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 《端午节》里的方玄绰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其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
C. 《边城》中,大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放弃了团总顺顺一座碾坊的陪嫁,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光明磊落,胸怀宽广。
D. 《老人与海》中,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周围的人们都认为他“倒了血霉”,可小男孩马诺林却称赞他“最好的渔夫是你”。
E.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利用到宫中演戏的戏班子,让他们在克劳狄斯面前演出《贡扎古之死》,借此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是不是杀父凶手。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D.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3、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 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 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 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 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4、依次填写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
(1)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________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2)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误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来与之________。
(3)________只能作出这样的一个发现,________已经是幸福的了。
A.遵从 斡旋 既然/就
B.遵循 周旋 既然/就
C.遵循 周旋 即使/也
D.遵从 斡旋 即使/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06年国家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财政保障政策和支持政策,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B. 德国医学专家说,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社会迫切需要让病人接受因人施治、副作用小的疗法对于年老并长期接受治疗的病人尤其重要。
C. 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D. 如今,打通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以其覆盖面广、使用便捷、品类繁多等诸多优势,深得人们的喜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 “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 “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 “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 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 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 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音乐富有魅力,或清新,或婉转,或宏大。在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写出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
(2)《劝学》中,“_______”阐明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暗香”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时指淡淡的花香,有时指女子散发的清香,如“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语简洁凝练,上一句“_________”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下一句“_________”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
(2)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李白在《蜀道难》中也借用星宿叙说蜀道难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流水”这一意象常被古人用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等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选用雪作比喻来描写滔天的江浪,其句子是“_______ ”。
(2) 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词中有作者注视手中武器的细节,传达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其词句是“________ ”。
(3)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4)《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杳不知其所之也。 (杜牧《阿房宫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8)烟斜雾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______,______”论证了人必须经历过挫折和困苦才能有所作为的观点。
(2)《邹忌齐王纳谏》中,齐王为鼓励臣民谏言,设立了上、中、下三等赏赐。其中,______,______受下等赏赐。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黄鹤之飞尚不衍过, 。(李白《蜀道难》)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嗟乎!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韩愈《师说》)
(5)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6)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7)寄意寒星荃不察, 。(鲁迅《自题小像》)
(8)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松
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乙】
韩山书院新栽小松
丘逢甲②
出林鳞鬣③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
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
【注释】①杜荀鹤(846—904),唐朝诗人,他出身寒微,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②丘逢甲(1864—1912),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写此诗时任韩山书院主讲,致力于国民教育。③鳞鬣:龙鳞和龙须,这里代称松树。
【1】以上两首诗题材相同,均为__________。
【2】对以上两首诗歌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第一句的“刺”字显示小松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写出小松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B.甲诗三、四句的“凌云”含义不同,前者指未长成的小松,后者指长成后的松树。
C.乙诗第二句隐含着诗人热切期望能尽快培养出支撑大厦的栋梁之材的教育理想。
D.乙诗第三、四句转入议论,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自身人格的塑造,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3】请从写法上,比较甲乙两首诗歌的异同。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宗龙,字仲纶,昆明人。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辽阳破,帝下募兵之令,宗龙请行。一月余,得精卒五千。明年,安邦彦反,围贵阳,土寇蜂起。请发帑金济滇将士,开建昌,通由蜀入滇之路,别设偏沅巡抚,罢湖广退怯总兵薛来胤。帝多采纳之。四年正月,贵州巡抚王三善为降贼陈其愚所绐,败殁。其夏即起宗龙巡按其地,兼监军。宗龙直渡盘江,战且行,寇悉破。巡抚蔡复一倚信之,请敕宗龙专理军务,设中军旗鼓,裨将以下听赏罚,可之。复一卒,王瑊代,事悉倚办。宗龙乃渐剪水外逆党,将大兴屯田。邦彦惧,谋沮之,大举渡河入寇。宗龙击破邦彦赵官屯,威名大著。用小故夺官矣。居久之,崇祯十年,流寇大入蜀,陷蜀三十余州县,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帝愤中枢失职,杨嗣昌以权诡得主知。宗龙初入见,即言民穷财尽。帝颇然之,顾恳言不已,遂怫然曰:“卿当整理兵事尔。”既退,语嗣昌曰:“宗龙善策黔,而所言卑卑,皆他人唾余,何也?”自是所奏请,多中格。李自成犯开封。宗龙以川、陕兵二万出关,次新蔡,与保督杨文岳兵会。贺人龙、李国奇将秦兵,虎大威将保兵,共结浮桥,合兵趋项城。至孟家庄,人龙、大威曰:“马力乏矣,诘朝而战,止兵为营。”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宗龙文岳合兵屯火烧店贼以步兵攻其营诸军鸣大炮,震死贼百余。日暮,贼引去。檄人龙、国奇还兵救,二帅不应。夜半,潜勒诸军突贼营,杀千余人,溃围出。未至项城八里,贼追及之,执宗龙,呼于门曰:“秦督围随官丁也,请启门纳秦督。”宗龙大呼曰:“我秦督也,不幸堕贼手,左右皆贼耳。”贼唾宗龙。宗龙骂贼曰:“我大臣也,杀则杀耳,岂能为贼赚城以缓死哉!”贼抽刀击宗龙,中其脑而仆,死城下。复官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忠壮,荫子锦衣世百户,予祭葬。
(节选自《明史·傅宗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B.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C.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D.诸军弛马甲植/戈錞散行/墟落求刍牧/贼觇之尘/起于林中/伏甲并出搏我兵/三帅师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取,明清吏部铨选制度。指地方官经举荐保举后调任京职。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又称“抚院”“抚台”。
C.檄,古代特指由皇帝发出的用来声讨、征召等的公文,类似还有“旨”“诏”“谕”“制”等。
D.荫,即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的一种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宗龙干练多谋,能够为君解难。皇帝下发募兵命令,宗龙请求前往,仅月余便征得五千精兵;寇贼群起,他提出拨国库金银、打通道路等诸多良策,大多被采纳。
B.傅宗龙巡按贵州,多次剪逆破敌。贵州巡抚王三善战败而死,傅宗龙被起用,大破寇贼;又逐步剪除逆党,打算兴办屯田,邦彦大举渡河入侵,被他成功击败。
C.傅宗龙心系百姓,不善奉承。他刚刚面见皇帝,就讲百姓困穷、财力虚竭之状,皇帝并不认同,认为这些是琐屑之事,从此他的奏请,大多被搁置。
D.傅宗龙忠烈有节,至死不屈于贼。他被敌军捉拿后,不肯为了活命而被敌军利用,大喊道出实情,最终被贼人砍中头颅,死于城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敕宗龙专理军务,设中军旗鼓,裨将以下听赏罚,可之。
(2)帝拊髀而思宗龙曰:“使宗龙抚蜀,贼安至是哉!”趣即家起宗龙。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江苏苏州某护理院推出“奖孝金”管理制度,对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数进行登记并公示,如两个月内子女到护理院探亲超过30次,可获200元“奖孝金”抵用券,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扣现金。“奖孝金”制度实施两个月以来,子女看望老人频率明显增加。护理院近日举办首批“奖孝金”发放仪式,总计227名子女获得不同金额的“奖孝金”,总计金额3万多元。
护理院此举引发社会热议。有人认为护理院是给子女形成道德强迫,有人认为此举能让老人感受温暖,有人认为用金钱买孝违背传统,有人认为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可忽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