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能充分利用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B.北约军事干预南联盟,不仅未能解决那里的民族和宗教问题,而且更加严重地激化了民族矛盾和宗教情绪。

    C.松鼠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跑到别的树上去。

    D.虽然这次没有看见日出,但是大家并不气馁,因为我们坚信明天依然有日出。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B.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C.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 3、下列对中国邮政为纪念“国际和平年”而发行的邮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注)图案中的人,颜色各异。

    A.邮票中的鸽子象征着世界和平,鸽子嘴中的橄榄枝将和平的主题衬托得更加鲜明。

    B.邮票中的小人手拉手,象征着世界人民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战争,争取世界和平。

    C.鸽子身上有着颜色各异的人,象征着世界上各种肤色的人都对和平充满向往。

    D.邮票上有年份“1986”和“国际和平年”的字样,是指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 4、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是( )

    A. 余与四人拥火   B. 夫夷近,则游者众

    C. 秦贪,负其强,空言求璧   D.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流浪地球》《烈火英雄》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B.“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世界

    铁凝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要过年了。

    即使在梦里,年轻的母亲也知道她将要与她的婴儿同行,去乡下的娘家团聚。

    就这样,母亲怀抱着婴儿乘了一辆长途汽车,母亲从不记得长途汽车能开得如此快,使她好像正抱着她的婴儿擦着大地飞翔。

    许久许久,城市已被远远地甩在了后边,而乡村却还远远地不曾出现。铅样的天空锅似的闷住了大地和大地上这辆长途汽车,这长久的灰暗和憋闷终于使母亲心中轰地炸开一股惊惧。她想呼喊,但随即母亲便觉出一阵山崩地裂般的摇撼。她的眼前一片漆黑,她的头颅猛然撞在车窗玻璃上,玻璃无声地粉碎了,母亲和婴儿被抛出了车外。

    她想要知道世界把她们母子驱赶到了什么地方。当一道闪电凌空划过,母亲才看见脚下的大地正默默地开裂。转瞬之间大地已经吞没了不远处的长途汽车。这便是世界的末日吧?母亲低下头,麻木地对她的婴儿说。借着闪电,她看见婴儿对她微笑着。

    婴儿的微笑恢复了她的理智,她知道她必须以沉默来一分一寸地节约她所剩余的全部力气。她终于奇迹般地从大地的裂纹中攀登上来,她重新爬上了大地。天空渐渐亮了,母亲的双脚已是鲜血淋淋。她并不觉得疼痛,因为怀中的婴儿对她微笑着。

    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她的婴儿在破碎的大地上奔跑,旷野没人烟,大地仍在微微地震颤。天空忽阴忽晴,忽明忽暗,母亲不知道自己已经奔跑了多少时间。这世界仿佛已不再拥有时间,母亲腕上的手表只剩下一张空白的表盘。空白的表盘使母亲觉出她再也没有力量拯救婴儿和她自己,她也无法再依赖这个世界,这世界就要在缓慢而恒久的震颤中消失。母亲抬眼四望,苍穹之下她已一无所有。她把头埋在婴儿身上,开始无声地嚎啕。

    婴儿依旧在母亲的怀中对着母亲微笑。

    婴儿那持久的微笑令嚎啕的母亲倍觉诧异,这时她还感觉到他的一只小手正紧紧地无限信任地拽住她的衣襟,就好比正牢牢地抓住整个世界。

    婴儿的小手和婴儿的微笑再一次征服了嚎啕的母亲,再一次收拾起她那已然崩溃的精神。她初次明白有她存在世界怎会消亡?她就是世界;她初次明白她并非一无所有,她有活生生的呼吸,她有无比坚强的双臂,她还有热的眼泪和甜的乳汁。

    母亲怀抱着婴儿在无常的天地之间跋涉,任自己形容憔悴,任大雪覆盖了她的满头黑发。她衣衫褴褛,情绪昂扬地向着那个村子进发,那里有她的娘家,她们母子本是赶去过年的。

    母亲曾经很久没有水喝,她便大口地吞咽着白雪;母亲曾经很久没有食物,她便以手作锹,挖掘野地里被农人遗漏的胡萝卜、白萝卜。雪和萝卜化作的乳汁照旧清甜,婴儿在她的怀里微笑着。

