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苏洵,北宋著名文学家,著有《嘉佑集》,与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录了上自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祝福》选自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是其中的第一篇。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
D.海明威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文体风格以简约含蓄著称。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有个人胸怀对祖国的感情、对历史的敬重、对精神的尊崇,才能用“最正确的姿势”,来聆听或同唱国歌这来自历史的回响、居安思危的冲锋号。
②蔡元培先生办北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他聘请了李大钊、胡适之、周树人等大批人来北大做教授。
③电视剧版《白鹿原》日前收官,该剧命运多舛,历时17年才得以完整呈现,在盖棺定论时获得了它应有的尊重。
④之前红红火火的“半份菜”作为光盘行动的“招牌菜”,却在三年之后“折戟沉沙”,原因耐人寻味。
⑤夜幕下的西湖,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正应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⑥被称作香港“舞台剧女王”的焦媛用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强大的舞台能量,把曹七巧这个敢爱敢恨却被压抑、扭曲到歇斯底里的人物演绎得酣畅淋漓。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3、下文中,作者认为托尔斯泰给沙皇的信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
托尔斯泰是一位伯爵,拥有很大的农庄,但是在他的作品《复活》中,他重新回顾成长过程中身为贵族的沉沦,以及拥有土地和农奴带给他的不安与焦虑,他决定出走。我认为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作品不是《复活》也不是《战争与和平》,而是在他垂垂老矣时,写的一封给俄国沙皇的信。信中,他没有称沙皇为皇帝,而是称他为“亲爱的兄弟”,他写道:我决定放弃我的爵位,我决定放弃我的土地,我决定让土地上所有的衣奴恢复自由人的身份。那天晚上把信寄出去之后,他收了几件衣服,拎着简单的包袱,出走了。最后他死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旁人只知道一个老人倒在月台上,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托尔斯泰。
(蒋勋《孤独六讲—革命孤独》)
A. 托尔斯泰体认民贵君轻,实践民主思维
B. 托尔斯泰目睹贫富差距,慷慨捐财助人
C. 托尔斯泰揭露民生困苦,唤起社会关注
D. 托尔斯泰展现悲悯情怀,追求人间公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 。 。 , 。
①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既含蓄而又平添情趣
②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③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
④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可以仰观物象或统览全景
⑤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
⑥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悟、历史感悟
A. ①⑤③②④⑥ B. ②⑤④①③⑥ C. ③⑤②⑥④① D. ⑤①②⑥③④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焦虑,______________;你悲伤,______________;你惆怅,_______________;你嫉妒,_______________……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②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
③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 ④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
A.④②③①
B.③②④①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哺乳动物很久以前就诞生了,甚至可以追溯到恐龙诞生的时候。哺乳动物的崛起是人类诞生的基础,人类的祖先也很强大。类人猿仅用几百万年就完成了智慧的进化。
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开启了文明时代,进入了数百年前的科学时代。可以说,类人猿在几百万年前就走上了智能进化的道路,虽然几万年对人类来说非常漫长,但是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很短很快的进化了。
恐龙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1.6亿年的时间里面,恐龙竟然没有进化成智慧的生命,只是一味地长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恐龙突然灭绝又是什么造成的?
