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官”是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B.“庄宗”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

    C.“致仕”是指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D.“季父”是指最小的叔叔。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最后的。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女驸马》是一个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民间传说,可与梁祝、孟姜女、白蛇传等传统才子佳人的故事并驾齐驱

    B. 今天,全运会网球女团决赛开战,上届全运会冠军湖北队的李娜、李婷不孚众望,以2:1击败了由郑洁、晏紫领军的四川队,成功卫冕。

    C. 三个人用美声、民族、原生态三种唱法共同演绎一曲观众耳濡目染的老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会是什么效果?震撼!

    D. 风声过后,黑煤窑又会死灰复燃,煤老板继续越界开采,继续无偿占有国家资源,继续以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代价赚更多的钱。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枯躁   炫耀   翩翩起舞   雍容华贵

    B.诀窍   浑圆   转瞬即逝   活灵活现

    C.间碟   伶俐   扭转乾坤   洗耳恭听

    D.弊端   引擎   不可逾越   异曲同公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走/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B.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公知一,未知其二

    C.击沛公于坐/蒙故业,遗策

    D.句读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

  •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才唤一声“黑,出来。”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孕妇怀孕了,她爱赶集。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各自怀着一个小生命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她们一块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每当她看见在地上跑跳着的孩子,就觉出身上累。她双手托住肚子直奔躺在路边的那块石碑,好让这肚子歇歇。孕妇在石碑上坐下,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巨大的石碑从前被同样巨大的石龟驮在背上,后来这石碑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到了,再也没有立起来。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边边沿沿让屁股们磨得很光滑。碑上刻着一些文字,字很大,个个如同海碗。孕妇坐在石碑上,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她挪开了,小心地坐住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挪这一挪,缘故还是出自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那些放学的孩子。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孕妇和石碑。她叫住了其中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原野重又变得寂静如初,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她要把这些海碗样的大字抄录在纸上带回村里,请教识字的先生那字的名称、含义。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于她来说十分陌生的大字,定住了神,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下了第一笔。有了这第一笔,就什么都不能阻挡孕妇的书写和描画了。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代表着什么意思。虽然她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她却懂得那一定是些很好的意思,便由不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呵。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那过于努力的描画使她出了很多的汗,汗浸湿了她的袄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桩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不知什么时候,黑已从麦地返了回来,卧在了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它那憔悴的脸上满是安然的驯顺,像是守候,像是助威,像是鼓励。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了又数,那碑上和她的白纸上都是十七个大字: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她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那是她提前的准备,她要给她的孩子一个满意的回答。她的孩子必将在与俊秀的字们打交道中成长,她的孩子对她也必有许多的愿望,她也要像孩子愿望的那样,美好地成长。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地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它的主人骑上去。“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她的手禁不住去抚摸黑那沉笨的肚子。想到黑的临产期也快到了,黑的孩子说不定会和她的孩子同一天出生。黑站了起来。

    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就拿脸蹭着她的手作为回报。孕妇和黑在平原上结伴而行,互相检阅着,又好比两位检阅着平原的将军。天黑下去,孕妇和黑已将它丢在了身后。她检阅着平原、星空,她检阅着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树上黑帽子样的鸟窝……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在孕妇的心里涌现,弥漫着她的心房。她很想把这突然的热乎乎说给什么人听,她很想对人形容一下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的这一股情绪就叫做感动。“黑——呀!”孕妇只在黑暗中小声儿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原文有删改)

    1文中划线处孕妇两次呼喊“黑”,但情感和心态略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有较大篇幅叙述孕妇对“字”的摹写,寓意是什么?

    3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牛。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牛在小说中的作用。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根据“_______________”,引出怎样对待礼和乐的思考;而曾子用双重否定句说“_______________”,因为士人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明月清风会成为造物者没有穷尽的大宝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是一种交通工具,与出行、离别、漂泊等息息相关。“舟”作为一个意象,在古典诗词中频频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语简洁凝练,上一句“_________”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下一句“_________”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2)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李白在《蜀道难》中也借用星宿叙说蜀道难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流水”这一意象常被古人用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等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让天地万物动容。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写雪天景象,色彩鲜明,红白映衬。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人们为子择师而他们自己却不从师,韩愈认为人们这样做是“______”,并不明智。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巧妙地把潭中游鱼静止不动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之态。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 _____”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并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明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原因,也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从事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激越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2)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自己怨恨楚怀王行事荒唐,不能体察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1)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1)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 “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 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 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 “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 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2本诗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运用了对比手法。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B.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王冕《白梅》)

    C. 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王雱《绝句》)

    D.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李彭《春日怀秦髯》)

    3《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以本诗和杜甫的《春望》,比较分析。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已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文献的合称。

    B.起居注,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也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文中指前者。

    C.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谥即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评价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年少聪慧,曾经跟从多人学习,在元代被推荐做官时,他却以父母年老为由推辞不就而到龙门山著书立说。

    B.宋濂利用为皇帝讲经的机会来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来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

    C.茹太素因上万言书惹太祖大怒,宋濂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被称为“太史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七十年的波澜壮阔,七十年的风雨兼程,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回顾历史,无数优秀青年学生重道义、勇担当,立鸿鹄之志,做时代先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同向而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助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忆往昔,思未来,作为新时代建设“接力者”的青年学生,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献礼祖国70华诞”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