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龙岩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他已经决定金盆洗手,不再做房地产生意,重操旧业搞养殖。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冬天来了,寒风呼啸,看着小草在秋风中瑟缩地发抖,不禁让人内心感到触目伤怀

    这种典型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长此以往,势必愈演愈烈,尾大不掉

    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品足,大加赞赏。

    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同时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必然左右逢源,一挥而就。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然而  尽管  那么  可是  因此

    B可是  即使  然而  因为 

    C然而  虽然  但是    所以

    D但是  可是  那么    所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 驾游活动搞得风.。

    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今日在国博中心开幕农产品展区众多商户在现场批发促销副食品展区买一送一等 优惠活动也是比.。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的民族歌 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滨海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

    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嚎啕痛哭双手也情地颤抖起来。

    在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影响下那些八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

    A. ①⑤⑥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承蒙你看得起我,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遗憾的是毕竟资历尚浅,能力有限,我只能敬谢不敏了。

    B.学生小王去找学校心理老师,他说:“抱歉打扰了!我想跟你垂询一下如何解除、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C.我们家要是在过去可要算是“书香门第”了,家教一贯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人。

    D.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说:“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王勃《滕王阁序》是宴集序,属于骈文。

    B.老子又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与庄子合称老庄,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什么事也不要做,国家就可以治理好。

    C.《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体散文。《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的对话体散文。《大学》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著作。这四本书被称为四书。

    D.五音是宫商角徵羽;无色是指青黄赤白黑。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祸起萧墙,指内部发生祸乱。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催产素”又叫“爱的荷尔蒙”。关于这种激素,我们一般的了解是,它与信任、表达、亲社会性有关。

    (2)很不幸的是,科学家发现,它的疗效只发生在那些被你界定为“我们”的人之间。当对方是那些被你界定为“他们”的人时,催产素反而会让你对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恶意和恐惧,你的攻击性更强,而合作性更少。

    3荷兰有一项研究,实验者设置了典型的“电车难题”——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个人会被撞死。你手边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车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

    4一般来说,人们都愿意以一个人的生命为代价拯救五个人的生命。但如果你给备用轨道上的那个可怜人取个名字,再给实验对象注射催产素,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你给那个人取的名字是一个荷兰人的常见名字,比如德克、或者彼得,实验对象就不大愿意牺牲他一个人来救另外五个人;但如果这个人的名字是荷兰人普遍有敌意的德国名字或者穆斯林名字,人们则很轻松地就会做出牺牲他的决定。

    (5)这是斯坦福大学生物学与神经科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在《行为:关于人类最好与最坏的一面的生物学》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在这本书中,他想要探讨一个关于人性的根本问题,为什么人类一方面可以互相屠杀,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私的善意?我们本性中的一面注定要战胜另一面吗?

    6“我们vs他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章。按照萨波尔斯基的说法,人类对于异己的偏见深植于旧石器时代的大脑,而且极容易操纵,这既是件好事,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7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很早就观察到,二元对立(男/女、善/恶、热/冷、保守/自由、人/动物、身体/灵魂等)是人类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应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方式。就社会生活而言,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我们/他们——我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外国人。我们是城里人,他们是乡下人。我们是中产阶级,他们是穷人。我们是女人,他们是男人。我们是好学生,他们是坏学生。我们是基督徒,他们是异教徒……

    8可以说,分类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或者说,一种认知捷径。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依据某种哪怕最微不足道的差异创造出“我们”和“他们”来,从性别、种族、国籍、阶级、年龄、宗教、到T恤的颜色。萨波尔斯基在书中提到过一个最令他哭笑不得的例子,《人猿星球》的拍摄现场,扮演黑猩猩的群众演员与扮演大猩猩的群众演员在吃午饭会很自然的分成两桌吃饭。于是,他引用了一句笑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把人分成两种,另一种则是不这样分的人。”

    9而且,大脑在区分我们/他们时,速度极其惊人。比如,以每秒20张的速度给你看一组照片,几乎是一闪而过,你的大脑也能立刻区分出我们/他们——如果照片里是“他们”,就会立刻触发杏仁核的反应,也就是负责恐惧、焦虑和攻击性的大脑区域。给你看一段有人被针扎手指的画面,你的大脑会产生“同构反射”(isomorphic reflex),此时大脑运动皮层对应手的位置会兴奋,进而你的手会握紧,好像感受到了对方的痛楚,除非这只手属于“他们”。

    10这就是为什么,偏见首先是情绪的,然后才是认知的。我们关于人和事的看法,常常都是潜意识操控的。不同的“他们”会引发不同的情绪,最常见的是恐惧。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很容易理解,对我们的祖先而言,在一个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求生存,把陌生人当作潜在的攻击者,而不是善意的朋友来对待,显然有更好的生存几率。

