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一带一路”的提出到现在只有短短的3年时光,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②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分析称:从数据看来,外贸企业整体积重难返,出口跌幅太大,短期内难有实质性好转。
③一直以来,市立中学高度注重学生品德养成与成长教育的紧密结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显著,典型事例罄竹难书。
④公安部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包括网络赌博在内的各类赌博活动,踊跃举报,无疑是“斩草除根”,让网上赌博韬光养晦。
⑤这里大型百货店、百年老铺、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流行时装、药妆、首饰、箱包、食品等应有尽有,很适合旅游购物。
⑥作者笔下的文字靓丽挺拔,在不同题材的文字中,我们总能读到他对美轮美奂事物的捍卫,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D.“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3、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恋人离别的时节、地点与环境氛围。
B.从“晚”“暮”到“今宵”“晓”,直至“此去经年”,从眼前写到将来,承接自然。
C.柳词善于运用“点染”,“念去去”三句先点明离别之情,再用景色渲染烘托。
D.实写“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和“千种风情”,将“伤离别”描摹得缠绵动人。
4、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失意——得志 崎岖——平坦 迫不及待——从容不迫
B.恍惚——清楚 忍受——反对 沧海一粟——九牛一毛
C.拒绝——接受 犹豫——果断 理直气壮——义正辞严
D.磨灭——消失 甜蜜——苦闷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拭干血液, ,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
②梁建双臂抱在胸前, 地望着山与天相接之处,眼珠子转着,锐敏地思考着什么。
③颜将军行军打仗,素来冷静异常。即使敌人忽至,他依然能够 ,指挥若定。
A. 不动声色 泰然自若 若无其事
B. 若无其事 泰然自若 不动声色
C. 若无其事 不动声色 泰然自若
D. 泰然自若 不动声色 若无其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本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也称为未明言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即能够用各种明言符号加以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波兰尼认为,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所能言传的多,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存在,
波兰尼提醒我们不要把隐性知识理解为神秘经验,隐性知识只是难以用语言来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说对这类知识绝对地不能言说。波兰尼绝不只限于承认隐性知识的存在,他更主张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在波兰尼看来,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即领会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
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隐性知识以个体内在携带的“意会模型”为中心,这些意会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观点、.价值体系以及帮助人们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則。隐性知识也包含一些技术因素,包括具体的技能和专门技术以及来源于实践的经验。
野中郁次郎也认为有两种不同的知识,即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因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艺)。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波兰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这一概念,但与波兰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隐性知识一词代表的是难于表达的特殊知识,而波兰尼所指的隐性知识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也即一切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系,野中郁次郎与波兰尼的观点也有差异。有学者说,在野中都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1】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例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
B. 隐性知识并不是什么神秘经验,但要想充分地言说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C. 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领会与重组经验。
D. 隐性知识包含个体内在携带的概念、形象、价值体系等,以及帮助个体定义自己的世界的指导原则。
【2】【2】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兰尼的隐性知识概念,但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
B. 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
C. 隐性知识主要是长期积累的主观知识,因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D. 个人的信仰、特殊的技艺和隐喻、直觉及思维模式,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
【3】【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波兰尼认为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显性知识根植于隐性知识。
B. 波兰尼强调隐性知识是以理解一切行动为背景的知识,而野中郁次郎則强调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和难于表达的一面。
C. 波兰尼和野中郁次郎都认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 依据本文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应为“波兰尼”“野中郁次郎”“隐性知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 ______”两句,直接写出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伶官传序》中,点明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等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简练优美的句子写出了山间四季之景让人乐趣无穷。其中,描写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大义”与“生命”二者无法兼顾时,应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幡然醒悟时的苦痛与怅惘。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战斗场面激烈,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2)杜鹃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渲染蜀道夜晚空寂苍凉的气氛;《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内心的孤寂悲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古风(其十九)①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②。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①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②卫叔卿:《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而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交代了游仙之地——西岳华山的莲花峰,所遇之仙——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了诗人幻入仙境看到的神仙群像;本诗描写了仙人个体,而且诗人受明星仙子之邀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
C.七到十句写诗人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合自己的遭遇,把卫叔卿引为同调,与之驾鸿雁游紫冥。
D.本诗的“豺狼”与《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中的“豺”“狼”都喻指叛军,两首诗的写作背景相同,情感相通,表现手法相似。
(2)这首诗描绘了明星仙子怎样的形象?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桓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鉏麑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B.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C.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D.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过之”与“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含义相同。
B.“公许之”与“杂然相许”(《愚公移山》)两句中的“许”含义不同。
C.“兹父乃反”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反”含义不同。
D.“效臣遁”与“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两句中的“效”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途经陈国西门,子路对孔子的失礼行为感到不解。孔子解释说,这些人不知、不忠、不廉,不值得向他们表示敬意。
B.兹父请求宋桓公改立公子目夷为太子,但遭到了目夷的反对。直到三年后兹父又被立为太子,目夷才返回国家。
C.钼早上去赵宣子家,却发现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他被赵宣子的行为感动,不愿杀害他,于是选择撞树而死。
D.因敌众我寡,楚将军子囊主动撤回军队,并向国君请死。楚王为了成全子囊的大义,决定赐死子囊,并在其棺材上放上斧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2)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目夷拒绝当太子而逃往卫国的原因。
15、作文。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要求:在整体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