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B.余少好书,老而弥笃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D.以鼎儒生,不习边事 谁习会计,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在地震中逃生是人本能的反应,作为老师在地震时逃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知道“范跑跑”(范美忠老师)为什么在逃生后说出“连亲娘也不救”的话来?
B.2020年《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项前的“*”去掉了,这表明标点符号将成为2020年高考试题的卷面内容。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精确掌握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新时代“汽车强国”之梦。
B.遍布城乡的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调节着我们的文化呼吸,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C.上海市胸科医院发布连续两项肺癌新药研究成果,中国自主创新抗癌药再获突破。
D.浙江农博会围绕“美丽乡村、美好生活”为主题,展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退将复修吾初服
B. 步余马于兰皋兮 因击沛公于坐
C. 君家妇难为 阿母为汝求
D.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5、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此亡秦之续耳 ④悟言一室之内 ⑤凌万顷之茫然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陈利兵而谁何 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⑩求人可使报秦者 ⑾非汉所望也 ⑿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⒀既自以心为形役 ⒁翱翔蓬蒿之间 ⒂而刘夙婴疾病
A. ①⑧⑨/②⑤⑩/③⑾/④⒀⒁/⑥⑦/⑿⒂ B. ①⑧⑨/②⑤⑩/③⒂/④⒀⒁/⑥⑦/⑿⑾
C. ①⑧⑨/②⑤⑩/③⒂/④⒁/⑥⑦/⑿⒀⑾ D. ①⑧⑨/②⑤⑩/③⑾/④⒁/⑥⑦/⑿⒀⒂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焚 鹤 人
余光中
一连三个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丛月季花的旁边,聚精会神做那只风筝。全家都很兴奋。一放学回家,雅雅、真真和佩佩三个女孩子等不及卸下书包,立刻奔到后院子里来,围住工作中的爸爸。
可是他的兴奋,是记忆,而不是展望。记忆里,有许多云,许多风,许多风筝在风中升起。对于他,童年的定义是风筝加上舅舅加上狗和蟋蟀。无意间发现远方的地平线上浮着一只风筝,那感觉,总是令人惊喜的。只要有一只小小的风筝,立刻显得云树皆有情,整幅风景立刻富有牧歌的韵味。如果你是孩子,那惊喜必然加倍。他永远忘不了在四川的那几年。丰硕而慈祥的四川,山如摇篮水如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最有趣的,该是有风的晴日了。舅舅提着刚完工的风筝,一再嘱咐他起跑的时候要持续而稳定,不能太骤,太快。他的心卜卜地跳,禁不住又回头去看那风筝。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缟衣大张如氅。翼展怕不有六尺,下面更曳着两条长足。舅舅高举白鹤,双翅在暖洋洋的风中颤颤扑动。
