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本溪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组是(  )

    ①面对这份不虞之誉,这位衣着朴素的东北老人捋一捋胡须,面带微笑地回答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只是举手之劳,每个人遇到都会这样做的。”

    ②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面对一本好书,相信深度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从中获得作者的一得之见

    ④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不俗的业绩,完全得益于公司董事长敏锐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和扎实的干劲。

    ⑤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

    ⑥2018年12月29日,安顺迎来了近年来的一场大雪, 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A. ①⑤⑥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   ?对此,他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由此形成风俗、风情、风致等。换言之,《诗经》之“风”,就是指各地区的“风俗习惯”。

    A.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如何将一部分诗选入“风”的呢?

    B. 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C. 在编集《诗经》时,孔子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编入“风”呢?

    D. 《诗经》中的部分诗,是如何被孔子选中并称为“风”的呢?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陕西省政府重视和支持各部门之间开展土地   防治的战略协商。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累,____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

    十二年前,有黄金搭档之称的偶像明星李冰冰和任泉 ,双双荣膺天王天后称号。

    范玉顺教授提醒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时,切忌____。

    A.蜕化 往往  比肩继踵  旧瓶装新酒

    B.退化 常常  比翼齐飞  旧瓶装新酒

    C.蜕化 常常  比肩继踵 穿新鞋走老路

    D.退化 往往  比翼齐飞 穿新鞋走老路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历史证明,只有与国家和人民休戚相关,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批评,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张老师每年读书不少于50本,上行下效,学生们也都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师生共同营造“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

    ④国际金价连续上涨,一些储户大量买进黄金,理财经理小李耐心细致、假以辞色地分析劝阻,使储户停止了不理智的做法。

    ⑤初到扬州城,出门便不分东南西北,于是我买了本城市旅游图,按图索骥,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等神往已久的景点。

    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大家耳濡目染的综艺节目几乎都是“舶来品”,近年来,中国制作团队不断创新,打造了一批扎根本土的原创节目。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美是广泛的, 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 ,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 ,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 ,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明眸皓齿       羽扇纶巾

    B.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明眸皓齿       羽扇纶巾

    C.姑苏江南       大漠孤烟       羽扇纶巾       明眸皓齿

    D.大漠孤烟       姑苏江南       羽扇纶巾       明眸皓齿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熊十力隐居在番禺

    钟哲平

    1948年底,著名哲学家、新儒学理论奠基人熊十力在内战的战火中来到广州番禺区化龙镇,在学生黄艮庸的祖屋观海楼隐居一年多。1948年,熊十力还在杭州时,在写给徐见心的信中说:世乱,而年力日衰,惮耗心力。颇思依黄艮庸,度残年于南海。可见他是颇为向往岭南这片避世修养之地的。

    时局混乱,地方不靖,熊十力也不敢离开观海楼到处跑。他就靠书信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并通过学生黄艮庸、张北海等与广州社会存在一些学术互动。比如,为纪念明代硕儒陈白沙诞辰520年,他写了一篇重要的论文《陈白沙先生纪念》。

    熊十力隐居观海楼,在义女熊仲光的协助下,完成了《十力语要初续》与《正韩》两部重要著作的编辑和补充写作。

    当时,人们不知这个满脸胡子的老头子是什么来历,只知他是个怪老头。熊十力有时坐在门前休息,有时在屋内写字。他的书法很特别,看不出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如今在观海楼一楼里屋的墙上,还有熊十力亲笔题写的一块匾,写着仁宅,落款十力。在村人的眼中,和熊十力的书法一样难以用常理判断的还有他的行事方式。熊十力喜欢吃鸡,声名在外。有一次赴宴,一碟白切鸡一上桌,就被熊十力拿到自己跟前吃起来,完全不管别人。

    因为有黄艮庸的帮助,熊十力得以在1948年至1950年这段风云漫卷的历史时期,安居乡间,待抉去留。

    熊十力早在191711月来过一次广州,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参谋。次年5月离开。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思索良多:吾亦内省三十余年来,皆在悠悠忽忽中过活,实未发真心,未有真志……于是始决学术一途,时年已三十五矣。此为余生之一大转变,直是再生时期。从此远离政治,潜心学术。

    三十一年后,熊十力再次来到广州,迎来了人生第二次重大抉择。

    熊十力因避乱一路南下,从杭州乘汽轮抵达广州,随行的有幼女熊再光、养女熊仲光和一男仆。黄艮庸把他们带到了番禺化龙老家的观海楼安顿。

    这是观海楼迎来的第二位大儒了。1928年,梁漱溟就曾来住过。二十年后,观海楼又迎来了熊十力。在南下的途中,他避世的思想一直在动摇。他在写给张启昀的信中表达了这种纠结:去冬南下,感民生涂炭未已。

    既然不能忘天下,那么出山以后的路往哪边走,确是痛苦的选择。几番反复,几番煎熬,熊十力拒绝了台湾的邀请。194910月,董必武、郭沫若联名发电报到中山大学,由黄艮庸转交熊十力,希望熊十力北上。熊十力回复:如于北大允吾依旧例教书、课日如故……吾可回北大任教。如果任何官衔,决不北上。

