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项填入下面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
无密不能见疏,是以 ,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
A. 非虚非实,非疏非密
B. 虚实相生,疏密相用
C. 半虚半实,半疏半密
D. 虚实分明,疏密了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国家宝藏》演绎文物的故事,对一件件文物的历史进行梳理,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
②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正确的选择是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一切机遇,迎接一切挑战,引导经济平稳健康地走向全球化。
③外卖小哥雷海为十三年刻苦读诗背诗,终换来他完成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站在央视的舞台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
④这项研究有一定局限,研究对象中爱吃禽肉的女性较年轻,而且身高体重指数较高,而这些因素可能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
⑤我国代表团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坦诚的、建设性的交流,表示不打贸易战,而是会进一步沟通和深入谈判,促进双边合作。
⑥如何引导有写作天赋的学生热爱并投身于文学创作,从而培养这些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是新概念作文组委会经常思考的问题。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围棋培训的火爆,似乎与过去全民学奥数并驾齐驱甚至赶超的态势,无论中心城区还是市郊,几乎每一个商圈都入驻了几家青少年围棋培训机构。
B.戏剧艺术的发展,既需要有立足时代的新创作,更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不断演绎和诠释。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开掘、深耕和创造,其意义在于回应时代的需求和观众的期待。
C.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了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D.金融业是上海的支柱产业之一,我们将在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金融业开放力度,更好地吸引聚集各类金融机构。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意在增强居民的控烟意识,拒绝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让控烟令落地生根,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泉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
④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均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双边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家园被毁,亲人受伤,但战士何伟说:“我知道家中亲人没有生命危险就可以了,这里的群众更需要救援。”这是一种境界,无独有偶,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武警四川中队队长杨昌军身上。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影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串(chuàn)起了四位作家的乡土记忆,通过写实与写意相互熔合的镜头展现出家乡的风貌,在看似漫无目的的絮(xù)叨中,让观众回忆起自己的故乡。
B.《中秋奇妙游》的舞蹈《鹤归来兮》以“鹤”的形态为原型,借鹤祈(qí)福之意,从鹤的文化象征意义传递对圣洁、清雅、生命的盛情礼赞,溅起鹤舞中秋的涟漪(yī),让人赞不绝口。
C.支付宝开放平台发布报告显示,在国庆期间,在有序防疫的背景下,长假推动经济火爆,与此同时,一些商家总是按捺(nà)不住涨价冲动,让顾客掉进他们的消费陷阱(jǐn)。
D.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但也绝非板着面孔的说教,绝非急言厉色的鞭笞(chī),而是一种峰回路转(zhuǎn)的顿悟,简峭又不失温和。
6、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的,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说,《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就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是对帝王将相的历史之颠覆,又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万字的红学著作,他对《红楼梦》更是推崇倍至。他认为《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与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境’——在此镜中,我中华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等慧眼,何等神力!”“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著名作家王蒙说: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遍《红楼梦》,等于多活了一次,至少是多活了二十年。
材料二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红楼女儿结海棠诗社,写下海棠诗,其中以宝钗黛玉二人的诗作最为突出。曹雪芹的天才之处在于,他既要写出二人出类拔萃的才华,又要通过她们不同的诗作出色地表现出她们各自的性格特质。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薛宝钗诗)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 “淡极始知花更艳”,承“胭脂”句发挥,白海棠淡极更艳,颇和艺术辩证法,实亦自写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承“冰雪”句开掘,白海棠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庚辰本此处有脂批:“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竟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
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份”,这身份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份。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林黛玉诗)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的持重相反,黛玉笔下的种花人“半卷湘帘半掩门”,潇洒活泼,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月窟仙人”不恰似“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其时黛玉正居父丧,孝服在身,满腹的哀愁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以“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宝钗四平八稳的诗作评为第一了。
材料三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说的是香菱学诗的故事。林黛玉问香菱喜欢什么诗,香菱说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句,黛玉听罢,极不赞成,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黛玉为什么不喜欢这句诗?因为这句诗直露浅俗,缺少诗人自己的情感投入。