后来,有一次,那只鹤挂在树顶上,不上不下,一扯,就破了。他记得当时两人怔怔站在那该死的树下,久久无言。最后舅舅解嘲说,鹤是仙人的坐骑,想是我们的这只鹤终于变成灵禽,羽化随仙去了。第二天舅甥俩黯然曳着它的尸骸去秃岗顶上,将它焚化。一阵风来,黑灰满天飞扬,带点名士气质的舅舅,一时感慨,朗声吟起几句赋来。当时他还是高小的学生,不知道舅舅吟的是什么,后来年纪大些,每次念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就会想起自己的那只白鹤。因为那是他少年时唯一的风筝。等到他年纪大得可以欣赏舅舅那种亭亭物外的风标,和舅舅发表在刊物上但始终不曾结集的十几篇作品时,舅舅却已死了好几年了。舅舅死于飞机失事。那年舅舅才30出头,从香港乘飞机去美国,正待一飞冲天,游乎云表,却坠机焚伤致死。
三天来他一直在糊制这只鹤。他,朦朦胧胧感到,眼前这只风筝一定要做好,要飞得高且飞得久,这样,才对得起三个孩子,和舅舅,和自己。他很难决定:放风筝的人应该是哲学家,还是诗人?这件事,人做一半,风做一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因为人要拉住风筝,而风要推走风筝,但是在一拉一推之间,人和自然的矛盾竟形成新的和谐。这种境界简直有点形而上了。但这种经验也是诗人的经验,他想。一端是有限,一端是无垠。一端是微小的个人,另一端,是整个宇宙,整个太空的广阔与自由。你将风筝,不,自己的灵魂放上去,放上去,上去,更上去,去很冷很透明的空间,鸟的青衢云的千叠蜃楼和海市,最后,你的感觉是和天使在通电话,和风在拔河,和迷迷茫茫的一切在心神交驰。这真是最最快意的逍遥游了。
终于走到了河堤上,他和女孩子们。三个小女孩尤其兴奋。
他一面向前走,一面放线。走了十几步,他停下来,回头看着雅雅。雅雅正尽力高举白鹤。鹤首昂然,车轮大的翅膀在河风中跃跃欲起。一瞬间,他幻觉自己就是舅舅,而站在风中稚髫飘飘的那个热切的孩子,就是20多年前的自己。握着线,就像握住一端的少年时代。在心中他默祷说:“这只鹤献给你,舅舅,希望你在那一端能看见。”
然后他大声说,“一———二———三!”便向前奔跑起来,立刻他听见雅雅和真真在背后大声喊他,同时手中的线也松下来。他回过头去,白鹤正七歪八斜地倒栽落地。他跑回去,真真气急败坏地迎上来,手里曳着一只鹤腿。
“佩佩踩在鸟的脚上!”雅雅惶恐地说,“我叫她走开,她不走!” “姐姐打我!姐姐打我!”佩佩闪着泪光。
“雅雅,你的发夹给爸爸。”他把断腿夹在鹤腹上。他举起风筝。大白鹤在风中神气地昂首,像迫不及待要乘风而去。
“我来拿风筝,”真真说。
“好吧。举高点,对了,就这样。佩佩让开!大家都走开些!我要跑了!”
他跑了一段路,回头看时,那白鹤平稳地飞了起来,两只黑脚荡在半空。孩子们拍手大叫。他再向前跑了二三十步,一面放出麻索。风力加强。那白鹤很潇洒地向上飞升,愈来愈高,愈远,也愈小。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
忽然孩子们惊呼起来。那白鹤身子一歪,一条细长而黑的东西悠悠忽忽地掉了下来。
“腿又掉了!腿又掉了!”大家叫。接着那风筝失神落魄地向下堕落。他拉着线向后急跑,竭力想救起它。似乎,那白鹤也在作垂死的挣扎,向四月的风。
“挂在电线上了!糟了!糟了!”几个小孩子挤在狭窄的田埂上,情急地嘶喊着,绝望地指划着倒悬的风筝。
他站在田埂头上,茫然握着松弛的线,看那狼狈而褴褛的负伤之鹤倒挂在高压线上,仅有的一只脚倒折过来,覆在破翅上面。那样子又悲惨又滑稽。
这时,田埂上,河堤上,草坡上,竟围来了十几个看热闹的路人。有人拿了一根晒衣服的长竹竿跑了来。他接过竹竿,踮起脚尖试了几次,始终够不到风筝。忽然,他感到失去了平衡,接着身体一倾,左脚猛向水田里踩去。再拔出来时,裤脚管、袜子、鞋子,全浸了水和泥。他拾起线球,大喝一声“下来!”使劲一扯那风筝。只听见一阵纸响,那白鹤飘飘忽忽地栽向田里,纸屑在风中扬起,落下。
午餐桌上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碗碟和匙箸相触的声音。这情形,和早餐桌上的兴奋与期待,形成了尖锐的对照。佩佩的鼻子上布满了雀斑和汗珠,转动她长睫下的灵珠,扫视着墙角。顺着她的眼光看去,他看见那具已经支离残缺的鹤尸,僵倚在墙角的阴影里。他的心中充满了歉疚和懊悔。那鹤尸,那一度有生命有灵性的鹤骨,将从此弃在阴暗的一隅,任蜘蛛结网,任蚊蝇休憩,任蟑螂与壁虎与鼠群穿行于肋骨之间?伤害之上,岂容再加侮辱?
