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诗句,表达了奉献精神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2、下列括号内的句子,跟原句基本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也是有道理的。)

    B.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竟然是世界历史上一个这么伟大的奇迹啊!)

    C.凝神静听,细细品味,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凝神静听,细细品味,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D.看了看手表,他站起来对孩子们说:“我要去开会了,你们要听话!”

    (看了看手表,他站起来对孩子们说,要去开会了,让孩子们要听话。)

  •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大王来何操 D.恐年岁之不吾与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此时,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____________深通世故的人们会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①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树望春

    ②惟有终年常青的黄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

    ③草未曾苗青,树没有抽芽

    ④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

    ⑤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的花蕾

    ⑥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

    A.⑥②③④①⑤ B.⑥②④①③⑤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①②⑤⑥④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据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的近30年里,青岛市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扶持企业争创名牌的政策,使青岛实现了从发展名牌产品到发展品牌经济、创建品牌城市的战略的大转移。

    B.第41届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上海举办,201051日是世博会开幕式的日子,当天在空中拍摄世博会的盛况,发现世 博会的各个场馆前站满了前来参观的人群。

    C.在各大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已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D.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 职业等级高,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水浒》的前传《大宋宣和遗事》里,宋江杀完阎婆惜之后直接上了梁山,但《水浒传》中,宋江上梁山的时间得以延长。在文学批评上,我们通常把这种延长称为延宕叙事。《水浒传》里的延宕叙事,其实是作者出于建构长篇小说的叙事需要,拉长了宋江从杀惜出逃到上梁山之间的叙事距离,在增加了宋江历练江湖的经历的同时,也给众好汉上梁山提供了合理的契机。宋江顺理成章成为众多好汉上梁山的纽带,这一个过程,我们将之称为宋江的江湖叙事

    宋江上梁山的江湖叙事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逃亡叙事,第二则是刺配叙事,我称之为双线叙事的纪程图纪程图借用了金圣叹先生的概念,他用纪程图来评价鲁智深,但我觉得用在宋江身上更合适。根据宋江的逃亡纪程图,他杀了阎婆惜后,逃亡北方的路线是:从郓城到柴进庄园,到清风山、清风寨,再到青州,到对影山,然后再回到梁山泊。在这条路线,宋江主要收罗了北方的一大批山贼。将上梁山之际,一封家书把他叫回了郓城。因此宋江被官府抓住,刺配江州,我们称之为刺配纪程图刺配纪程图的叙事路线走的是南方路线,从郓城到梁山,到揭阳岭、揭阳镇,再到浔阳江,到江州,宋江收罗了一批南方的水盗,这些人成为《水浒传》后来的水军头领。

    南北两条路线,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宋江收罗了一大批的江湖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江湖叙事模式化现象,即突发意外——陷入绝境——暴露身份——转危为安。宋江本来是一个逃跑的主体,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一直被追杀、被绑架、被陷害。但是绑架追杀之人一旦知道他的名字,马上便纳头拜奉宋江为大哥,可见宋江江湖义士的名声之大,影响之广。江湖历险锻造了宋江的内心,丰富了他的江湖阅历,磨练了他天降大任的梁山领袖形象。在与晁盖的谈话中宋江自己说:我这一路,虽然受了很多苦,但是也‘结识得这许多好汉’,金圣叹也说宋江这两路收拾许多人去。可见,宋江的江湖叙事在小说叙事结构中承担着网罗人才的功能。

    (摘编自魏崇新《论宋江在〈水浒传>中的叙事中枢功能》)

    材料二:

    我们可以根据小说人物在叙述中所处的关系,将其划分为操纵者被操纵者。约翰·盖利肖认为,一篇小说便是对某个人的描述,这种描述是在一系列的聚合或交流中完成的。所谓聚合或交流,指的是发生在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种关系的主导方面是操纵者,他实际上左右了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而事件的具体参与者便是被操纵者。以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小说叙述了发迹者盖茨比挥金如土,目的是想追回自己年轻时因穷困潦倒而失去了的爱情,结果他以自己生命的结束为代价换回一些昔日的回忆。小说主角盖茨比虽然在形式上占据了叙述活动中心的位置,实际上却是一个被操纵者。操纵者有两位:一位是盖茨比的旧女友黛西,她在盖茨比记忆中的影响促发了故事的开头;另一位是黛西的丈夫汤姆·坎布农,他一手安排策划了一次车祸,让盖茨比的美国梦因死于非命而圈上句号。由于操纵者与被操纵者的关系能直接左右故事的基本面貌,因而小说家叙述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合理地设计这种关系。

    (摘编自徐岱《小说叙事学》)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将宋江从杀惜出逃到上梁山之间的叙事距离拉长,为众多好汉上梁山提供了合理契机。

    B.“纪程图”原是金圣叹用来评价鲁智深的概念,本文作者认为并不准确,用在宋江身上更为合适。

    C.从被追杀绑架到受人纳头拜奉,宋江摆脱了被动状态,这与宋江“义士”的名声有着很大关系。

    D.能够左右事件的发生与发展的角色叫做“操纵者”,“被操纵者”在事件中扮演具体参与者的角色。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宋江杀惜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水浒传》中的不同叙述切入,而后步步推进论述。