    天黑了又亮,天亮了又黑。当母亲终于看见了娘家的村子,村子已是一片瓦砾。在杳无人迹、寂静无比的瓦砾之中,她绝望地瘫坐下来,怀中的婴儿却始终死死抓住母亲那棉絮翻飞的衣襟,并且对着他的母亲微笑。

    希望的信念再一次从绝望中升起。她要率领着她的婴儿逃脱这废墟,她要返回她的城市,那里有她的家和她的丈夫。

    母亲怀抱着婴儿重新上了路。冰雪顷刻间融入土地,没有水,也不再有食物。母亲的乳房渐渐地瘪下去,她开始撕扯身上破碎的棉袄,她开始咀嚼袄中的棉絮。乳汁点点滴滴又涌了出来,婴儿在母亲的怀中对她微笑。

    年轻的母亲从睡梦中醒来,娇她爱她的丈夫为她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母亲接过牛奶跃下床去问候她的婴儿,婴儿躺在淡蓝色的摇篮里对着母亲微笑。

    母亲转过头来对丈夫说,知道世界在哪儿吗?

    丈夫茫然地看着她。

    世界就在这儿。母亲指着摇篮里微笑的婴儿。

    母亲又问丈夫,知道谁是世界吗?

    丈夫更加茫然。

    母亲走到洒满阳光的窗前说,世界就是我。

    丈夫笑了,笑母亲为什么醒了还要找梦话说。

    (有删节)

    文本二:

    小儿女的小悲欢和小温馨并不是我的追求。我的《玫瑰门》《大浴女》这样的长篇小说,其实它也有撕开了人心灵的疮疤给人看,但是最后想获得的是穿越这些混沌,还是有一个向好的向善的境界。爱和希望的根源来自人类和生命的本质。在宇宙中,生命本身就是奇迹,人类更是偶然中的偶然。尽管有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数压迫,以及人类本身的互相残杀,人类不仅生存下来,还创造了文学艺术等多种文化形式来丰富和享受生命的多彩。科学家说我们所知道的世界将来都会毁灭,人类就只有整天哭泣么?我不回避写绝望,因为我的有一些作品是涉及绝望的,主人公绝望到底了。这应该是大江健三郎先生说的话,他说希望从哪来的?真正的大希望是从大绝望里来的,我这样看待人生。而从大的绝望里生出来的希望是有分量的、更有价值的、更有力量的,也更有冲击力,文学如果失掉了这些,我觉得文学没有存在的意义。

    (节选自《铁凝访谈录:变美可能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经历灾难,受到婴儿的鼓舞,从裂缝中爬上大地。然后在嚎陶时,婴儿的微笑再次征服了母亲,母亲怀抱婴儿重新上路。

    B.母亲在没有水、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以雪、萝卜、甚至棉絮充饥,为的是“换取”乳汁哺乳婴儿,因为母亲坚信她就是世界。

    C.对母亲而言,乡下娘家是她的温暖世界;有家有丈夫的城里,是她奔赴的另一个世界;微笑的婴儿,则给予母亲一个爱的世界。

    D.文章结尾部分母亲走到撒满阳光的窗前,后来丈夫笑了,其中的“阳光”和“笑”都表现了母亲心情的灿烂和现实生活的美好。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白的表盘,直接表现出母亲对苦难的忍受已经到了心理极限;婴儿的微笑,为母亲的心理变化提供契机,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文章画线部分采用动作描写,更好地突出了母亲在婴儿微笑的感召下战胜了困境,并表现了母亲对婴儿的爱,进而突出主旨。

    C.文章结尾部分有关“世界”的自问自答,使小说笼罩上一层哲思的色彩,引发读者思考,意犹未尽。

    D.梦境的描绘,营造了作品亦真亦幻、神奇迷离的氛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便于作者驰骋想象,构造一个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

