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宣讲模式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群体,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口袋书、白皮书以及京剧传唱、诗歌共享等,让老百姓能领会、听得懂、可落实。
B. 不管从供给还是从需求,从发展动力还是从发展信心,从宏观还是微观等各个方面来看,支持经济下一步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条件和基础越来越稳固。
C.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到北方地区广大群众的生活,关系到雾霾天的减少,是能源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
D. 他指出,今年人口流动迁移出现的特点,是政策环境、户籍转移、青年劳动力供给减少、临时性返乡等诸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造成的结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B. 野外探险具有极大的风险,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
C.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鉴往知来,为推动共同发展开出中国良方,向世界释放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积极信号。
D. 自从《朗读者》开播以来,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该公司火灾突发时,不但厂房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因为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
B.几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硬性指标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水平,要有计算机二级证书,要有专业资格证书……
C.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在北大引发热议。
D.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__________,一片宁谧。
(2)建设乡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与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移风易俗,__________文明新风。
(3)队员们表示:“下一场比赛胜负难测。但我们尽力而为,__________付出的是失败的代价,我们__________会时刻认清自己的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A.安静 弘扬 尽管/仍然
B.柔静 弘扬 即使/也
C.安静 宣扬 尽管/仍然
D.柔静 宣扬 即使/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
蒋殊
1947年,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胜利预示着中国革命新高潮即将到来。
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在晋南与豫北交界两侧强渡黄河,切断陇海路,东逼洛阳、郑州,西叩潼关,落脚豫西展开战斗。
在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叫王争的人,来自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彼时是中野四纵11旅31团作战参谋。他的家乡刚在两年前结束了一场艰苦卓绝、长达两年半的“沁源围困战”。
王争不知道,家乡与亲人如今是什么样子的,也无暇顾及。自1937年参军后,他一路向南,征战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王争不知道,这年的初夏,一封特殊的信寄到了他的家乡李元镇下庄村。收信人是他的二哥王守仁。
这是一封能改变王守仁一家生活状况的信件。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它被收信人尘封了68年。尽管日本人被赶出沁源已经两年,但那个初夏,家园依然残败,生活依旧困顿。所有的人家都残缺不全,都在拼力维持生存。王守仁全家也一样,饥饿,贫穷。
68年后的2015年,王守仁60多岁的儿子王建民在搬家时无意间看到了这封来自旧时光的信。他的心咚咚跳着,慢慢捧起。
信封上写着:
邮至沁源县三区下庄村,交王守仁先生收,由十一旅卅一团长(寄)。
轻轻打开,信纸下方虽有缺失,却看得出没有在什么人手中辗转过,只有初始的折痕。信上是油印字:
王老太太指示:
令郎王争同志参加我军后,忠实于人民解放事业,消灭顽伪军英勇无比,每次战争中屡建奇功。此是贵府阖家之光荣,亦是中国人民之荣幸。
此次晋南战役后,全国形势已进入反攻,我们部队为了全国人民的彻底大翻身,挖掉总穷根,争取自卫战争之早日胜利,因而目前则进行短期之整训学习本领。王争同志在学习与生活中均很紧张,也十分高兴,身体亦很健壮,希放心勿念。兹因部队任务繁重,积极反攻,无暇分身归里探望。俟将来打倒卖国贼以后,胜利的归里省亲或高车驷马以迎老驾临部队团圆欢庆。后会有期,不多赘述。至于家庭困难,我们已函达各级政府予以解决,并希持函向各级政府要求解决为盼。
此祝健康。
落款是“十一旅旅长李成芳、副旅长刘丰、政委胡荣责、主任侯良辅、参谋长王砚泉”。
部队来信,细数了王家儿郎的优秀,但最后这句“至于家庭困难,我们已函达各级政府予以解决,并希持函向各级政府要求解决为盼”,想必是来信的目的。一定是部队得知了王家艰难的处境,很是惦记。然前方烽火未灭,不能让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王争分心,更不忍英雄的家人还挣扎在吃不饱肚子的困境中。
信上没有留下确切日期,但看内容知道写于晋南战役之后。晋南战役始于1947年4月4日,于5月12日结束。之后,中野四纵在短暂调整后,一路南下。因此,王建民判断,来信日期应该是1947年初夏。王争全程参与了晋南战役。尤其是其中运城西关一战,作为作战参谋的他几次冒险侦察,之后亲自制订出奇袭与强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大获全胜。
王争的父母育有6个儿子,个个英勇。抗战岁月中,王家出粮出兵又出力。老大是村里的财粮主任,老二王守仁是民兵队长,老三是新中国成立后沁源最早的公安局局长,老四王争更是随部队一路征战,一路立功;老五与四哥王争一样,早年也是太岳军区的一名战士;抗战结束后,母亲又亲手将老六送入军营,追随哥哥们参加解放战争。
王建民不知道当时父亲和奶奶读到信时的心情。娘俩在灯下一字一句地读完信,说了些什么?儿子被部队首长如此赞誉,王老太太必然欣喜异常,至于“家庭困难”,她并未“持函向各级政府要求解决”。
几十年来,从别人口中,王建民渐渐知道了这个家庭的许多往事。
抗战时期,家中的碾子、磨盘几乎连轴转,这是给八路军战士供米面。王家是八路军最信任的地方,身兼疗伤、开会、联络等多种功能。家中住过多少伤员,王建民没听父亲说起过,只知道30年后的1972年,父亲去昆明看望四叔王争时,时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的梁中玉听说后,专门接见并宴请王守仁。他就在王家养过伤,得到了精心照料。王家有过太多引以为傲的事迹,但从未给孩子们讲起。
1947年初夏的一封信,竟然在68年之后才被后人发现。陈旧的信纸,捧在王建民手里,一字一句,他读了无数次。读过之后,他总是像当年父亲与奶奶一样,默默存进箱底。
开始,他不理解父亲与奶奶的处理方式,然而在读了多次之后,他突然懂了,比起填饱肚子,当年的父亲与奶奶一定更期待信中描述的场景,那就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彻底大翻身”后,“胜利的归里省亲或高车驷马以迎老驾临部队团圆欢庆”。他没机会目睹,却总是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想象那个无比荣耀的时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将读者带到了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内容。
B.信件“能改变王守仁一家的生活状况”,却被“尘封了68年”,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王家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孩子们参军报国,王家还为部队输送粮食,救治伤员。