    11恶心是另一种常见的情绪。当哺乳动物闻到腐烂之物的味道时,大脑的岛叶皮质会触发胃部不适或呕吐反射,目的是保护它们远离有毒的食物。但人类的情况要特殊一点,我们只要想着吃恶心的东西,就会有恶心的反应,比如想象你自己吞下一只昆虫,想象它在你的唇齿之间挣扎,你的岛叶皮质也会被激活。也就是说,想象也能激活你的岛叶皮质。

    12更特殊的一点是,动物的恶心通常是感官反应,但对人类而言,不仅是想象生理上恶心的事情会让你反胃,想象道德上恶心的事情同样让你反胃。这里的问题在于,道德越界是非常主观的判断,一个人认为“道德越界”的行为,对另一个人来说很可能是完全正常的生活方式,比如同性恋。

    13岛叶皮质最主要交流的对象,恰恰是杏仁核。所以,事情的顺序是这样的:一个行为只是不同,还是道德越界, 。历史上最残酷的屠杀,往往都与这样的应激反应有关。

    14在我们对于“他们”的评判背后,是各种潜在的情绪暗流,是我们的认知和逻辑急于跟上情感的自我而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从认知心理学来说,这也是一种“确认偏误”:我们更擅长记住佐证而非反对自己观点的证据;验证时更倾向于支持,而非推翻我们的假设;以及更倾向于用怀疑的态度检验我们不喜欢的结果。

    15因为人类的本能,要发现自己的偏见很难;但是也因为人类的理性思考自我修正能力,客观全面的见解会与偏见一起产生和传播。只是这条修正之路注定漫长与艰难,需要我们对自身局限性的时刻警醒和自我再教育。

    1下列对“偏见”的认识符合文意的是( )。

    A.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是造成偏见的根本原因。

    B.偏见是受潜意识操控的,它与人的理性无关。

    C.偏见在生理上是由大脑的岛叶皮质所激发的。

    D.当偏见与“我们”相关,它是倾向于积极的。

    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现象与“偏见”关联度最小的是( )

    A.刻板印象 B.道德义愤 C.思维定式 D.酸葡萄心理

    3根据上下文,将第13段横线处的内容填充完整。

    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有哲学家哀叹:“同质化的恐怖席卷当今社会各个生活领域。”(所谓同质化,就是表示不同特征的个体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在本质特征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的过程)本是区分“我们”与“他们”的偏见却与这种“同质化”息息相关。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偏见是如何造成同质化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很多人惦记湖北美景。想念长江三峡,忆起《三峡》中从色彩、情态上对三峡景物进行的精妙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若做不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因而难以施展抱负。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新婚燕尔意气风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询的《六国论》中,言简意赅、直接指出六国贿赂秦国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抗倭记》中写道:“戚继光调至浙江御倭前线,面对凶恶的侵略者,他毫不畏惧,斗志昂扬地吟诵起前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统一天下后采取的文化措施。

    (2)研究中国音乐史,有时也可以参考古典诗歌,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瑟的弦数,《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箜篌的弦数,这些都是对唐代乐器真实的记录。

    (3)“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的这首诗作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悲秋”先河,后代文人深受其影响,创作了很多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悲秋之情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观《临江仙》中,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从侧面表现音乐的美,白居易《琵琶行》中类似写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里揭示当时社会中人把取悦权贵或他人奉为信条,违背做人准则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 ,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内心崇尚美德、献身理想而至死不悔的两句是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意思一致。

    (3)荀子《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自省,能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春还”,“访”运用比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向寒梅探问春天归否的急切心情。

    B.颔联写景时空交错,春风归来,路旁杨柳金黄,表现出诗人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喜爱。

    C.颈联称王汉阳为“美人”,用“空断肠”直抒诗人的思念之情,令人感怀,更见友情之深。

    D.尾联写拂石的细节和见面后的畅饮,表达出与友人相见后的喜悦和共赏春光的畅意。

    【2】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景情关系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

    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

    B. “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

    C. “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

    D. “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

    B. 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

    C. 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 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2)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报道,有一名男子曾在社交网站上预告自己要投江自杀,并于当日下午跳江身亡。这名男子跳江时,某电视台用摄像机拍下了其投江的全过程,引发有关新闻采访与道德的争议:面对危及生命的新闻现场,新闻记者到底应该坚持报道还是先救人?

    某中学语文组就此准备开展一场以“新闻记者是否应该救自杀者”为辩题的辩论赛,请你为正方或反方一辩写一篇辩说稿或一封书信。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