大凡一篇优秀的诗词,在文字上无不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熔铸而成的。冯延巳是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写过一首非常好的《谒金门》,全词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词中刻画了一位思妇在春风乍起、春色迷人的时节,盼望丈夫归来的场景。从“终日望君君不至”这句话可推测,对于女主人公夫君回来的日子,她应是事先知道的。所以在这一天,处于思念状态中的她,就显得特别敏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表面看似写景,其实是深闺少妇心灵的敏感与波动。然后通过“闲引鸳鸯”、“手挼红杏蕊”、“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这一连串的动作与形象,来表现她的狂喜、矫饰、不安、失落等等复杂的心情。“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都契合少妇春心萌动的形象。“闲引鸳鸯”,有意无意地戏弄鸳鸯,“闲”字用得很传神。因丈夫即将归来,女子内心喜悦而不知所措,故以它事掩饰排遣,打发这段最为漫长而又无聊的时光,然终只是心猿意马,投射出内心的惆怅,故看似无意实却有情。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转入下阕,作者进一步刻画外在的形象以表现少妇内心的情绪状态。夫君久等而不回,她孤身只影靠在斗鸭阑干旁,无情无绪地低着头观看鸭子相斗,以致“碧玉搔头斜坠”,都不曾注意到,她的心绪该是多么低落啊!“终日望君君不至”,低落乃至绝望时,忽又“举头闻鹊喜”,她的神情顿时兴奋起来,词在达到最高潮时便戛然而止。短短一首抒情小词,有人物,有心理,有转折,有高潮,把古代语言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大千世界的万千景象,都该引起内心的共鸣,都要怀着一颗多情的心来观照万物,是谓之“诗心”。陆游的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意思大概就是说自己在屋里焚香写字,因为不与外面的世界交通,所以“重帘不卷留香久”;因阅读书写,当然就注意到“古砚微凹聚墨多”了。这两句虽如香菱所评“真切有趣”,但最明显的缺点,就是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没有把“心”放在诗歌里面,太冷静,太客观,真是没有多少言外之意可言。这是典型的古代知识分子对雅文化的把玩心理。
所以黛玉才说“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诗歌、美,或者文化,乃至一切所要追求的,都需要用生命来悟证,最忌“把玩”心态。
【1】下列对“材料一”中出现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简明扼要 B. 推崇倍至
C. 毫芒毕现 D. 心心相印
【2】下列对四位学者有关《红楼梦》的评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认为《红楼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写作手法和观念。
B. 来自华东师大的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文化意味上的中国历史的界碑。
C. 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D. 著名作家王蒙说,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读《红楼梦》,并且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原型。
【3】海棠诗社成立时,大观园众人各起别号。下列人物和别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黛玉--潇湘妃子 B. 贾宝玉--神瑛侍者
C. 薛宝钗--蘅芜君 D. 李 纨--稻香老农
【4】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告诫”的意思是警告。
B. 文中倒数第二段中“颓丧”和“父丧”的“丧”读音不同。
C. “目无下尘”意即“看不起别人”。
D. “风流”兼有褒贬义,文中为褒义。
【5】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钗、黛玉所做的两首诗都是七律,且为同一韵部。
B. 宝钗之诗除了标榜自己,还批评了黛玉、宝玉二人。
C. 黛玉以白海棠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处境。
D. 李纨推崇宝钗诗作,等于暗示了二人相同的价值观。
【6】“材料三”中黛玉所说的“格局”,具体所指是什么?
【7】参考第5段中画线文字,赏析“材料二”中黛玉《咏白海棠》颔联的“偷”或“借”字之妙。
【8】曹雪芹“惊人的天才”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概括作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一直是男子心中理想的配偶,《关雎》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2)《蒹葭》中,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漫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使至塞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6)《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虽居闹市,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论语》)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9、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2)“锲而不舍,______”出自荀子的《_____》。
(3)《登楼》中借眼前古迹委婉抒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高度重视学习的作用,在《荀子·劝学》一文中,他以自身经验为基础,指出“_______,_______”,即空想不如学习。
(2)杜甫在《登高》中化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这样旷远宏阔、沉郁悲凉的对句,让人不禁赞叹诗人笔力之刚健。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及了此事。
(2)白居易《琵琶行》中,读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了解琵琶女的籍贯及未出嫁前的家庭住址。
(3)一些乐器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作品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在祖母床前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而感伤泪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指阜出山水之形。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赠曹光州①
苏轼
些小白须何用染,几人得见星星点②。作郡浮光虽似箭。君莫厌,也应胜我三年贬。
我欲自嗟还不敢,向来三郡宁非忝③。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渐,千钧重担从头减。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六月。此时苏轼被贬黄州,曹焕来访,于是作此词,让曹焕转交其被贬为光州知州的父亲曹九章。②星星点:鬓发花白。③非忝:不惭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一、二句从须鬓慢慢斑白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暗自感叹自己已经老了。
B.“作郡浮光虽似箭”从自身角度写官场生活如“箭”飞过,继而安慰对方。
C.下阕紧扣“自嗟”“非忝”“冉冉”“从头减”等,展示了作者认识人生的变化过程。
D.全词名为赠词实是慰语,从中可看出作者与曹光州遭际相似,故相互慰藉。
【2】作者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淡然恬静的人生观的?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
(节选自《国语·越语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B.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C.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D.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盈而溢”与“盈虚者如彼”(《赤壁赋》)两句中的“盈”字含义相同。
B.“王若行之”与“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若”字含义相同。
C.“吾不用子之言”与“用心一也”(《劝学》)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
D.“四封之内”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封”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勾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勾践不从。
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
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
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2)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
【5】勾践为什么“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15、请以“袁隆平爷爷,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情感真挚,有形象,有文采。150字以内。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