D.文章标题详细交代了这封信的时间,引发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并带着这种思考去阅读文章。
【2】本文整体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从时间的运用这一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运用一个微小的事物来展现宏大的主题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法,本文用一封信展现了丰富的意蕴,请简要概括这封信承载的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用《庄子•外物篇》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表现不可言传的人生妙趣。
(3)屈原《离骚》中写出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庸》)
(6)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咏史》)
(7) ______________ ,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______________ ,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以人生与长江相对照,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五丁开山”的传说描写出蜀道的高与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然后施行,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2)春冬之时,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3)位卑则足羞,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大道之行也,_______。(《礼记·礼运》)
(7)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农忙时节村妇儿童去田中送饭的场景,表现了农家的辛劳。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鸣般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在《陋室铭》中指出自己“陋室不陋”的原因之一是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对此进行了直接描述。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
[宋]周邦彦
翠葆①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注】①翠葆:原指帝王仪仗的一种,这里形容竹子的青翠茂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的最后一句是过渡,“小池”既是上句“新荷跳雨”的补笔,又是下片“水摇扇影”的优线。
B.词的上片用“转”写出池边小亭栏杆的曲折多姿,下片以一“弄”学写出了柳梢随风曼舞的娇柔。
C.整首词随雨布景,对雨来、雨停之景进行刻画;旨在描绘一个青翠欲滴、蜿蜒曲折的郊外竹径。
D.词人以新颖的构思和灵巧的笔触,描绘乃一幅情趣盎然的池景图,创造出清新优美的意境。
【2】宋人曾赞叹周邦彦词“模写物态,曲尽其妙”,作者是如何写出“荷”“燕”“鱼”三种景物的情态之妙的,请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长史非其好,遂去官。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太祖征汉中,以阜为益州刺史。还,拜金城太守,未发,转武都太守。及刘备取汉中以逼下辩,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徏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为政举大纲而已,下不忍欺也。文帝问侍中刘晔等:“武都太守何如人也?”皆称阜有公辅之节。未及用,会帝崩。在郡十馀年,微拜城门校尉。后诏大议政治之不便于民者,阜议以为:“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若舍贤而任所私,此忘治之甚者也。广开宫馆,高为台榭,以妨民务,此害农之甚者也。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孔子曰:‘苛政甚於猛虎。’今守功文俗之吏,为政不通治体,苟好烦苛,此乱民之甚者也。当今之急,宜去四甚。诏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敦朴之士而选用之,此亦求贤之一端也。”
帝既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曰:“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彫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则,夏桀、殷纣、秦皇为深诫。高高在上,实监后德。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周易》曰:‘丰其屋,蔀其家,閲其户,阒其无人。’”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会卒,家无馀财。孙豹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B.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C.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D.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背负婴儿用的宽带,长尺二寸、阔八寸左右。亦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文中泛指婴幼儿。
B.郡国,汉初分天下为郡与国,郡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后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C.祖考,考字为年老之义,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祖考,是已故的祖父,文中便是此义。
D.嗣,多指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本文中是指皇帝恩准将杨阜的职位传给其孙杨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阜深孚众望,德才兼备。刘备攻取汉中逼近下辩时,杨阜凭借自己的威望,顺利完成了迁移工作;任武都太守主抓大事,下属部下不忍心欺瞒他。
B.杨阜关心朝政,重视人才。皇帝诏令大臣议论哪些政治措施不便于民,杨阜积极奏议,认为好的政治在于任人唯贤,应大力推举贤良方正、朴实敦厚之士。
C.杨阜鉴往知来,忠正直言。皇帝营建宫殿观阁,杨阜进谏,认为皇帝应以史为鉴,多修德行,抚恤臣民。皇帝被他的忠言所感动,当即停止新宫殿的营建。
D.杨阜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杨阜为官期间致力于朝政,辅佐帝王,劝谏弊政,每当朝会商谈,他总是刚强正直,以天下为己任,死后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工不敦其器,而竞作奇巧,以合上欲,此伤本之甚者也。
(2)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
材料二:“我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嘲讽别人的成功,嘲笑别人的失败……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有预定的人设……我不想做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一个不讲义气的人,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一个半途而废的人,一个遗忘历史的人,我不想做一个不爱国的人。”
——《我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为题目,写一篇发言稿,参加“青年风采”的主题班会。
要求:任选一个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