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江水进入水厂后,将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成为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最终被输送至全市管网,进入北京市千家万户。
B.因突发山体塌方导致交通中断的川藏公路然乌沟路段,经过武警官兵连续20余小时奋战,被损坏的防雪走廊坍塌顶盖已成功破拆。
C.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对社会进步与变革起推动和维系作用的有特定内核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D.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用一本《午后四时的啤酒》为我们娓娓叙说了自己的恋爱、结婚、生子、照顾小孩,全书没有渲染,没有夸耀,静静地,如小溪般流淌。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B. 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他的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C. 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 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老人与海》中老人历尽艰险,终于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此之前,他也曾独自一人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
B. 《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得到了一只旧表,那是她从葛朗台那收到的唯一礼物。
C. 《哈姆莱特》中,父亲死后哈姆莱特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他对生活经历了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最后他决心奋起复仇,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D. 《家》中鸣风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性情刚烈,敢于大胆地打破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以一个丫头身份去爱一个“少爷”,最终勇敢地为爱情献身。
E. 《狂人日记》中,狂人因为踹了赵贵翁的陈年流水簿子一脚,而心怀惴惴,反复思虑, 在翻查历史时从字缝里发现了旧时代“吃人”的真相。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电磁波辐射的最大危害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 。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磁波辐射,这种辐射污染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地损害着人体。
A.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B.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C.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D.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5、下列各组用横线连接的词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
A.舒服——艰苦 诅咒——颂扬
B.周到——疏忽 缓慢——迅速
C.推翻——建立 颓废——积极
D.束缚——拘谨 野蛮——文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
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2018年5月16日澎湃新闻)
材料二:
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摘编自唐小丽《普及AI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2018年4月28日人民网)
材料三:
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
B. 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这个观点与材料一中马云说人“有担当”的看法有相似性。
C. 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D. 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的在于普及AI教育,把AI纳入我国的新高考。
B. 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目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C. 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
D. 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AI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
【3】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发展AI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承上启下,使全词过渡自然。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至万世都称君王。
8、完成理解性默写题。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入手,表现出自己客居他乡、疾病缠身、漂泊孤独的窘况。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面事例为喻,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心浮气躁。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江面开阔,扬帆远航的宏大景象。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5)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漫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螃蟹虽有“_______________”的自身条件,却连一个容身小洞也掘不好,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描写秦皇繁华奢侈,连梁柱上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10、按原文填空。
①既见复关,___________。 ②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 ④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⑤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 ⑥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⑦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
⑨人生如梦,__________。 ⑩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
(3)古人常借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在古诗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最终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君子“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韬钤①深处
戚继光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②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注】①韬钤:即《六韬》和《玉钤》,皆是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谋略为“韬钤”。②牙签:即书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暂”字,反用“高枕无忧”之意,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异曲同工。
B.颔联写诗人置酒会友、谈论兵法的场景,“挥麈”如“羽扇纶巾”,见洒脱从容。
C.“云护”句中,“牙签满”谓藏书之多,写出诗人是个勤学苦读之人,呼应诗题。
D.“星含宝剑横”句中,写诗人夜观天象,见七星北斗如剑横放,写出一种兵戈气。
【2】汉代班超曾经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尾联看,诗人与班超在抱负、气概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以计策縻之。”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居其末。以起义勋,封华容县公,累迁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加都督。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司马王镇之及扬武将军檀道济、广武将军到彦之等赴援朝廷,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江陵。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曰:“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曰:“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或传循已克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拒道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横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义熙八年薨于都,赠司徒,谥曰烈武,进封南郡公。武帝受命,赠大司马,追封临川王。
(《南史卷十三·列传第三·宋宗室及诸王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B.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C.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D.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川烈武王,“临川王”是刘道规的封号,“烈武”是其谥号。由此可见刘道规死后尊荣。
B.西楚,战国时楚国疆域广阔,分为三楚。这里指楚国西部,即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C.刺史,西汉为督察官名,晋宋时为州郡最高长官,也称“太守”。后世刺史与太守同称。
D.赠,有“赠送”之意,如《琵琶行序》中“歌以赠之”;文中指宋武帝晋升道规为大司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道规审时度势,有见识。他参与谋划讨伐桓玄的大事,响应武帝,杀死玄弘;桓玄败逃,他却劝说无忌等人放弃追击,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B.刘道规治政有方,得人心。他善于处理刑法政务,官民都敬畏且爱戴他;当江陵危机之时,他在夜晚打开城门,让愿意离开的人走,但没人离去。
C.刘道规胸怀宽广,有器量。形势复杂,鲁宗之投身应和,他单车迎接以示诚意;江陵曾有人给桓党写信报告城内信息,他烧掉书信,安抚人心。
D.刘道规英勇无畏,有谋略。在抗击循党与谯纵联军的战斗中,他亲自率军打仗并取得胜利;又指挥刘遵用游击战术,拦腰打击,最终打败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曰:“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
(2)道规使刘遵为游军,拒道覆,前驱失利。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曾斩获四枚残奥会金牌的视障运动员李端接过最后一棒火炬,走上主火炬台。他的手抚过一片片刻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称的“雪花”,经过几番摸索之后,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将冬残奥会火炬缓缓插入主火炬台内。
谈及执行这份光荣任务的体会时,李端说,接过最后一棒火炬,不仅仅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所以要把最后一棒火炬的任务完成,让更多人看见中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向上的精神。
“当烛火对进孔眼的那一瞬间,大家会感受到他其实是在触摸世界、认知世界。而当火焰燃烧的那一瞬间,仿佛他是在用内心燃烧着整个天地,点亮了整个天地。”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值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