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比较理想的合格读书人,或许就要像诸葛亮一样,  ①  在南阳躬耕陇亩,对天下大事也要了如指掌,  ②  预备好应对的策略。  ③  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出山辅佐君王,行道于天下。  ④  ,这不意味着准备好了就要争取出山,  ⑤  一面做好准备,又不能刻意去争取。  ⑥ 对读书人来说,“天下士”就是永远以天下为己任,天下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来,出来就要能做事。

     

    A

    尽管

    /

    但是

    可这

    B

    尽管

    /

    一旦

    不过

    而是

    因为

    C

    不管

    /

    如果

    但是

    不仅

    D

    /

    还应

    也许

    不过

    但是

    因为

     

     

    A. A   B. B   C. C   D. D

     

  • 2、下列公益广告词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注意:“口”字中有“技工缺口”字样!

    A. 纸上得来终觉浅,就业尤需多实践。

    B. 愿得此身长报国,不挤高考独木桥。

    C.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偏爱做工匠。

    D. 肩扛扳手开口笑,平凡人生亦自豪。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己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B.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C.他不习惯跟人在这类问题上,争论,况且这些意思并不是他独创的见解,教别人听了会嘲讽——哼,只会拾人牙慧

    D.西凤酒以弘扬中国酒文化为己任,在包装设计上把现代艺术与历史积淀相互结合,可谓珠联璧合,整个装饰艺术效果更加完美。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包容需要接受,包容拒绝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这同样是一种气概。包容还体现在各种体制的大融合上。过去我们曾一味强调发展国营和集体经济,而忽视   人为 私营经济的发展。结果,国营、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面临着崩溃的边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最终冲破了思想桎梏,一些中小型国营、集体企业纷纷改制,个体、外资、合资等各种私营企业如   般不断发展壮大。

    A以至  抑制  步履蹒跚  势如破竹

    B以致  遏制  举步维艰  势如破竹

    C以至  遏制  举步维艰  雨后春笋

    D以致  抑制  步履蹒跚  雨后春笋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走/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B.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公知一,未知其二

    C.击沛公于坐/蒙故业,遗策

    D.句读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 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 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 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作者通过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寒冷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

    B.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称“含泪的笑”。

    C.卡尔维诺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

    D.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其形式与主旨与卓别林的许多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2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蚓无爪牙之利,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2)酾酒临江,____,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3)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5)荡胸生曾云,____。(杜甫《望岳》)

    (6)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____。(《论语》)

    (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____,未为迟也。(《战国策》)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雁”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比如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如郦道元《三峡》中引自渔歌的“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

    (3)杨万里有诗云:“诗人长怨没诗材,天遣斜风细雨来。”很多诗人从“雨”中获得灵感与情思,因此“雨”成了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__________”,又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有“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来描写滁州山间朝暮之景色,其中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山间夏天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之情的意象。在屈原的《离骚》里,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0、填空题。

    (1)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 __________》)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3)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经过学习探究后,一切疑难迎刃而解的轻松。

    (4)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悲叹生命短暂渺小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暗写诗人出塞时惆怅、 抑郁的心情。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_。(《论语》)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___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五美吟·明妃(其三)

    林黛玉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注】①紫台:汉宫,宫廷。②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③省识:认识。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首联气象雄伟,杜甫为了抬高明妃形象,用“群山万壑赴荆门”的雄伟气象来侧写昭君,烘托她的出生地。

    B.《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颔联中“连”字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与首联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写尽昭君一生悲剧。

    C.黛玉诗中“红颜命薄古今同”承“出汉宫”三字,“古今同”将古与今、个体与群体联系起来,既咏昭君,又是自伤,更是对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哀悼,即所谓“万艳同悲”。

    D.《红楼梦》中宝钗对黛玉此诗赞不绝口,认为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理由是黛玉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汉元帝,认为主要是元帝相信画工导致了昭君的悲剧。

    【2】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评论“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咏史诗亦是如此,这两首诗歌都通过议论昭君出塞,流露出个体的悲叹,请结合具体诗句试作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崔立之书(1)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于中书。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退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因复求举,亦无幸焉。

    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辞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

    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工人剖,然后见知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舍此而无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之辞也。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甲执兵者,主上不得,而宰相以为忧。仆虽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愈再拜。

    (取材于韩愈《答崔立之书》)

    注释:(1)本文写于贞元十一年夏,韩愈三次上书宰相不遇,离京东归时。崔立之,字斯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有举进士者,人多之 贵:看重

    B.而又于中书     黜:降职

    C.尤非相之辞也     悉:了解

    D.主上不得       怡:快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分)

    ①衣食不足,谋所亲   ③人尤谓

    ②然后见知天下   ④以为必俟工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

    身处困厄而不懂变通,以至于多次参加考试均失败受辱

    B.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

    主持考试的官员重在考查应考者人品的好坏

    C.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

    怎么肯和才识短浅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争高低

    D.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您不必为我过于忧伤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愈在十六七岁时,认为做官就是为他人谋福利,到二十岁之后,认为做官不仅仅是为他人,这与他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有关。

    B.韩愈两次参加博学宏辞科的选拔求官都失败后,心中郁闷不平,认为博学宏辞科考试中的应试文章就像歌舞滑稽戏艺人的语言。

    C.崔立之在来信中将韩愈比作献玉者,认为他的璞玉必须经过加工磨砺,才能扬名天下,即使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也应毫不动摇。

    D.韩愈自信,潜心研究总结自己人生经验中的得失,就能被当权者举荐任用,上可以得到卿大夫的职位,下也可以做个地方官员。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

    ②乃不自进而已耳

    6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韩愈在《答崔立之书》中也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请选取其中的一处简要概括和评价。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下列材料作文。

    以下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几件事情。

    李小文是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他辞世很多天后,媒体才发了一条短消息;送葬的也仅仅是一些他生前的学生。

    歌星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让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阵阵喧嚣中。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如演员黄晓明的婚礼受人瞩目。

    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霸屏数周,几乎掩盖了“奥运”的光芒。

    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它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