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通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  ②  在营养师们看来,“蒸”这种烹调方式  ③  值得推崇,这是因为“蒸”  ④  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  ⑤  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⑥  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

     

    A

    /

    然而

    不但

    而且

    从而

    B

    虽然

    不仅

    并且

    因此

    C

    尽管

    /

    所以

    D

    虽然

    不过

    /

    进而

    因为

     

     

    A. A   B. B   C. C   D. D

     

  •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他认定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制度。

    B. 《边城》里,在求婚方式上,大老走的是马路,请媒人来正式同老船夫说合婚事。二老走的是车路,自己作主,站在渡口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而求爱。

    C. 《家》中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觉慧也只有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

    D.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哈姆莱特忍让,却受到了哈姆莱特的指责,哈姆莱特在激愤当中还误杀了奥菲利娅的父亲。

    E. 《老人与海》的结尾,一群旅游者看到海水中有一条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一端有着巨大的尾巴,他们知道是大马林鱼后,惊讶其有这样漂亮的尾巴。

  • 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沛公安在?

    B.大晋,何厌之有?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4、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下平旷,有泉赢粮而

    B. 彭殇为妄作孤舟之嫠妇

    C. 于其身也,则师焉非能

    D. 天下之民庠序之教

     

  • 5、下列括号内的缩句,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一个雪花飘舞的冬夜,四轮马车穿行在一片银白色的森林中。(四轮马车穿行在森林中。)

    B. 两只猎人的眼睛,依然可以辨认几里以外的野兽。(猎人可以辨认野兽。)

    C. 耳朵里充塞着风婆放肆的叫喊声。(风婆叫喊着。)

    D. 花湖就镶嵌在这朵令阿坝人民引以为豪的花之中。(花湖令人民引以为豪。)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材料二】

    尽管对于“新乡贤”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义,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认同的标准和资质也有差异,但它无疑囊括了当代乡村社会中所有有道德、有能力以及有威望的个体。新时代农村的新乡贤,与传统农村的乡绅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也有了一些变化。从职业上来看,传统乡绅主要由读书人组成,不管有没有为官的经历,至少都参加过科举,具有社会威望和个人财产;新乡贤则可以涵盖各行各业的人物。从负责的公共事务上来看,传统乡绅要负责征收赋税,因为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但是,当代中国的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延续千年的农业税的取消,自然不需要新乡贤来催缴农村的税赋。传统的乡绅需要维持乡村社会的治安,教化民众,因为传统乡村社会主要依靠道德规范和村规民约等习惯法来维护秩序。但是,在当代农村,各项制度日益完善,社会分工也更为明确。这些都使得新乡贤不再需要像传统乡绅那样包揽几乎全部的乡村日常事务。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知识精英,对于新乡贤的认可主要基于两点。其一,要有广泛的道德影响力,这一点与传统乡绅是一致的。新乡贤要致力于自我道德的完善,这一完善的过程是通过以能力帮助他人、用财物救助他人和以人格魅力感化他人来达到的。在新乡贤的品质中,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缺一不可。无专业技能,则不可能具有合法致富的手段;无社会责任感,则不能在公共事务中对乡村社会有任何贡献,也就无法成为道德楷模。其二,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地位,并且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在传统社会,深受儒家观念影响,大多言义不言利,乡绅即使具有经济优势,也不能强调这方面的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村要改变过去落后的面貌,就必须要发展经济。所以,能够带动一方村民致富的能人,自然被视为新乡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乡贤与传统乡绅最大的不同,将“义”与“利”进行了完美结合,而传统的乡绅主要只是完成了“义”的部分。可见,社会对于新乡贤资格的认可,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是一致的。

    (取材于吴灿《从乡绅到新乡贤》)

    1相比传统乡贤,下列专属于“新乡贤”特点的一项是

    A. 有财产、有知识   B. 包揽乡村事务

    C. 有道德影响力   D. 带动乡民致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称为“乡贤”的一位是

    A. 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B. 赵太爷(《阿Q正传》)

    C. 贾雨村(《红楼梦》)   D. 老船夫(《边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2)《蜀道难》中借五丁开山神话渲染蜀道神奇来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粉身碎骨也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后,决心纳谏。“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下令之初的盛况。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故土百姓安于异族统治,顺服异族君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指明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从师观;韩愈则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表明向多人学习的从师观。

    (2)在诗人的世界里,许多植物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如周邦彦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琵琶行》中,白居易描绘江边送别时,用此处“______________”之景增添了离别的愁情。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作者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极端痛苦之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_______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又冷又硬的被子以及小孩蹬破被子表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艰苦。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了“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态度。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坚持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 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①短述:篇幅短小的诗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判断此诗作于“漂泊西南”时的可能性较大。

    B.首联既交代“聊短述”原因,也表达自己的创作态度。

    C.颔联中“老去”和“春来”相对,表达对花鸟的歉疚。

    D.颈联避实击虚,用“水槛”“浮槎”侧写江水及悟海势。

    【2】请简要说明尾联是如何体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竞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①也!”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候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候世世称孤  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成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税驾:税通“脱”。犹解驾,言休息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徒、流、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己,盛极则衰,好景不长,预感自己结局不会好。

    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不禁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白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初心一般指我们最初想做的事情以及信奉的做事原则,有人认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认为我们必须不断地改变自我,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这才是生存的法则。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当你的梦想与父母的期待冲突时,当你的原则与他人的看法矛盾时,我们到底该如何自处呢?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