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嘉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些酷炫“黑科技”产品既有中国国产品牌,也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应用的每一项科技,都体现出独具匠心的创新和无所不至的精细,分外吸睛。

    ②东北经济整体向好,说明之前“唱衰”东北的声音是无稽之谈。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绝不是唱衰者眼中的“弃子”。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攀爬,东北三省的经济正在复苏。

    ③“狗带”“神马”“蓝瘦香菇”“佛系青年”等词语近来大受追捧,网络新兴词语层出不穷。管中窥豹,不难发现,这些流行语恰是社会现实和某些心态的一面镜子。

    ④伴随着经济市场化和人口流动化,随迁子女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特殊群体。高考牵一发动全身,在高考的制度设计中,随迁子女也不能成为被忽略、被漠视的边缘群体。

    ⑤相较于5年前发射的“天宫一号”,“天宫二号”是更完备的太空之家。它搭载了全新配套的空间应用系统的科学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安装复杂程度,都让其他国家望其项背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贪多务得,细大不 捐:舍弃 《进学解》

    B.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   相:帮助 《游褒禅山记》

    C.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近来 《祭十二郎文》

    D.其俗以男女钱   质:约定 《柳子厚墓志铭》

  • 3、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柳永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颛臾   龟玉毁椟中

    B. 何以伐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之辞

    C. 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何伐为

    D. 则修文德以来   既来,则安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卢恩光等大老虎台上人前冠冕堂皇,一派正人君子,背地里却男盗女娼,最终逃不了被人民唾弃的下场。 

    ②五四时期,时代的风雨使许多知识分子不安于室,纷纷走出书斋,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

    ③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搭配美轮美奂的舞台制作,带来的是一场场视觉盛宴和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④张老师这次出差到深圳,与分别二十多年的老同学李刚萍水相逢,两人惊喜不已,彻夜长谈。

    ⑤古丝绸之路旷古胜迹蔚为大观,民俗民风淳厚,时刻激荡着美术家们的心灵,为写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灵感。

    ⑥《朗读者》,一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成为炙手可热的屏霸,为这个端庄大气,而又满腹诗书的女子圈粉无数。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③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构建遇到的第一个困惑不是如何构建和怎样构建,而是中国艺术学理论“有体系吗”的质疑。原因主要有:艺术学升格为门类时间较短,研究成果较少,缺乏相关的体系性思索;另外,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因,当我们论“体系”时,标准常常是西方的体系观。那么,西方体系观有何特征呢?

    从学科整体的角度来讲:第一,用区分性思维化世界整体为部分,形成有界线的学科领域;第二,以理性占比多少为据,从低级到高级进行分类,形成金字塔状的学科体系。从学术与话语的角度讲,西方的体系观多表现为从“原理”到“史”与“批评”的多角度观照,并表现出以下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有一批内涵与外延界限分明的基本概念;其二,概念间形成一个合理且严密的逻辑系统。然而,整体性与关联性还有另外的表现方式,诗性思维和诗性之语同样可以抵达理性之思。

    与西方的体系观不同,中国的体系观表现出独特的思维和言语特征。中国古人坚持整体性思维与诗性表达,在意象上追求情景交融,在布局上追求虚实相生,在意蕴上崇尚“外”与“远”之旨。基于此,中国的艺术学理论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体系特征:概念内涵的外溢性、概念间关系的交叉性与互动性、概念与感性直观的互证性、结构的虚实相生性、审美的体悟性等。如此,中国为学术界提供了一种具有“无形”特征的开放性体系观,故构建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的基本体系观当先“破”后“立”,立足中国,借鉴西方。

    新时代,在文化建设中,相关的学术命题、思想标准与话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还不太相称。要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发展,就必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对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的认识,还须基于对体系多元性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价值,并不存在超越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世界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同样为世界提供了独特而全方位的体系之思。

    中国艺术学理论的体系之思,不仅包括基于整体思维的关于“何为艺术”、“艺术”中“艺”与“术”的关系、技——道——艺关系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艺术作品独特的审美风格,艺术接受中独特的审美心理构建等内容。整体性思维、形象性表达、多义性指向、现实性关怀等,足以使中国艺术学理论呈现出别样的体系之美,为世界做出独特贡献。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是以“中国艺术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由外、内两个向度构成的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有机系统,体现的是艺术学理论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艺术学理论内部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有机关联,以及艺术学理论基于功用的学科建设内容。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术体系是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指围绕“中国艺术”活动形成的相互关联、相对完整的一系列知识和理论。其以“中国艺术”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中国艺术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关于艺术起源、本质、生产、接受以及传播等方面的理性思考。中国艺术学理论学术体系构建同样需要立足中国本土艺术经验,在大量中国艺术经验之“体”的基础上裁中国艺术学理论之“衣”。

    中国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既指本学科知识体系的概念、范畴、命题等话语以及具体的言说方式,也指各话语之间形成的学理关系与结构,是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最为灵动的部分。中国艺术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具体任务主要有二:一是纵向考察中国艺术学理论话语的产生与构建脉络;二是横向梳理中国传统艺术学理论话语的基本概念、范畴与命题,阐述诸话语之间的关系,总结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各种理论话语。

    (摘编自梁晓萍《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

    材料二:

    从学科及其体制化的维度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学逐渐从美学中分离出来,并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引入中国,1990年被增列为“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2011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历史地看,在百年变革的宏阔图景中,艺术学体现了它发展的曲折和必然,也显现出一条自觉、自信的发展主轴。特别是由于历史根源、学理和现实状况等原因,艺术学一度被文学“托管”,但艺术思维毕竟不同于文学思维,而哲学思维科学层面的“正本清源”不仅有力促进了学科建设、艺术理论等的进步,还有效促进了艺术实践、人才培养等的繁荣发展。

