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后,新生人口的增加在当下对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收入、刺激居民消费不无裨益。
B. 学生如果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C. 教育改革必须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有利于大学发展的系统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定会借助更多专家的力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出台。
D. 有的影片票房不理想,豆瓣评分也不高,制片方指责个别影评人未看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妥当的。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科学家目前对于书写治疗所引发的生物机制, ① 不甚了解, ② 牵涉到的大脑活动区域较为深层、针对书写前后进行大脑影像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很少。 ③ 心理健康专家认为,日记形式的网络博客,
④ 能慢慢地释放人们的心理压力,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目前,美国的某些心理学家 ⑤ 开始尝试鼓励他们的患者写博客来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学术专刊《虚拟心理学和行为学》也 ⑥ 公布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写博客的人比不写博客的人要快乐得多。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虽然 | 但是 | / | 才 | 正在 | 正要 |
B | 仍 | 因为 | 不过 | / | 已经 | 即将 |
C | / | 就是 | 而且 | 就 | 就要 | 正在 |
D | 还 | 尽管 | 另外 | 只 | / | 即将 |
A. A B. B C. C D. D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茶馆》中,王利发从清末挣扎到民国,从民国又挣扎到日本人横行的年代,北京城有许多家茶馆破产歇业了,他却奇迹般地坚持下来。
B. 《红楼梦》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掀翻了自己的箱子并当面冲撞领头抄检的王善保家的,体现了她对封建主子及其帮凶的蔑视和自尊自重、敢于反抗的强烈个性。
C. 鲁迅先生在《药》中安排了华老栓一家和夏瑜一家一明一暗从平行到融合的两条线索。既突出了群众的愚昧麻木,也揭示了革命者的悲哀。
D.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便授予姜维一锦囊,嘱咐他在魏延反叛时打开,后来姜维依计行事,让马岱出其不意斩杀了魏延。
E. 乔特鲁德没有参与十恶不赦的谋杀,在克劳狄斯的淫威下,乔特鲁德毫无选择余地,虽然她有无情的一面,但她也是一位善良的母亲,本质上也是个受害者。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
B.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的大字。
C.据悉,南京西站将保留站台和部分铁轨,有望在未来五、六年内建设成为南京第一座铁路博物馆。
D.学了《画山绣水》之后,你不禁要问:大自然怎么会这样神奇美丽的呢,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点私利就忍心破坏它呢?
5、下列句子与例句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树之以桑
A.填然鼓之 B.赢粮而景从 C.顺流而东也 D.非能水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身边的冬野
彭程
冬至之日,我又来到了这一处远郊公园。
没有一点风,前后左右,到处都是一幅静寂凝止的模样。抬头看去,天空呈现为一种均匀的淡蓝色,没有一片一绺云彩,仿佛有几分不真实。一排高大的白杨树,稀疏光秃的枝干叠印在一尘不染的天空中,线条疏朗遒劲,有油画般的效果。目光从高处和远方渐次滑落,徐缓地移到眼前。脚下是一条柏油路,路边的草地上,连同每一棵树的树坑里,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黄褐色的落叶,干枯卷曲,仔细看还裹着不少细细的树枝。路的另一侧,是几畦收割后的稻田,一簇簇大约两寸高的根茬,紧紧贴附在浅白色的干涸的地表上,像是凝结了一层薄霜。
一种深沉寥廓的宁静笼罩着原野。公园远离城市,乡野特色十分明显,加上游人稀疏,就更是如此。但主要的原因还与时令有关。在其他几个季节里,大自然呈现出的是无比的热闹和喧哗。那么多的乔木和灌木、花卉与杂草,用树冠的搭连,用枝条的交错,用藤蔓的牵绊,用根须的虬结,彼此勾肩搭背地交织在一起,茂盛葱郁。它们遮蔽了天空,阻挡了平视的目光,更将地面遮盖得严严实实。
如今想来,数月前的从绿叶纷披杂花乱眼中走过,以及油然生出的亲昵愉悦的感觉,都好像不真实,仿佛一场梦幻。庄子的梦里,不清楚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置身冬日的原野中,在某个恍惚的瞬间,我也产生过这样的意念:哪一个才是错觉?是眼下视野里的肃杀萧瑟,还是不久之前的蓬勃葳蕤?