    【3】文本一的叙述极具画面感,请谈谈文章是如何做到的。

    【4】文本二提到“而从大的绝望里生出来的希望是有分量的、更有价值的”,结合文本一谈谈文章通过刻画“绝望中的希望”体现了哪些“有分量、有价值”的人性品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两句渲染了秋的悲凉与萧瑟,写远望所见,气势雄浑,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落叶飘飞,江水奔涌东流的秋日图。作者触景生情,道出了“_____”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用“_________”两句表明了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映部分。

    (1)庄子《逍遥游》认为,要遨游无穷无尽的境域而无所依赖,除了要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外,还要“______________”。

    (2)《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官整个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与之相应的杜牧《阿房宫赋》也有一句“______________”,以夸张的表现手祛来形容其建筑面积之广。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用人物正衬的手法写出周瑜的年轻,从而反衬作者“早生华发”。

    (4)诚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悖礼义,即便厚禄也毫无意义,廉政建设更应强调古代“重义轻利”原则。

    (5)齐军虽然大败,但《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在下车察看齐军车辙凌乱及“______________”发现齐军旗子倒下后,才同意“逐齐师”。

    (6)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虽然小胜韩国,但也只是出局前的回光返照。事后某足协官员引《出师表》赞扬将军向宠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来赞扬国足,一网友当即对出“精通夜店”以示吐槽。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的标准与师者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词人见洞庭月夜美景而心旷神怡,美妙的情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将茶诉诸笔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使全词过渡自然。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至万世都称君王。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荷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广受文人推崇,《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屈原以荷花为服饰来表明自己美好的品质。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勾画出曹操斟酒祭江、持矛吟诗的骄态。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意思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安史之乱后归乡途中所作。②估客:商贾。③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晚次鄂州”中的“晚”交代了作诗时间,“次”意思是驻扎,交代了作诗地点。

    B.首联中已能“远见汉阳城”,但“犹是”“一日程”,写出诗人快到故乡的喜悦之情。

    C.颔联明写“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暗写自己因心切无论白昼还是黑夜都不能寐。

    D.“更堪江上鼓鼙声”的“堪”有“不堪”“哪堪”之意,写出了诗人晚次鄂州的感慨。

    【2】本诗的诗眼是“愁”,请结合全诗分析“愁”的具体内涵。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三年,乃用举者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去。久之,会明堂思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先时主者多持事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都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于是贵戚女使有奏谳,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故杖清贶,杀之灭口。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求知宣州,许之。至则召五县令,约以州所下书有不便封还,故县得自为政而州无事。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颖、蔡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选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考锁厅: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专门为有官位的人举行的一种单独考试。②南郊:帝王祭天的大礼。③大辟: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④编敕:法典。⑤奏谳(yàn):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上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       案治:查办

    B.所过不物税                  输:缴纳

    C.御史又劾府希宰相        指:旨意

    D.未尝听人请                 属:劝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用举者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       资政殿学士行

    B.公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举多善士                                                     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D.与争门得出                                                  至于鞭棰之间,欲引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锡有治理能力,执法宽容。他在仁和县任职时,软硬兼施,人们对他又爱又畏;担任宣州知州时,允许各县各自为政,宣州因此相安无事。

    B.孙锡深得皇帝信任。他认为开封府执行皇帝的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应当修改,皇帝认为有理;皇帝把一些案件交给他处理,认为他可以任用。

    C.本文撷取了孙锡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为官任上的几件事情,表现了一位古代官员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同时也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

    D.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拿刑部官员与孙锡对比,用提点刑狱与孙锡对比,突出了孙锡不畏权贵、体恤百姓的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

    (2)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1年,少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志;从1950年开始,一群被西方媒体称为"衣衫褴褛、盲目亢奋"的青年开始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涌现了雷锋、王进喜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2020年底,嫦娥五号探月归来。而指挥控制大厅里。随处可见洋溢着自信的青春面孔。数百个关键测控岗位上的负责人,大多为"80后"和"90后",平均年龄仅33岁。

    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的青春该怎么度过?请结合材料内容,为“青春与人生规划”的主题班会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