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例:徒见欺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最近,在中国大陆及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又掀起一股强劲的“韩流”,但韩国电视剧在欧美却屡遭冷遇。韩国电视剧①在东南亚周边国家②更个亚洲地区风靡一时,③在欧美一再冷遇,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文化的亲缘型,也不是全盘西化的现代性,④由于“韩流”给其他的亚洲国家描绘了如何在保持地方性、民族性的前提下⑤充分接受现代性的可能。⑥虚构了一个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东亚现代性”的审美形象。
A./ 甚至 而 就是 也 从而
B.不仅 而且 其实 / 而 于是
C.无论 还是 但 只是 并且 /
D.之所以 乃至 却 而是 / 以及
3、对下列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②居则曰:“不吾知也。”③刘备天下枭雄④然则将军之仇报,而见陵之耻除矣⑤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⑥吾不能举全吾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⑦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⑧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⑨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⑩戍卒叫,函谷举
A.①④⑥/②③/⑤⑧/⑦⑨⑩ B.①④⑥/②③/⑤⑧⑨/⑦⑩
C.①④⑥⑦/②⑧⑩/③⑤⑨ D.①④⑥⑦⑩/②⑧/③⑤⑨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关在我国西部边陲,因曾经是通往西域诸国的重要关隘而闻名遐迩,它与玉门关成掎(jǐ)角之势,宛如西域交通线上的一对雄狮,扼踞(jū)要地,虎视眈眈。
B.突如其来的高温瞬间催熟了树叶,使它们变得枯槁,那些树儿似乎顷(qǐng)刻间就抖落了一身的叶子,为泥土铺上了黄澄(chéng)澄的斗篷。
C.远方层峦叠嶂,林场云雾氤氲(yūn),松涛阵阵,香樟叶上浓香的晨光,和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泄下来,刹(chà)那间将我们淹没。
D.如果拷问雾霾成因,机动车尾气排放、焚烧秸(jiē)秆等等都是,其实,面对雾霾肆虐(nüè),每个人都责无旁贷,抱怨、责骂、急躁只会徒增烦恼,平添纷乱。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上汽油资源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B. 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
C. 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D. 摆脱“自我”,尽快进入角色,对于许多演员都是个难题,而对于贪官们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小菜一碟。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中国武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的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这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归附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建立了武侠电影特定的伦理构架。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对暴力的表现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其中包括暴力的喜剧化、舞蹈化、诗意化等消解暴力的有效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
⑥事实证明: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已经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武侠电影因其无可比拟的武艺和神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从而使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摘编自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是高度艺术化、表演化的动作奇观,人们称其为“武舞”。
B.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将武打与剧情、情景和人物性格相互交融,以艺术表演为主。
C.中国武侠电影中隐含的文化伦理是支撑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色彩浓厚。
D.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舞”和文化精神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侧重阐释文化精神一面。
B.前两段在阐释武舞表演时,先介绍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概念,以此引出了对于“武舞”的分析。
C.文章后四段从四个方面对中国武侠电影中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说理清晰。
D.文章指出中国武侠电影塑造人物遵循一定原则,并注重武德,是为了证明武侠电影有文化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是不同的,因为它融入了舞蹈元素,是优美动人的。
B.中国武侠电影的很多元素都具有文化性,电影中的武术门派设定、剑术、拳法,甚至“主题道具”都有特定含义。
C.中国武侠电影对暴力的表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
D.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术对打及故事情节等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其中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观念的阐释。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一个人如果能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一反“借酒消愁”,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也表现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精神。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传说中刘寄奴曾居住过的环境。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女主人公在婚后三年里早起晚睡的劳作情形。
(2)《离骚》中,诗人抒发因为佩戴蕙、等香草而获罪的愤怒,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矢志不渝之意。
(3)《赤壁赋》中客人用两个比喻来形容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⑵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⑶《琵琶行》中诗人千呼万唤后,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琵琶女难言之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琵琶女最后一次弹奏时,体现众人被感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榫头和榫眼做喻体,来陈说自己不能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辅佐刘备的句子是: ,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其中,能够受上赏的人是:“ 。”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神灵不会保佑鲁国作战胜利的原因是: 。”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鱼我所欲也》)
(6)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 。___________,忽焉在后。(《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杜牧的《阿房宫赋》在批评“秦爱纷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高邮①
(明)杨士奇
四顾无山色,苍茫极远天。水云涵郡郭,粳稻被湖田。
草舍津头市,菱歌柳外船。羁愁念前路,非为别离牵。
点绛唇·湖上②
(清)释正喦
来往烟波,此生自号西湖长③。轻风小桨。荡出芦花港。
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注释)①高邮:江苏省地名。②清代陈廷棹评:“……除西湖老僧《点绛唇》外,鲜有佳者……其中一片化机,未可浅视。”③西湖长:掌管西湖的人。
【1】从题材上看,两首诗歌都属于山水田园范畴。从所抒发的情感看,第一首抒发的是 ,第二首抒发的是 。
【2】两首诗歌在景物描写上各具特色,请比较二者的不同。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沆,字太初,洛州肥乡人。淳化二年,判吏部铨。尝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真宗升储,迁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诏东宫待以师傅礼。真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初,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改中书侍郎。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帝颇惑之,因访于沆。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方众议各异,未即从沆言,未几而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间达亮语,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公退,终日危坐,未尝破倚。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沆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甍,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B.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C.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D.时李继迁久叛兵众/日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以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宴是宋代盛行的宫廷宴会,参加的人员主要是宗室成员、外国使臣以及近密臣僚。
B.太子宾客,是朝廷设置的太子东宫属官,肩负调教辅佐、侍从护卫、规劝进谏职责。
C.通籍指登记姓名、年龄、身份等在宫门外悬挂的竹制门籍上,可以进出宫门,指做官。
D.拜揖,两手合抱致敬,弯身报拳行礼,是古时用于恳求他人帮忙时表示恭敬的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深受器重,委以重任。太宗赞赏他风度端庄稳正,称其实名副其实的显贵的人;真宗时,他升任礼部侍郎,被皇帝以师傅之礼对待,后兼修国史。
B.李沆答复询问,把握时局。众人认为要保灵州,皇帝对此颇为困惑,向他询问;他对时局认识清楚,为皇帝提出解决的方法,没有被采纳,灵州陷落。
C.李沆眼光独到,善于识人。寇准多次向他推荐好友丁谓,他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出丁谓不能被委以重任;后来寇准果真被丁谓排斥,印证了李沆的判断。
D.李沆修身严谨,生活简朴。他办完公事后,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容马打转,他认为住宅传给子孙大小合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2)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在央视网络春晚舞台上,一群来自清华大学的银发老人系着领结,挽起袖子,在舞台上欢快地唱起歌曲《少年》,情至酣处,他们还踏出节奏感强烈的舞步。无数观众都为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所感动。这个合唱团,平均年龄74.5岁,由清华大学学霸组成,他们中有投身“两弹一星”事业的将军,有研究大飞机的工程师,有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了时代的答卷,每个人都曾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在祖国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霸合唱团”的歌声之所以能感动人心,引发无数年轻人动容打call,是因为人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历经沧桑、阅尽千帆后,依旧热爱生活、心怀祖国的“少年气”。
作为母校“校友大讲堂”邀请到的优秀校友,你将给高三的学弟学妹做一次以“少年气”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请结合上述材料与他们分享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不得透露个人以及个人所在学校的任何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