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尔多斯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是每年非法进入中国的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国,被以粗放的方式进行回收处理,继而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B. 针对长江流域当前汛情,国家防总指示长江防总加强预报预测,优化水利骨干控制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各项责任,严防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C. 了解作为青藏高原屏障的贡嘎山的生态情况,对研究横断山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以及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D. 公立医疗机构由于总体处于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垄断地位,少数医疗机构抵制付费方式改革,不愿意向参保人员提供服务,或者推诿病人、转嫁费用。

     

  •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新闻发言人说,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在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C. 兴汉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白洋diàn dìnɡ dìnɡ)子

    B.miè)席   jiǎn juē)嘴   cēn)寂

    C.jìn shǔn)吸   xiǎn juàn)念

    D.ɡōnɡ zhuì)泣 cānɡ)桑   fèn)围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老师讲课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近阶段,毒生姜、镉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鲜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新加坡是个近40%居民为外来移民的国家,从1990到2016年,其适龄劳动人口从220万人增长408万人。

    B.2017年新年伊始,辽宁舰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了多个项目和多型舰载直升机的训练试验任务,进一步提升了舰机融合水平,锤炼了编队协同指挥能力。

    C.据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王兰研究京沪高铁沿线22个站点时发现,其与城市中心距离在10公里以上的就有7个,5公里以上的有15个。

    D.里约奥运再次夺金的中国女排的辉煌始于1984年的洛杉矶,当她们拿到奥运冠军的那一刻,举国欢腾。紧接着,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年)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牌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康熙五年(1666年),令各地将应征商税额数刊于直省商贾往来的关口孔道木榜上,“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雍正时期曾对这些政策加以重申。其后历朝也曾屡次申明对官吏敲诈商人的惩罚措施。明清政府承认商人合伙经营的权利及商人经营目的而结为社团的合法性。从明中晚期开始出现商业性会所,到清代大批商业、手工业会所发展起来,其制度环境大致保持一致。

    明清政府权力在维系比较平衡的商业运行秩序的同时,也会发生干扰商业的作用。其突出表现,包括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严格控制,政府对矿业很长时期的垄断,政府对外贸过于严格的管控,税收标准公平性的欠缺,以及权力腐败造成的官吏对商人的敲诈与盘剥。所有这些,都没有使得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窒息,但市场也从来没有能够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没有达到普遍公平的情况。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明清已然存在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并未成为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旨在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行为。

    B. 虽然清代沿用了明朝基本的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但在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C. 有学者认为明代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被歧视或被排斥,清代商人法权地位绝不会低于庶民。

    D. 直到雍正之后才出现的对官吏敲诈商人的行为要进行惩罚的措施,是清政府排行的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政策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遍行晓谕”,防止官员自行加征的史实,表明清政府曾推行过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B. 文章第三段举出政府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严格控制的事实,证明了明清政府权力有干扰商业的作用。

    C. 文章充分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明清两代政府权力对商业发展的作用。

    D. 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地指出了商业与帝制统治相互推进又相互牵制的重要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朝比明朝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商业对于帝制统治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到清朝,商人与权贵的关系也更为深切,商人炫耀奢华才成为常见现象。

    B. 清朝政府为推动商业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在当时出现了诸多资本雄厚的商帮以及大量的商业会所、手工业会所。

    C. 清朝官方资本直接进入商业构成特权经营造成的市场不公平竞争等原因,导致市场无法获得完全依照经济规律运行的环境。

    D. 明清政府对商业的干扰使明清已有的商业契约精神,始终受到权势原则的挤压,无法成为支配商业运行的普遍价值体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____________”的用人纳谏的策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晨光的照耀下,红白交错,宛如鞠躬致敬。

    (3)古诗词中常常用头发斑白表现诗人的愁苦,如“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并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和迷惘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3)《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⑵《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

    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2)总角之宴,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3)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5)可堪回首,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荀子《劝学》))

    (8)_________,多于在庾之粟粒。(《阿房宫赋》)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感受到边地秋色迥异,荒凉无恋。

    (2)《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与秦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__ ”,则秦可传递万世。

    (3)“浮云”一词意蕴丰富,或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或比喻奸邪小人,或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该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朝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  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①令尹:老子西游到函谷关,关令尹喜留他著《道德经》五千言,后随老子而去,不知所终。②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既写出望仙台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景色,又抒写出诗人登上望仙台后舒畅的情思。

    B. 颔联所写景象开阔:三晋一带,山岭都蜿蜒北去;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方兴来。

    C. 颈联引用典故,以人世的变幻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视功名利禄为过眼云烟的感情。

    D. 全诗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转承流畅自然,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明白晓畅且又悠悠不尽。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①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节选自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注]①重足:站立时双脚相叠,形容很害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B.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C.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D.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人称代词。秦代以前是人称代词,指“我的”或“我”,如《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自秦始皇起专用于皇帝的自称。

    B.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每月农历月末,与“望”“既望”“晦”等均指农历每个月的特定日子。

    C.苏洵:眉阳人,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世人并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稽,停留,拖延。稽首就是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一会儿。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深领皇帝要旨。到任后,撤去守备军队,让郡县长官、老百姓一如既往地办公、生活,践行了皇帝的治理策略,也收到了实效。

    B.张方平深得民众认可。当初他在“祸乱马上就要发生但还没有出现”之际走马上任,且连续两年让蜀地相安无事,所以当地百姓坚持为他塑像。

    C.眉阳人苏洵赞誉张方平。张方平“为天子牧小民不倦”,并且治理好蜀地之后,他也毫无居功自傲之心。苏洵希望百姓世世代代牢记张方平的功德并为他塑像。

    D.张方平深爱、厚待蜀地民众。他认为百姓如果生活在歧视和酷刑之下,很容易狠心抛下家人参与叛乱,所以他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地百姓,礼法行事。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2)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按要求完成作文。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等等。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的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有的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不太适应啊!”还有人说:“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