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
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持续。几乎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并且往往将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________起来,但在重复之中又给以相应的变化;通过这种重复与变化以________某一种效果,________出某一种思想感情。
A. 结合 突出 表达 B. 组合 突出 表现
C. 组合 实现 表达 D. 结合 实现 表现
2、将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出,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 ( ),一路( ),一路( ),一路( )的故事。
①劳顿 ②憔悴 ③风尘 ④上路
A.④③②①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杂志刊物声明:《XX周刊》接受网上投稿的唯一邮箱为xxzk@xxx.com,网络上流传的其他投稿网站都是假的,敬请作者当心被骗。
B.课堂即兴发言:感谢王同学抛砖引玉的精彩发言,我深受启发,因此迫不及待地也想来分享一下对于这个问题的浅陋之见。
C.评论名家作品:王维画作,本人所见甚少,不能饶舌;惟翻阅相关资料,略知其画善托胸中诗趣于自然。
D.邀请师长批阅:学生不才,甚喜书法,苦于无人点拨,常感彷徨;今日斗胆呈上墨宝,恳请老师指点迷津,不吝赐教!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群臣怪之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单于壮其节 ⑦外连衡而斗诸侯 ⑧常以身翼蔽沛公 ⑨屈贾谊于长沙
A. ①②④ / ③⑥ / ⑤⑦ / ⑧⑨
B. ①② / ④⑤⑧ / ③⑦ / ⑥⑨
C. ①②④ / ③⑥ / ⑤⑧ / ⑦⑨
D. ①② / ④⑤⑧ / ③⑥ / ⑦⑨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冯先生幼年受过庭之训,酷爱书法,人学又蒙恩师严格教诲,经过60多个寒署的磨砺,终成一代书画名家。
②当两名女生在悉尼街头逍遇歹徒抢劫时,河南小伙儿挺身而出,暴虎冯河,力擒悍匪,他的义举得到了人们的赞扬。
③学校的思想教育是一个促进学生觉悟的过程,至于是顿悟还是渐悟,得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执一而论。
④伊瓦尔·贾埃弗教授从曰常生活中的穿衣戴帽等小事说起,娓娓道来,谈言微中,引导同学们认识创造力的重要性。
⑤郑州市气象台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漫天雾羅遮没一切,不但远处的高楼不见踪影,连近处的电线杆也杳无音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⑤ D. 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什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什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素不看报的我,这时候也定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皇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次日,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探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招展在展风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迎回避难的眷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逃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资料。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什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戏,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一九二六年
(有删改)
文本二:
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极具感染力。他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我向来憧憬儿童生活……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在丰子恺眼中,儿童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在中国美术史中,孩童题材的文化内涵源自多层面,是儒家孝文化、佛家莲生贵子的生命传承、民间祥瑞祈福等思想的合流。孩童形象早见于秦汉工艺美术,绘画可溯至六朝,而至两宋时期婴戏图盛行,以精细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状貌或祈子育婴的民俗民风为主。明清时期,以木板年画为载体的“娃娃画”,则以象征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借用儿童形象来传递美好的愿望,如《观音送子》。与传统婴戏图不同,丰子恺描绘的多是家中子女,他热爱孩子,亲近孩子,将生活中捕捉到的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付诸笔端,表现了与成人差异显著的儿童世界。如他画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的《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妹妹做媒人》,幼子瞻瞻头戴礼帽,软软披着红盖头,一左一右地站在阿宝旁,阿宝低头像在说着什么,搭着软软,搀着瞻瞻。丰子恺寥寥几笔就把三个小人儿描绘得惟妙惟肖,将观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纯洁世界。
(节选自林静静《以心入画思进美善——丰子恺和他的新文人画》)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与四岁的华瞻聊天,得知他“最喜欢”的事竟然是“逃难”,在孩子的眼中,“逃难”不过是一大家子人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坐汽车”“看大轮船”。
B.文中的“逃难”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枪炮声中,大家惊惶失色、扶老携幼地逃到妇孺救济会,第二次是大家一起商议后,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
C.“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是当时众人逃难到该校的原因之一;第二天“我”同邻人步行回故居探听情形,表明我们急切地想了解当时的形势。
D.尽管“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但逃难留给成人的印象是惊慌、紧张而略为有趣,文章再现动乱年代百姓生活的动荡不安,意在引起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布局巧妙,在与孩子对话以及引发的感想之中,穿插战乱中“逃难”生活的内容,使内容更充实,叙事真切自然。
B.“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在文中出现两次,文章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逃难”中孩子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精神状态。
C.文章将大人与孩子对“逃难”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孩子们认知事物的独特之处,肯定他们能看透事物间因果关系并看见事物真相的优点。
D.文章全篇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如描写对话使用口语,真实自然,又使用“登临盘桓”“仆仆奔走”等文言词语,使文章古朴雅致。
【3】丰子恺认为,儿童是真善美的化身,“是真正的‘人’”。请结合文本一,概括丰子恺的“真正的‘人’”的特点。
【4】如果要从孩童形象的塑造特色这一角度写一则对《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苏轼以“________”一句写战船之多,以“_______”写旗帜之多,表现曹操军队军容之盛。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峰之高与松之奇。
(3)《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禹锡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后的欣喜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与“金”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 , 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建设美好乡村,需要传承乡土文化。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在临近春社日时村民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表达了古老乡土文化的赞美之情。
(2)《庄子·逍遥游》一文中,用水浮舟来进行比喻论证,从反面体现承载大舟需要深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______郴州旅舍》)
(3)《水调歌头》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11、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白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 的观点是一致的。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作以 , 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12、根据原文填空。
(1)中国士人常常从古代先贤身上寻找精神信仰,我们可以从《离骚》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到佐证。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淞江
蒋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
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首诗从早出写到晚归,诗人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纵情享受自然山水之乐、向往归隐生活的形象。
B.首联写诗人来到吴淞江,卸下了行李对自我的羁绊去追求山野意趣,体现了诗人的率性洒脱。
C.颔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写诗人乘船出游:乘着涨潮扬帆游玩,边喝酒边唱歌,追求自由的生活乐趣。
D.尾联整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旅途兴尽归来的愉悦,而海鸥伴舞相送则更是令诗人感到欣喜。
【2】诗歌颈联在写景方面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罹按/无所异/
B. 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
C. 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
D. 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B. 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 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
D. 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宫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
B. 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査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他也因此升任监察御史。
C. 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D. 章频在出使契丹的途中死去,契丹不但派使者祭奠,而且用银饰棺装殓他的尸体,从侧面表现出章频的影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也一直都没有停过。
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题。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德育先行;也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管理先行。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说服持另一立场的人。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