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宣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B. 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C. 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言传身教

    D. 其实,他越矫揉造作,人们就越看出他在弄虚作假。

  • 2、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①这本书 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②我们 了这不平凡的一年。

    ③守门员还没 过来,球已经飞入网底。

    A.启事          渡过          反映

    B.启示          渡过          反应

    C.启事          度过          反映

    D.启示          度过          反应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卡尔·刘易斯一代退役之后,博尔特在近二十年里成为复兴田径运动的最大明星。他的每一次参赛, 有可能改写人类的极限;他的三届奥运会,已然改变了牙买加乃至世界对田径的看法。而30万美元的比赛出场费, 是如今所有田径运动员中最高的。不过,脚踏实地的博尔特却对自我、前途及未来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每一年都很要, 今年是我的最后一届奥运会, 大家特别关注。我想去实现一些从来没有实现过的东西,为下几代人树立更高的标杆。我现在既兴奋又紧张,这也许是我留给后人遗产的最后机会。  我退役了,我认为自己不会立马被超越。人们   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打破我的记录。也许有一天,人们告诉我,我不再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了,但我还会是那个拿了9块奥运金牌的人。”

     

    A

    所以

    即使

    B

    /

    那么

    虽然

    C

    /

    所以

    由于

    D

    而且

    /

    一旦

    甚至

     

  • 4、下面诗句,不是描写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

    D.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5、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B.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典出《论语》“(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后以“趋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的历史。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D.汉代选官有自上而下的察举制和自下而上的征辟制。察举科目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贤良方正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选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

    B.“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指木匠,而是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已成为一种代名词。

    C.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却能改变世界。

    D.工匠精神是安身之本、生命尊严等,它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一个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第二段“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属于引用论证,是为了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C.第三段“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D.第四段运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工匠精神的一流技术的重要性。

    【3】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举全家之力,运山石于渤海之尾,感动了天地。

    B.庖丁解牛,做到了心到、神到、手到,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C.瑞士手表,技艺精湛,敬畏职业,关注细节,追求极致。

    D.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技术先进,精益求精,实现“零故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庄子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描摹事物,《逍遥游》中描写大鹏翅膀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描写大鹏上升状态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3)《春望》中表现杜甫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的悲壮、残酷。

    (3)李煜《虞美人》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遥想故国、不忍追忆的沉痛情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2)《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的结局。

    (3)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__________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________”,则秦可江山永固。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中庸》)

    (6)历览前贤国与家,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咏史》)

    (7) ______________  ,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______________  ,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绘长江和山峰的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铺陈排比来论说“秦爱纷奢”,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纷奢”的行为使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而秦朝统治者却“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凄楚的箫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许时用还剡

    宋濂

    尊酒都门外,孤帆水驿飞。

    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

    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1】诗歌颈联与马致远的《秋思》在语言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加以赏析。

    【2】全诗以“送”字贯穿,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B.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C.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D.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枢密:枢密院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全国军事,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所以这里称韩韩琦为太尉。

    B. “执事”,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敬称对方,可译为“您”,《烛之武退秦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就是这种用法。

    C. 太史公,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太史公的具体职权不仅有太史令的职责,还有选拔人才的职责,最著名的太史公就是《史记》作者司马迁。本文指的就是汉代的是司马迁,他曾任太史令。

    D. 翰林: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也称翰林学士,可以直接签发极端机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讨伐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干谒文是,是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的一封信,也是一篇著名的文论。文章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行”,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渴望拜见之意。

    B. 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先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安邦兴国,抚四夷,使天下无忧矣。

    C. 本文作者欲求见太尉,以尽天下之大观,以激发其志气,却以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引起得见欧阳公。以作文养气,引起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绝妙奇闻。

    D. 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情急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字恳切,才华毕显。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文者气之所成,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制定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方针,解除了几千年来血吸虫病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材料二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班级计划举行以“小康社会,健康有我”为主题的班会,你准备发表演讲。写一篇演讲稿,结合材料内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