    回到这个可以棒喝生徒的课堂,是熊十力在1949年最大的心愿。熊十力说得很明白,他愿意北归,要的只是一席教书之地,读书人的这点自觉,与中国文化的存亡息息相关。弟子徐复观在《悼念熊十力先生》中写道:熊先生是牺牲个人现实上的一切,以阐发中国文化的光辉,担当中国文化所应当尽的责任。

    生命与中国文化,在熊十力是凝为一体的。(摘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蒋介石过50岁生日时,特地请熊十力到总统府祝寿,想利用熊圣人的名望来为自己涂脂抹粉。酒酣之际,众高官显贵争相写贺词为蒋介石歌功颂德。轮到熊十力,他哈哈大笑了一阵后,挥毫疾书,写下一首赤裸裸地讽刺蒋介石的诗:脖上长着瘪葫芦/不花钱买篾梳/虮虱难下口/一生无忧/秃秃秃/净肉/头。熊十力写罢,又是一阵狂笑,提着裤子装作急着解手的样子夺门而出,扬长而去。众人皆摇头称他熊怪人。(摘自《民国学者的骨气》)

    由于迭遭抄家、批判等变故,熊十力精神有些错乱,不断给中央领导写信,连裤袜之上,都写着对文革的抗议。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去街上或公园,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

    (摘自《闲话之书生不自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熊十力面对混乱的时局,自感年力日衰,想去南海修养身心,度过余年。1948年,他在给徐见心的一封信中提到这些感受和想法。

    B.熊十力携家眷避乱南下广州,得学生黄艮庸帮助,居住到番禺化龙镇观海楼。观海楼是他向往的居所,因为这里曾居住过大儒梁漱溟。

    C.熊十力在内战风云过后结束番禺的隐居生活,决定出山。董必武、郭沫若联名发电报邀请他北上,他在回复中表达了回北大任教的心愿。

    D.熊十力第一次来广州任职,与他第二次来广州避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熊十力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突出了熊十力忧国忧民的情怀。

     

    E.链接材料虽然不是写熊十力在番禺的事迹,却让读者对熊十力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更多的了解,表达了相关作者对熊十力的崇敬之情。

    2)熊十力的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3)为什么说熊十力的生命与中国文化是凝为一体的?请根据材料分析原因。(6分)

    4)材料写了熊十力两次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3)古人经常把“江”和“月”集中于同一句诗文中,抒发自己特定的感情,如“________”和“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摘的芙蓉因为“道阻且长”而难以送出的诗句是: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

    (3)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则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

    (2)《离骚》中的“_______”两句,表现了屈原坚持高洁志行、不怕千难万险、九死无悔的忠贞情怀。

    (3)《论语·为政》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两句是“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字叙述阿房宫的建成过程,给读者营造一种阿房宫横空出世的阅读感受。

    (2)班级组织“中国古诗文中的天文知识研究”研究性学习,小明承担“分野”一章的研究任务,老师建议他以____________(作者名)的名句“_____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

    (3)唐宋诗文中常见小与大的对比场景,或状物,或抒情,或说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禀白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②“吴画”指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表达了作者对园圃的喜爱之情。

    B.五六句转向写室内生活,诗人既有独处之乐,又有交友之乐。两者情趣不同,但恬淡闲适之情则一致。

    C.“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乐趣,这句是倒装,因为近来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

    D.末句写出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恶和急于逃离的心情。

    2近代诗人陈衍赞赏颔联“下得切”,请结合诗歌赏析颔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伶传

    (明)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者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受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生犹不堡,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注:《鸣凤》,即《鸣凤记》,明代王世贞戏曲家作品,讲的是明朝忠臣夏言、杨继盛等人与奸相严嵩及其党羽不屈斗争的故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

    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江宁”“石头城”等别称。

    C.肆,即市肆、店铺,此处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D.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此处泛指曲调,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化部、华林部同演《鸣凤记》,当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不分伯仲,但当演到两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时,华林部的李伶则更胜兴化部的马伶。

    B.三年之后,马伶代表兴化部与华林部一起再演《鸣凤记》,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台演出后,李伶甘拜下风,兴化部的名声于是盖过华林部。

    C.马伶好胜、自强,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屈身做严相国的奴仆,只为观察其言行举止、体会其思想感情。

    D.文章虽是人物传记,但并未历叙其生平,而是集中笔墨叙述两次马伶会演,刻画人物形象,简繁得当,颇有章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②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有学者说:“一个国家或城市怎么对待博物馆,体现出它的现代文明程度。”

    材料二: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实施范围涵盖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材料三:2019年8月15日,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发布《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截止到2019年6月,阿里平台上20多家官方博物馆店铺已累计了超千万的消费者,且90后占比几乎均超过50%。”故宫的乾隆皇帝卖萌系列产品、《故宫日历》;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唐妞”、苏州博物馆的“四大才子”……都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网红产品”。

    某省博物馆开展推广活动,想在中学生里招募“博物馆小志愿者”。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申请者或推荐者的身份给博物馆写一封信,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