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曙光顽皮地挥舞着透明的画笔,随意地涂抹着。(拟人)
B.小摔跤手低着头,两只黑宝石似的眼睛敛神凝视,神采飞扬。(比喻)
C.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回到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比喻)
D.我怎能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呢?(反问)
2、文中划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致、①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要真正领略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②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 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A.①
B.②
C.③
D.④
3、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颁白者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邵逸夫先生自1985年以来,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以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捐款金额近47.5亿港元左右,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
B. 雾霾是中国之痛,我们用后代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为代价,换取高速发展的GDP,走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C. 近年来,一些公务接待活动出现了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大吃大喝,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极大地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D. 一座城市的人文温度,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上,只有让阳光也照亮“井居者”“蜗居者”的生活,我们才能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有所待者也(等待,期待) B.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C.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D.臣以供养无主(主持、做)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一方面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喜欢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在的“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滑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论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等。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有删改)
【1】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当人们用体现实际人生规范的道德来谈艺术时,就把艺术拉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了。
B.写实主义旨在表现人生和自然,而艺术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的,所以艺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
C.艺术与实际人生要有距离,没有距离,就会让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远了,才能使人欣赏。
D.艺术上的做法要不近情理,其目的正是使艺术和实际人生产生距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如果达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就意味着艺术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便走向了写实主义。
B.在古代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实践中,许多艺术形式表明人们总能在适当的距离外看到事物本生的美。
C.有些人盲目自信自己的生平可以写成小说,实际是他们不懂得自己只是尝受者,而没有换位为观赏者。
D.说话不押韵,作诗却要押韵,这表明人生与艺术是有距离的,诗歌能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
【3】作者认为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请根据本文概括其理由。(3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有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忧虑,更有对人们忘却战败的历史的担心。
(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释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主张“循绳墨而不颇”,强调依法治国,所以在《离骚》中他用“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了楚国颠倒黑白,竞相苟合取容的现状。
(2)《小石潭记》中,写阳光直射,鱼影映石,侧面表现潭水澄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诗人不同境况下听乐感受不同,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乡野音乐的感受是“________”,而此夜听琵琶女演奏之后,“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个方面阐述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的两句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的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苏轼以“________”一句写战船之多,以“_______”写旗帜之多,表现曹操军队军容之盛。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峰之高与松之奇。
(3)《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禹锡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后的欣喜之情。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判论战》中“____,____”两句,证明了曹刿的观点:“齐师败绩”并非使诈设伏,而是真的逃跑,因此追击齐军。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音乐演奏的特殊效果:虽然中途暂时停顿,但听众仍沉浸在原来的情境中。
(3)苏软《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作者乘着小舟漂荡在浩渺的江面上,自由惬意。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示儿子
陆游(宋)
父子扶携反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①。
墓前自誓②宁非隘, 泽畔行吟未免狂。
雨润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课剶③桑。
秋毫何者非君赐,回首修门④敢遽忘。
【注】①陶唐:即尧帝,初封于陶,后封于唐。②墓前自誓:晋代的王羲之曾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为官。③剶(chuán):修剪。④修门:楚国鄂都的城门,后泛指京都城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了父子相携回到故乡非常愉快地玩击壤游戏、歌咏太平盛世的欢快场景。
B.颔联借用典故,将王羲之“墓前自誓”和屈原“泽畔行吟”进行对比,寄寓心志。
C.颈联诗人在北窗观赏雨后青竹,在南陌学习修剪桑枝,描写了归乡后悠闲生活。
D.全诗情感抒发由高兴到感伤,再到愉悦,最后归于平淡,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这首诗与《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都是写对儿子的告诫。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正统四年进士。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时方多故,聪慷慨论事,无所讳。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朝士稍忤者辄遭辱。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侵商税。聪发其奸,下诏狱。获宥。增自是不敢肆。
四年春,上言夺情非令典,请永除其令。帝纳之。正统中,福建银场额重,民不堪。聪恐生变,请轻之。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先是,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致仕去。吏部除副使罗篪为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聪疏争之,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宜罢。篪等遂还故官,瑛致仕。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吏部尤甚。英宗复辟,超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还进右副都御史,以便宜,擒戮渠魁数人,余悉解散。母忧起复,再辞。不许。天顺四年,曹钦反。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市人不敢出户。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成化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岁余,遇疾致仕。再岁,以故官起掌南院。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聪独奖励之。或咎聪,聪曰:“己既不言,又禁他人言,可乎?”十三年秋,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十五年,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直庇巡抚陈钺,聪不能争,论者惜焉。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 夺情:又称夺情起复,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 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也可意指恢复。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京师别立代宗;英宗还朝,被尊为太上皇。后其发动政变,复位为帝。
D. 致仕:意为交还官职,“还禄位于君”,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聪仗义执言。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并将奴仆关进诏狱;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 林聪体恤百姓。福建银税繁重,他屡次请减;山东发生饥荒,他赈救百姓。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有将士滥杀无辜,屠戮乞儿,斩首报功,他予以坚决制止。
C. 林聪刚正不阿。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他所说的话,没有敢不执行的人,吏部尤其严重。为人不严而肃,担任谏官,从来不犯严重的错误,贤德之人喜欢接近他。
D. 林聪宽厚平易。进升右副都御史后,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决断,只捕杀作乱之人的首领,其余人等全都放归生路;查究辽东事时,能庇护巡抚陈钺。他在当时很有德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
(2)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
15、有人说:一部经典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请你以《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的一部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15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