意。
B. 首联并未详细描写新居,而是用作者的心理感受从侧面写出其环境的幽深。
C. 尾联写诗人想要为客人准备好饭菜,表达出想每日陪伴崔少尹游览的愿望。
D. 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体现出白居易诗歌“晓畅通俗”的特点。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上林坊新居的环境?请简要分析。
14、戚继光,字元敬。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明年,倭大举犯福建。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继光乃议立车营。车一辆用四人推挽,战则结方阵,而马步军处其中。又制拒马器,体轻便利,遏寇骑冲突。寇至,火器先发,稍近则步军持拒马器排列而前,间以长枪、锒筅。寇奔,则骑军逐北。节制精明,器核犀利,蓟门军容遽为诸边冠。自嘉靖庚戌俺答犯京师,边防独重蓟。增兵益饷,骚动天下。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确,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 /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 /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B.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C.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D.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是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御史是古代官名,自秦朝开始,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幼好读书,通晓大义。戚继光家境贫寒,然从小就立有大志,热爱读书,通晓经史大义,后来代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御倭寇。
B.戚继光抵御倭寇,战功卓著。嘉靖年间,倭寇进犯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军在浙江、福建连续九战九捷,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C.戚继光治军有方,边防安定。戚继光在蓟门练兵,设立车营,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蓟门边防大大得益于他的制度。
D.戚继光先荣后辱,晚景凄凉。戚继光曾经先后得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的信任倚重,煊赫一时,张居正去世后,他备受打击。
【6】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
15、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畅通,但过多使用融雪剂也有很多危害,如破坏路面、污染地下水、伤害路边植物、侵蚀汽车轮胎及底盘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实施绿色清雪行动,除市区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适当使用融雪剂外,其他道路的清雪以机械和人工为主,严控融雪剂使用。这一举措实施后,市区清雪速度明显迟缓,这给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有网民发出不满声音:路滑难走,生命都受到威胁,这时候还顾什么环保?
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写一段回复表达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得体。12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