我们知道,任何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成长,都需要适应大自然的法则,没有任何一个生命能够对抗自然的法则,这也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吧。在恐龙时代,它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身躯,称霸地球。如果有一个物种想要统治地球,必须有一技之长,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的生命。当时的恐龙重达300多吨,长达60米,这在当时的物种中是绝无仅有了,是可以完全碾压其他物种的,没有哪一个物种能够与之抗衡,自然而然的,它就成了当时的地球的主人。
恐龙当然也需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则,不然的话也会被其他的生命所取代了。根据当时的情况,恐龙在进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向身体而不是向智慧进化,它们只是一味地长个子,当然这也是适应了当时的大自然的法则,那时候物种丰富,水草丰茂,只要身体足够大,便能打败一切。它们认为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统治地球,当然在那个时代它们做到了,即使恐龙的智力十分低下,但是凭借其高大的身躯,在地球上成了当之无愧的“巨人”,根本不需要向智慧方向发展。不过可悲的是,一颗小行星的撞击让恐龙的身躯从优势立马变成了劣势,从而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人类只不过诞生了几百万年,为什么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成了地球的主人呢?这主要是人类选择的进化方向不同,在人类诞生之初,身体方面不仅不占任何优势,反而劣势明显。地球上面有很多生物种从外形上面讲可以完全碾压人类,因此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寻找另外一种进化之路。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就知道自己身材太过矮小,很难敌过周围的大的物种,因此,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群居的生活。在群居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的交流,相互的沟通,慢慢地产生了语言,慢慢地学会了制造工具。后来,人们发现一个好的工具,要比一个强大的身躯有用得多,因此,人类的进化和恐龙不同,人类选择了另外的一个方法,开始向智慧生物进化,从而放弃了向身材方面的进化。这样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人类慢慢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从古老的原始社会慢慢地过渡到了现在的科技社会。因此人类与恐龙相比,虽然最后都成了地球的主人,但是人类的身躯在恐龙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同样的,恐龙的智商在人的面前也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
身材高大而没有智慧的恐龙,在一场大的灾难中彻底消失了,现在人类虽然也面临着这种风险,但是其智慧远远超过了恐龙,能够制造出很多先进的工具,尤其是现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完全有能力离开地球,在太空中寻找另外一个安身之地,因此即使人类遭受到了与恐龙一样大的自然灾害,受到很大的损失,但是不会像恐龙一样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因为人类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智慧飞向太空或去往地底来躲避灾难。
(摘编自《恐龙统治地球1.6亿年,为什么没进化出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恐龙曾经统治地球1.6亿年,但因其违背了自然规则,导致它最终从地球上绝迹。
B.作者认为在恐龙时代,只有强大的身躯才能统治地球,所以恐龙选择向身体进化。
C.人类选择了群居的生活方式,相互交流和沟通,同时产生了语言和学会制造工具。
D.和恐龙相比,人类在身躯上存在着明显劣势,但在智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一个物种身上有能够完全超越其他生命的优势,它就能够长期地统治地球。
B.地球物种丰富,水草丰茂,这是自然的优势,也成为恐龙向智慧进化的绊脚石。
C.“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引号表特定称谓,和第五段“巨人”用法相同。
D.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有利于传播进化的科学知识,也有利于推动人类智慧化进程。
【3】统治地球1.6亿年的恐龙的灭绝带给人类哪些启发?请根据文本加以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2)《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价《诗经・氓》中的语句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其中“忧”表现为“____”,而“喜”表现为“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迷离恍惚、道路弯曲不定的世界的两句诗是“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句子是“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秦风·无衣》中写到周王出兵打仗时,修整戈与矛,共同对付敌人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在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之后,开始了遐思冥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种树人想要保持树木的天性,就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杜甫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精神。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身着粗袍敝衣处于衣着华丽的同舍生之间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有求学这种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希望唐太宗能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3)青是古人喜爱的颜色。一样的青色入诗,意境可能大不相同。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写出即将下雨的黑沉阴郁;又用“_________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边无际。
(4)杜甫后期的诗歌多次写到自己衰老多病,如《登高》中的“____________”,《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这些诗句深沉悲凉,感人肺腑。
(5)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善于写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江水汹涌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在《赤壁赋》中,描绘月出之后雾气笼罩江面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上片中“_____”以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下片写如果能完成功业,就会“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酒楼秋望
华 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抒情方式。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用法宽平,与杜如晦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次子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B.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C.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D.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股肱,指腿和胳膊,意辅弼。常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的亲信。
B.归第,犹“落第”。古代考试放榜,榜上无名,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C.致仕,即致仕官,意为交还官职。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也可提前。
D.尚,仰攀婚姻。古时娶公主不能称“娶”,而以“尚”强调君臣关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勤勉国事,昼夜操劳,与杜如晦同为太宗的宰相,他们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杜二人。
B.当太宗怪罪房玄龄、高士廉不该越职言事时,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为房、高二人据理力争,认为臣子应事无巨细,而君主当从谏如流。
C.房玄龄受到冷遇,褚遂良呈递奏章,历数房玄龄的功劳,认为有功勋的老臣即使犯下不可赦免的罪责,皇帝也应以礼相待,不能抛弃。
D.房玄龄抱病上表,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他病危将死,还忧国忧民,竭心尽力,太宗大为感动,亲至其床前诀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
(2)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国际知名人力资源专家把应聘者分为两类人:一类人被称为“银勺”,即含着“银汤匙”降生的人,家庭优越,毕业于“常青藤大学”,拥有完美的简历;另一类人被称为“拳击手”,毕业于普通大学,换过许多工作,可能还发过传单、端过盘子、收过银,但仍然怀有激情,积极面对人生。
当分别来自上述两类中的两名应聘者都符合职位要求时,如果你是招聘者,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针对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