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
A.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具有震慑的力量。(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具有如此震慑的力量啊!)
B. 石的感情是多么的沉郁、厚实、丰富,跟人们心心相印啊!(石的感情沉郁、厚实、丰富,跟人们心心相印。)
C. 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好好想想,没有什么不能体谅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好好想想,还有什么能体谅的呢?)
D. 难道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出千千万万片森林,尽情地享受“森林浴”吗?(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出千千万万片森林,尽情地享受“森林浴”。)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迫在眉睫。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⑥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 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
A. ①摄于大国之间 ②忧之太勤
B. ①毋吾以也 ②以手阖门
C. ①逾庖而宴 ②字而幼孩
D. ①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②亦各言其志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昨日,著名画家刘乾饱蘸浓墨,笔走龙蛇,创作了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画作《太平盛世》,这幅作品于今日在市博物馆展出。
②担任校长以来,李先生朝乾夕惕,孜孜不倦,优化了校园环境,鼓起了老师们的干劲,使全校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③马戏团的逐渐消失是人类理性处理与动物关系的必然结果,因为马戏团的经营方式本身就与动物保护的理念南辕北辙。
④虽然时值盛夏,清凉山却似刚进四月,桃红李白,绿草茸茸,身处其中,顿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真叫人留连忘返。
⑤影视、游戏、数字营销等领城内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易被资本操控,参与并购者往往鱼龙混杂,引来许多负面评价。
⑥县政府始终坚持正确的脱贫政策,实事求是,既不好高骛远,也不降低标准,确保贫困人口科学合理有序地退出。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5、下列括号内的缩句,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一个雪花飘舞的冬夜,四轮马车穿行在一片银白色的森林中。(四轮马车穿行在森林中。)
B. 两只猎人的眼睛,依然可以辨认几里以外的野兽。(猎人可以辨认野兽。)
C. 耳朵里充塞着风婆放肆的叫喊声。(风婆叫喊着。)
D. 花湖就镶嵌在这朵令阿坝人民引以为豪的花之中。(花湖令人民引以为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精炼而含蓄地叙述流传千古的司马光幼年砸缸救人的故事,引出下文司马光中老年再一次砸(另一种)缸的故事。
B.送缸者是翰林学士王拱辰,作者借此人暗示了世道变迁,人心不古,他从一个诚信正直之士变成了一个阿谀之徒。
C.管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官场中利欲熏心的势利人物,从他千方百计阻挠砸缸即可看出。
D.小说结尾“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完成了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又有力地表现主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心理描写比较突出,如“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不行!这缸非砸不可……”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B.小说的语言精炼而略带含蓄,如写王拱辰修建豪宅以示其腐化堕落,以高太后辅佐朝政暗含司马光将被重用,几笔带过,举重若轻。
C.小说处理细节精于雕琢,意味深远,例如“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相公”既可指读书人,又可泛指官吏、特指宰相,一语双关,耐人细品。
D.那一口大缸“重如泰山”“石头反弹”富有象征意味,暗寓趋炎附势者顽固难描,而司马光坚决砸缸则显示出他与趋炎附势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3】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4】小说写司马光中老年时的再一次砸缸,使用了延宕手法——砸缸的结果迟迟不得出现。请分析小说中这一延宕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7、默写
(1)《论语》(十二)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
(4)《出师表》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游子思乡怀人,归程无尽、归期不定的深沉感伤。
(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之清幽、景致之清新秀美,还透露出主人闲静而略带寂寞的心绪。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也阐述过类似的道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取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的悲壮、残酷。
(3)李煜《虞美人》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遥想故国、不忍追忆的沉痛情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_____”,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
③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丽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 “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滔滔的江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大力倡导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2)《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佩上繁多而芳香的饰品,使自身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抒发思慕而不得的怅惘之情。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声摹声、构思奇特,并使用通感手法将箜篌的乐声描摹得立体可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一词常常用来指一个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多情”也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枯棕[1]
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唪[2],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注释:[1]本诗写作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2]“唪”,同“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中棕桐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
B.棕榈在岁寒之后还能保持青色,说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较顽强。
C.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样荀且偷生。
D.作者运用“伤”“苦”“嗟尔”“沉叹”“念尔"等词语表达内心情感。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紧扣题中“枯”字,说棕桐被频繁割剥而更易朽坏。
B.“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棕榈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树早衰谢。
C.“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诗人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榈又何必取之殆尽。
D.“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宣慰使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子,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B. 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管全国的民政、田赋、户籍。
C. 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 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谥属礼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们最终逃脱而归。
B. 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 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 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北平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拒绝。
15、请以“期盼”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