    2017年,新时代赋予了艺术学新的发展方位和新的历史使命。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的一体两面:守正是基础,只有坚持根本,才能明确发展方向和道路;创新是关键,只有不断推进内容和形式、观念和手段等的创新,才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艺术学建设和发展尤其需要立足中国语境、放眼国际环境,着力强化和突出“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六个特性。唯有如此,艺术学才能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历史大势中真正繁盛兴旺。

    (摘编自彭文祥《中国特色艺术学70年成就与展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学升格为门类时间较短,研究成果较少,没有自身的体系观。

    B.历史地看,艺术学的发展有它自己的发展主轴和必然规律,对之正本清源,可以促进学科建设、艺术理论的进步。

    C.西方体系观主要运用区分性思维,学科领域是有明显界线的,概念间形成一个合理且严密的逻辑系统。

    D.要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发展,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就必须构建起与之相称的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的艺术学理论中,概念间关系存在交叉性与互动性,这与西方体系观中概念间内涵与外延界线明显不同。

    B.中国艺术学理论中的整体性思维、形象性表达、多义性指向和现实性关怀具有别样的体系之美,可以为世界艺术学做出独特贡献。

    C.中国艺术学理论学术体系是围绕“中国艺术”形成的相互关联、相对完整的一系列知识和理论,是三大体系”中的基础部分。

    D.艺术学在我国升格门类时间较短,20世纪20年代开始被引入中国,后又被列为文学”门类下,2011年才升格为门类。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艺术学实践守正创新”观点的一项是(     

    A.2021年6月,河南卫视以一段绝美的水下中国风舞蹈《祈》,再现了曹植的《洛神赋》,惊艳全网。

    B.2022年8月,中央电视台推出沉浸式戏曲研学文化节目《拿手好戏》,李斯丹妮等跨界当戏曲学徒。

    C.有商家为了迎合快餐化阅读的需求,将沈从文的《边城》书名,改为《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D.国学大师启功取宋徽宗“瘦金体”的意境,形成“挺拔险峻,修美匀整”的风格,而自成“启功体”。

    【4】请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艺术学体系观具有哪些特点。

    【5】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构建中国艺术学理论三大体系”要坚持哪些原则。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 “___ ,____ ” 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传递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无限悲凉。

    (2)杜牧《阿房宫赋》中“ ____” 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 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____ , 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的衣饰和心绪,表明自己求学时心中有快乐之事,故而不在意外在的物质匮乏。

  • 8、默写

    (16)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18)《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古诗文默写

    古人作诗喜用花草来比喻高洁品性与美好追求。例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借莲“___”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在恶劣的环境中仍坚持高洁品性的追求。陶渊明则偏爱菊花,从《饮酒》中的“___,悠然见南山”和《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___”能够读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景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一是“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___”,带给人的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一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此乐何极”,带给人的是“则有心旷神怡,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述了梦境中的奇遇:“霓为衣兮风为马,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上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漂泊孤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无所凭借在无穷的时空里自由遨游。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天姥山虽然千山重叠、山路曲折,但沿途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流连。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抒写遥望金陵,慨叹物是人非、人生无常,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________

    (3)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以“________”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白眼事”典故,抒发无人理解、亦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遣怀

    杜荀鹤

    驱驰歧路共营营,只为人间利与名。

    红杏园中终拟醉,白云山下懒归耕。

    题桥每念相如志,佩印当期季子【注】荣。

    漫道强亲堪倚赖,到头须是有前程。

    【注】季子,即战国时的苏秦,季子是他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奇峰突起,直抒胸臆,深沉喟叹,展现了世人为了人间名利而驰驱奔波、忙碌不止的情景。

    B.颔联“终拟醉”写出“营营”者对名利目标的渴求,而“懒”字表明他们对“归耕”并不是很热衷。

    C.颈联用“题桥志”和“季子荣”的典故,反映“营营”者的普遍心态,也反映了作者的封建人生观。

    D.整首诗语言通俗浅近,手法丰富多样,既有世上一心谋求名利的庸碌之辈和自己的对比,也借古讽今,批评官场的不正之风。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整首诗歌对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有何启示?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B. 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C. 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D. 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两汉三国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目的是推举出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才,同样是察举科目的还有茂才、贤良方正等。

    B. 在古代官员体系中,“入”指入朝为官,与此相对的是“出”,即到地方任职。

    C. 豫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D. 践阼,亦称为“践祚”,一般指帝王登基,统治国家,也可指皇子被立为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的人,此举不仅得到人们的好评,还获得太祖的青睐。

    B. 温恢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曾担任廪丘长、广川令、彭城相、丞相主簿、扬州刺史、侍中、魏郡太守、凉州刺史等官职,最后功业未竟,病逝在赴任途中。

    C. 温恢富有谋略,深受太祖器重。曹操曾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告诉自己的手下张辽、乐进等人,遇到事情可以多和通晓军事的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D. 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召集裴潜等人是让他们赶去支援襄阳,但在危难之际却没有急着让众将前往,是不想造成太大惊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

    (2)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呱呱坠地起,人就一直在记忆,也一直在忘记。有时候我们会忘掉一些本该记住的事,这时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善忘;有时候我们也会尝试着去抹掉一些不该记住的事,那样可以释放心灵的空间,这时候就是我们学会去善忘。

    上述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