    B.材料一引用宋江的原话、金圣叹的点评,都是为证明“江湖历险锻造了宋江的内心”的观点。

    C.材料二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阐述了小说操纵者与被操纵者的区别,论证具体有力。

    D.两则材料在论证时,既呈现了文章作者明确的观点,又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二者有机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水浒传》中,作者安排南北两条路线,可以让宋江收罗一大批江湖人才,同时增加人物命运的戏剧性。

    B.好的小说家应该具备合理设计操纵者与被操纵者关系的能力,让故事的发展合乎常理的同时,具备文学性。

    C.《祝福》中祥林嫂虽是小说主角,但却是被操纵者;她的命运为时代牵引,被鲁四老爷、自己婆婆等人主导。

    D.《哦,香雪》中“火车”虽然是物件,但它改变了台儿沟人们的心理,主导了人们的行为,所以是操纵者。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你认为材料一中宋江是“操纵者”还是“被操纵者”?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潜在他的《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说自己出仕那是“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说“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文句是: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岑参《白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作者的伫立凝望而表达依依不舍的友情。

    (2)屈原在《离骚》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把他自己与别人进行了比较,强调了他独爱修身洁行的特点。

    (3)《逍遥游》中的大鹏借助于六月风而“_____________”,与斥鴳仅飞数仞而下,把“_____________”,当作飞行的极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静态的桥具有了腾飞一样气势的动态之美。

    (2)西晋文学家张载写有一篇著名的《剑阁铭》。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剑阁铭》中的名句“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描写蜀中之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说“迁客骚人”在天气晴明时“登斯楼”产生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正面描写琵琶声。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崇尚用美好的德行来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情感,

    (3)《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诸葛亮希望用尽自己的才能来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表现了诸葛亮对汉室的忠贞。

    (4)作者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形象地揭露当时嫉贤妒能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也”之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无所待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朝廷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天的景象。

    (3)“鹧鸪”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因鸣声悲婉凄切,很容易牵动人的愁绪,被视为悲情的代表,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吴文英

    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寒压重帘幔拕绣。袖炉香,倩东风,与吹透。   花讯催时候。旧相思、偏供闲昼。春澹情浓半中酒。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晴波远岫”勾勒出晴空如洗、水波荡涤、远山如黛的春天的美好景色,具有画面感。

    B.“倩东风”中的“倩”与“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中“倩”的意思是相同的。

    C.“花讯催时候”写闺中人对春的盼望,“旧相思、偏供闲昼”流露出对相思之情的厌恶。

    D.“玉痕销,似梅花,更清瘦”用清瘦的梅花比喻闺中人清瘦的形象,将“闺怨”一笔托出。

    2吴文英写景工丽,请分析“春语莺迷翠柳。烟隔断、晴波远岫”是如何描写春日之景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或曰:“李斯佐始皇定天下,不可谓不智。扶苏亲始皇子,秦人戴之久矣,陈胜假其名,犹足以乱天下。而蒙恬恃重兵在外,使二人不即受诛而复请之,则斯、高无遗类矣。以斯之智,而不虑此,何哉?”

    苏子曰:“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鞅自以为轶尧、舜而驾汤、武矣。及其出亡而无所舍,然后知为法之弊。夫岂独鞅悔之,秦亦悔之矣。荆轲之变,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李斯之立胡亥,不复忌二人者,知威令之素行,而臣子不敢复请也。二人之不敢复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岂料其伪也哉?周公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孔子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矣乎!’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奸,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然其令行禁止,盖有不及商鞅者矣,而圣人终不以彼易此。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之不可测也。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今至使人矫杀其太子而不忌,太子亦不敢请,则威信之过也。故夫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汉武与始皇,皆果于杀者也。故其子如扶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如戾太子之悍,则宁反而不诉,知诉之必不察也。戾太子岂欲反者哉?计出于无聊也。故为二君之子者,有死与反而       。李斯之智,盖足以知扶苏之必不反也。吾不表而出之,以戒而后世人主之果于杀者。”

    (选自苏轼《始皇论》,有删节)

    【注释】①戾太子:名刘据,汉武帝嫡长子,皇后卫子夫子。汉武帝晚年,刘据牵涉于巫蛊案中,难以自明,矫诏抓捕江充,发兵与丞相刘屈氂会战,后辗转被围,自杀身亡,汉宣帝时追谥“戾”,故史称“戾太子”。

    【1】请从下面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虚词填入文中横线处(       

    A.也

    B.焉

    C.矣

    D.已

    【2】根据本文观点,下面关于秦亡具体原因的推断错误的两项是(       

    A.皇帝的残暴固执

    B.臣子的懦弱驯服

    C.秦法的烦重严苛

    D.叛贼的乘隙发难

    【3】请分析本文举秦始皇和汉武帝二人的太子为例的作用。

    【4】请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读八年级的男孩,用老师的手机模仿老师口气给父母发了一则微信,表扬自己“上课积极发言,表现很好”。孩子妈妈信以为真,给“老师”回复了“笑脸”表情。

    如果这位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他应该怎么对待这个男孩呢?

    请将你的看法写成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