这样的静寂和旷远,容易让思绪从眼前逃逸出去。我的意识曾短暂地跌入遥远的过去,脑海中模糊地闪现出华北农村的乡野田园,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它们影子一样飘忽,连接了某件模糊的往事,某种朦胧的情绪,但都不能成形,仿佛一只掠过天空的飞鸟,还未来得及看清楚就消失了。
一只流浪狗追着我跑了一段路,有时跑到身旁,随后又后退几步,目光中有一些讨好和乞求,还有几分胆怯和畏惧。它试图接近我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寻觅一口吃的,可惜我什么都没有带。这样的严寒季节,对它是至为艰难的时日。
四野寂寥。我想到了一个说法:“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这个属于节气物候的古典词汇,指代的是大自然的规律,本身也具有一种文学的意味,一种修辞的魅力。
走在裸露着的田野里,满目的简约清爽,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涵义。这个时节,植物都将生命收缩在根茎里、枝干中、树皮下,仿佛坠入了一个漫长深沉的梦境。你很容易想象,当一场大雪降临时,便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但沉静并不是死寂,虽然看上去似乎萎靡呆滞,但这只是假象。每一棵树都抱紧了生命。缺少光泽的粗糙的树皮下面,有汁液在蓄积和流淌,等待着合适的时刻,再将自己打开。几个月之后,我们将看到新一轮的繁盛,春天的生发,夏日的张扬,会重新降临在大地之上。就仿佛在生活中有时会看到的情形:一个人消失了,几乎被人遗忘了,但有一天重新出现,像是换了一个人,周身闪耀着别样的光彩。
一路走着看着,到处都能接受到这样的预示着蜕变的消息。
供游人散步骑行的绿道两旁,杂乱的枯叶盖满了枯黄的草地,中间掺杂着坠落下的数种树木的不同形状的果实,被融化后的残雪和泥土弄得脏污。它们都将化为肥料,滋养下一季的春华秋实。几株忍冬萧瑟光秃的枝条上,还挂着一串串豆粒大小的浆果,为小鸟提供点心,虽然色彩已不复秋天时那般晶莹红艳。那一丛有着小丘般阵势的藤蔓,我认出是连翘,春天时压弯了树冠的繁茂花朵,曾照亮过周边不小的区域,如今虽然片叶皆无,但那种蓬勃霸气的风度和姿态犹存,没有被寒冷剿灭。它们等待着地下的看不见的阳气生发、汇聚和壮大,到了合适的时候,生命从枝条花卉中喷涌出来,猛然间再一次将天地攻陷。
循序渐进,物极必反,周而复始……这些成语由于耳熟能详而显得平淡无奇,但并不因此而失却它的力度。大自然以循环轮回的方式,完成着自身的递嬗运化。一条看不见的巨大链环,在天空与大地之间,不动声色地架设起来,伸展开来。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这个链条上的细节,即便是最为细微琐屑的部分,透露出的也是某种整体性的信息。
我想到了一位美国作家兼自然学者包罗斯的一段话:“自然之书就像是以各种语言、不同字体所写成的篇章:横七竖八,掺杂着各式注脚。有粗大的字体,也有细致的笔迹,有隐晦的图标,也有象形文字。读得最慢,甚至干脆停顿下来的人,读得最好。”眼前的风景里,那一份单调中的丰盈,枯索中的活力,无疑也属于自然之书中的一页。我停下脚步,望着身边的这一片冬日原野。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读者。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月28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描写“身边的冬野”,在写作顺序上先总后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极富层次感。
B.作者把冬季和其他季节相对比,认为相对于冬季,其他季节的“蓬勃葳蕤”不真实,仿佛一场梦幻。
C.寒冷的季节加上公园远离城市,远郊公园游人稀疏,作者由此感受到“身边的冬野”格外宁静。
D.本文围绕“身边的冬野”展开描述,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形散神聚。
【2】作者对“身边的冬野”认识有着怎样的变化?由此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美国学者包罗斯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送别友人之后的依依不舍和无限怅惘之情。
(2)《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点明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主人公和男子短暂的分别后对男子的思念之情,颇有点“望穿秋水”的感觉。
(2)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湖北黄冈文赤壁因为苏东坡的《赤壁赋》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的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观景观。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宋荣子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在李商隐的《无题》中,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⑴杜甫的《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上,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漂泊孤独的两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⑵《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善于状写明月,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动静两种状态下的月光、月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一句中,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在古典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飞鸟的意象,作者借它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登高》“________”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一句中,它叫声哀伤,仿佛在呼叫着“不如归去”。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作开头从大处落墨,意境空阔而略带寂寥、绚丽而略具苍茫。
B. “暗逐”两字,自然超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江水流逝于不知不觉间。
C. 作者把眼前逐渐溶入暮色、流向晚霞深处的江水和历史长河融为一体。
D. 作者由眼前所见姑苏月浮想开来,因月之互古不变,感伤当年西子今不在。
E. 这首金陵怀古词,全篇写景皆为慨叹而设,情景交融,蕴藉含蓄。
【2】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结合全诗赏析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日:“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皆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 “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代开始设置,明代废止。
C. “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 “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 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 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 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4】把文段一、文段二、文段三、文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段一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文段二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5分)
文段三
(3)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
文段四
(4)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1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