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博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24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震给意大利三个大区造成严重损毁,灾区大量建筑坍塌,满目苍痍。

    ②在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1逆转获胜,时隔年再度 荣膺奥运冠军,整个比赛过程荡气回肠,令人拍案叫绝。

    ③就谭嗣同个人的最终结局而言,他没有像康有为、梁启超那样及时离开,暂时保全生命,而是以飞蛾扑火的方式,在大光中绽放自我,留下生命的绚烂。

    ④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聚讼纷纭的现象并不奇怪,这种争论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有利于学术观点自由表达。

    ⑤在王宝强曝光个人离婚事件后,各种小道消息络绎不绝,网友们不断搜索并发布以往他和妻子马蓉一起参加活动的图片和记录,表明自己的态度,

    ⑥看着她站在灯光灯下落落大方的样子,我怎么也难以把她和十年前那个和人说话都会脸红的腼腆姑娘联系起来。

    A. ①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暮去朝来颜色   故:衰老

    B.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牢固

    C.后五年,吾妻来   归:出嫁

    D.元嘉草草,狼居胥   封:帝王筑土坛以祭天

  •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尽管越来越多的文化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十分重视文化问题,但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反,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的探讨和研究,导致文化内涵日益丰富

    ②不同学者探讨文化问题的视角、层面、问题域都差异很大

    ③关于文化本身的界定并未由此而形成公认的、一致的意见

    ④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无所不在的特性,导致文化界定困难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在赵 曲:委屈

    B.且以一璧之故强秦之欢,不可 逆:违背,触犯

    C.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D.相如虽,独畏廉将军哉 弩:愚劣,无能

  • 5、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胡同的一项是( 

    A.旎/   /污   迫/倔  

    B.美/包   情/   所/惩   存/

    C.驻/包   /城   样/仿  

    D.舟/编   头/戏     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②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③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④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B.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C. 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D. 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B. 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C. 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D. 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B. 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 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D. 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吾尝豉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8)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花秋月”本是令人陶醉的美景,但在失意文人的眼中,它们却寄寓着自己的身世感伤。比如,被贬官浔阳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自然的美景反衬孤独苦闷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局面。

    (3)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久谪归来后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 10、(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弹琵琶女子回忆辛酸的往事和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不由得老泪纵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井且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4)《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在遇到先帝前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被动句,交代了屈原产生怨恨的原因。

    (2)中国人讲究做事要慎始善终,老子就曾说过:“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却不多,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指出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常会引发人们对时间逝去的感慨,这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虽然讲的是风小则无法支持大鹏起飞,但也可以从反面来警示人们:唯有多积累,才能走向成功。

    (2)郦道元《三峡》中,借乘马驾风来进行对比,突出船行之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杜鹃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含有悲愤、凄婉、哀怨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词为王安石谪居金陵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自古”二字,不仅让人感到历史的久远,而且让人感到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度,也为下文的转折蓄势。

    B.“槛外长江空自流”借用了王勃的诗句以景结情,给读者以较大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C.“绕水恣行游”一句,交代了作者随着水流在纵情游览名胜古迹,“恣”表现了诗人内心闲适自由。

    D.上阕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本首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愁绪?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颖士,字茂挺,梁部阳王恢七世孙。四岁属文,十岁补太学生。观书一览即诵,通百家谱系、书瘤学。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天宝初,颖士补秘书正字。于时装耀卿、席豫等皆先进,器其材,与钓礼,由是名播天下。尹征、贾邕、柳并等后学皆执弟子礼,以次投业,号萧夫子。宰相李林甫欲见之,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调广陵参军事。史官韦述荐颖士自代,召诣史馆待制,颖士乘诣京师。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林甫死,更调河南府参军事。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题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后节度使源洧辟其掌书记。贼攻南阳,洧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官兵守潼关,财用急,必待江、淮转饷乃足,饷道由汉、沔,则襄阳乃今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且列郡数十,人百万,训兵攘寇,社稷之功也。赋方专峭、陕,公何连轻土地,欲取笑天下乎?”乃按甲不出。亦会禄山死,贼解去。时盛王为淮南节度大使,留到不遣,副大使李承式玩兵不振。颖士与宰相崔圆书,以为:今兵食所资在东南,但楚、越重山复江,自古中原扰则盗先起,宜时遣王以挥镇江淮。俄而刘展果反。贼围雍丘,胁河上军,承式遣兵往救,大宴宾客,陈女乐。预士曰:天子暴露,岂臣下尽欢时邪?夫投兵不测,乃使观听华丽,一旦思归,谁致其元哉弗纳。崔圆闻之,即授扬州功曹参军。后客死汝南逆旅,年五十二,门人共。曰文元先生。颖士乐闻人善,以推引后进为已任,李阳、李幼卿、陆渭等数十人,由奖目,皆为名士。天下推知人,称萧功曹。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B.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而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C.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已面禄山反/颖士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D.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平/已而禄山反/颖十往贝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也指传达命令的马车,又引申为官府载人的车。

    B.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常代指国家或朝廷。

    C.功曹,古代官职名,郡守、县令的主要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权盛时可参预一郡或县的政务。

    D.谧,谥号,指古代帝王或重要官员死后给予褒贬的称号,由朝廷拟定,以彰显其人功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才高名盛。他四岁能写文章,十岁入太学,记忆超群;前辈因为器重他而以平等的礼节对待他,从而名闻天下。

    B.萧颖土不屈权贵。担任秘书正字一职后,拒绝权臣李林的召见,被调职;担任史馆待制时,因不屈从李林甫面被免官。

    C.萧颖士忧虑国事。他提醒崔圆让盛主及时履任以保江准安宁,李承式为雍丘解围后大宴宾客,他劝说应以天子为重,不可玩乐误事。

    D.萧颖士提携后进。名闻天下,仍然愿意为后学传道授业;又将引荐后辈作为自己的责任,许多人因为他的奖城品评而成为名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1)而林甫方威福自擅,颖士遂不屈,愈见疾,俄免官。

    (2)夫投兵不测,乃使观听华丽,一旦思归,谁致其死哉?

    【5】萧颖士从哪些方面说服源洧按甲不出?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于是后撤了。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