他举起鹤尸,缓缓走进后园。他将鹤尸悬在一株月桂树上。他点起火柴,鹤身轰地一响烧了起来。然后是左翼。然后是熊熊的右翼。然后是仰睨九天的鹤首。女孩子们的眼睛反映着火光。飞扬的黑灰白烟中,他闭起眼睛。
“爸爸,再做一只风筝,好不好?”
他没有回答,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他不知道,线的彼端究竟是什么?他望着没有风筝的天空。
一九六九年元旦(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记述他糊制风筝的过程中,以抒情的笔调叙写了一段温馨美好的少年往事,表现出一种深重的怀旧情绪。
B. 文中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展现了三个女孩子的天真、活泼,反衬出他作为父亲的慈爱与沉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C. 文章以鹤形风筝串联起他童年记忆中的一些片断,结尾焚鹤与前文的回忆相照应,也以此祭奠了死于飞机失事的舅舅。
D. 人到中年的他,想再拾儿时旧梦,为孩子们制作放飞一只鹤形风筝,但最终“白鹤”破碎不堪,让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与惆怅。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寓情于物,借物述志,使“鹤”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质问语气,谴责秦朝统治者贪婪掠夺天下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不知怜惜的行为。
(2)荷,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咏荷名句数不胜数。王国维认为《苏幕遮》(燎沉香)中 “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
(3)屈原开创了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美人”这一意象广泛出现在文人创作中,如 “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词人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4)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诗人捕捉到“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个细节,呈现了一位内敛女子的形象,与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相一致。
(2)《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____________”,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____________”。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已见于言外。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询问老师道理时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尊师重道,谦虚谨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 。”
(2)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打食为生,其余的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养其老送其终,此为仁者之心。“归雁”作为意象,常为思乡的代表。如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中,用“_____,_____”两句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5)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诗句是“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观沧海》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样子。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明]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赤壁
[清]赵翼②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③。
[注]①明代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清代诗人、史学家,因不满官场的庸俗黑暗辞官归里,途经赤壁写下此诗。③渔父唱沧浪:屈原被放逐后渔父唱“沧浪歌”,劝他世道清廉,就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就与世沉浮,不必过于清高。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开篇想象曹军顺流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但一“本”字暗示了其“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赵诗则以“依然”二字引出地势险要、故垒仍在的现实景象。
B.两诗都涉及历史人物曹操,杜诗中的曹操狂妄轻敌,不把孙权放在眼里;赵诗巧妙用典,曹操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在赤壁一战中破灭,英雄横槊赋诗的形象终成记忆。
C.两诗颈联对比强烈,杜诗出句是“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景,对句却描绘出一幅长江月夜听箫图;赵诗通过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将诗境由粗放转为凄清,令人黯然销魂。
D.两位诗人登山临海,思接千载,纵览古今,又都如苏东坡一样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的“思古之幽情”,倾注着鲜明的个人意识,在诗歌中体现了“有我”的境界。
【2】两诗的尾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4、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自孔子之死后,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 子 厚 名 与 韩 并 子 厚 非 韩 比也 然 其 文 卒 配 韩 以 传 亦 豪 杰 可 畏 者 也 韩 子 尝 语 人 文 矣 曰 云 云 子 厚 亦曰 云 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节选自王安石《上人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王安石,字________,号________,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韩子和子厚态度的异同。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80后的科学家付巧妹,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她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些年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经常有人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我曾在很难维持实验室的时候,也想过要不要去做热门研究。希望国家进一步引导不以‘有没有用’评价和发展基础研究……”总书记听了以后深有感触:“对冷门怎么看?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门的东西没有用。这种认识可能把一个领域的事业耽搁了。做科研事业的评估,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有没有用”的争论和思考不仅存在于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也同样存在于一些学习、就业、生活的选择中。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