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二十四节气里,部分节气,大小相对:如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但有特例,那就是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下列对这一特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满是--种将熟未熟的状态,意味着事物还有发展的空间。
B. 小满是凡事要适可而止的提醒,也是内心不思进取的流露。
C. 大满是对完美境界的描述,体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D. 大满则易招损,一切达到极致后,往往容易走向相反方向。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星小学门卫王煦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
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
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
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
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
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⑥②①⑤④
C.⑤③②⑥①④ D.②⑥①④⑤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被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在我人民解放军万炮齐轰、千帆竞渡的强大攻势下,不到三天就分崩离析了。
②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
③如果要雕刻,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就有难度,要见功夫,难度到了极致,价值才会扶摇直上。
④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⑤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着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
⑥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收藏的人员滥竽充数,欺诈之事时有发生。
B.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C.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的时候,我这个微乎其微的志愿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倍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D.如果批评家只在意少数人的看法,不关心普通读者的感受,认为只要让圈里人满意就功德圆满了,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家
秦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
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
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
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
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
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康百万酒,而是水!
东家是谁?河南巩义的康百万!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B.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
C.文中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形象的高大。
D.文章恰当运用神态、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形象地刻画了东家这一人物形象,主题鲜明。
【2】请简要分析东家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文章结尾揭示:“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而是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7、名篇名句默写。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出了一副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且表达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世事巨变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要坚守美德、绝不同流合污的追求。
(2)刘禹锡《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新旧更替、生机勃勃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追慕三国英雄,发出了“_________”的感叹。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幽怨。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即使是黄鹤和猿猱也难于通过蜀道的原因。
(3)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一个高冠长佩、品行高洁的高士形象,成为许多人心中屈原的标准形象。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黄庭坚《登快阁》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将土是古诗中常见的艺术形象。如《燕歌行》中,身处绝境的士兵想的不是个人安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他们视死如归精神的写照。
(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更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①,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②?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①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②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这首古典诗歌的体裁是( )
A. 乐府诗 B. 古体诗 C. 长短句 D. 小令
【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在之态。
B. “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以松拟人。
C. 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显示出诗人的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 “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梦的松树。
【3】请赏析末句“枕”字的妙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建元三年,武帝微行,东游宜春,入山驰射,蹈禾稼稻粳之地。民皆号呼骂詈,猎者示以乘舆物,乃知武帝微行也。御史表另起上林苑,上大悦称善。时朔在傍,进谏曰:“今上林虽小,臣尚以为大也。故务范圃之大,不恤农时,非所以强国富人也。”上乃拜朔为给事中,赐黄金百斤,然遂起上林苑。隆虑公主子昭平君醉杀内官,廷尉上请论,上徘徊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是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朔前上寿曰:“陛下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天下幸甚!”上乃起,入省中,夕时召让朔,朔免冠顿首曰:“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初,武帝既招英俊,陈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强国之计,欲求试用。其言诙谐,指意放荡,终不见用。有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悉力尽患,以事圣帝,官不过侍郎,其故何也?”东方先生喟然长息曰:“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
B.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
C.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
D.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公卿/而朔常为郎侍之/左右者诙啁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皆号呼骂詈”与“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号”字含义相同。
B.“廷尉上请论”与“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两句中的“论”字含义相同。
C.“有客难东方朔”与“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难”字含义不同。
D.“不可胜记”与“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颇有才华,大胆自荐。他认为自己在方正、贤良等方面都能达到皇帝征召标准,虽上书文辞不谦逊,但武帝读了他的自荐,很赞赏他。
B.东方朔敢于进谏,劝帝戒奢。面对御史上表另建上林苑的建议,虽然皇帝大喜,但东方朔依然劝谏皇帝更要关注农时。
C.东方朔坚守正义,辞不避讳。隆虑公主的儿子醉杀内官,武帝虽准廷尉论罪之奏,但内心依然悲伤,东方朔称颂武帝诛不避亲,遭到武帝责备。
D.东方朔关心国事,淡泊功名。东方朔上强国之策,其言辞诙谐,旨意放荡,不被武帝采纳;面对有人的刁难,他都十分看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是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
(2)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现在人们有许多选择。30年前大多数电视观众只能选择少数几个频道,而现在有超过100个。不仅是媒体,人们在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了更丰富的选择。面对这么多选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有大量的选择是否让人们感到幸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