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铁门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传统村落纷纷消逝如云烟,会人为造成地方文化传承的断裂,导致我们以及子孙后代寻根无着。

    ②即便某一传统村落至今保存完好,但从哲学意义上讲,“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今天的村落也已经不同于昨天。

    ③这是城市化、现代化的冲刷所致,亦是现代人急功近利、忽略与抛弃传统文化的结果。

    ④而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传统村落肯定会遭受外力破坏,体貌必然会发生改变。

    ⑤从自然规律看,谁也无法阻挡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传统村落的消逝似乎无法避免。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 2、下面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使者

    A.而君幸于赵王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尝射于家圃

  • 3、下列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腾虎跃几诗容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情一草堂

    ②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消明月绕船时

    ③绝境此何来,版图原非刘氏土

    避秦君休问,世家本属晋时人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①杜甫草堂   ②醉翁亭   ③梅花岭   ④武侯祠

    B.①北固山   ②醉翁亭   ③桃花源   ④屈原祠

    C.①北固山   ②琵琶亭   ③梅花岭   ④武侯祠

    D.①杜甫草堂   ②琵琶亭   ③桃花源   ④屈原祠

  • 4、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  )

    A.欢呼雀跃   家雀儿 鹊桥相会   鸠占雀巢

    B.流觞曲水   曲突徙薪 委曲求全   曲肱而枕

    C.劈头盖脸   独辟蹊径 披波斩浪   披荆斩棘

    D.蓓蕾   烘焙 关怀倍至   英雄倍出

  •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感慨之矣(附着);②未尝不文嗟悼(面对);③山川相(缭,盘绕);④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屋舍);⑤弃甲兵而走(拖着)

    B.①庠序之教(认真从事);②而江河(断绝);⑧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衡量);④学而大遗(小的方面);⑤今之人(一般人)

    C.①吾道也(学习);②作师说以之(赠送);③秦人开关敌(迎接,迎战);④粮而景从(负担);⑤舆马者(借助)

    D.①鸡豚狗彘之(畜养,饲养);②至于幽暗昏感而无物以之(观察);③举酒客(劝人饮酒);④列坐其(次序);⑤火尚足以也(照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对中华文化认知的各种偏差、误区。比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印象式认知、只看表面不究本质的偏见式窠臼、把某一发展模式视为历史终结的单向式历史观等,都是缺乏自信与自强的表现。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客观地、理性地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必然、发展进程、品格特征,以及体现出来的规律性意义。如农耕生产方式的作用,礼乐教化对社会生活及人格形成的影响,思维方式的整体性、感悟性、系统性,文学艺术的出现与劳动生产、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社会审美作用所具备的独特意义等。

    第二,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古典文明没有中断这种整体性历史进程之中,还表现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组织、价值体系等各个方面。有一些可能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唯一的,有一些可能是难以跨越、不可回避的,有一些是属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奠基性意义的,还有很多是走在前列的等。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是出现在人类童年时代的文明成果。古希腊文明形成于公元前800年左右,距今不到3000年。而中国的创世神话则可上述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伏羲时代。这就是说,在不同的区域,即使是神话的体式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为人类审美提供了各异的可能。

    第三,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之间的异同。就是说,文明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源于不同地域的人们从事的劳动生产不同,以及在其上形成的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形态。文明之间有很多共性的方面,这样人们才能够确认其是不是文明。但在这种共同性之上还有很多的差异性。不同文明之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认知却各有不同,组织结构、治理方式等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而言,中国古典诗歌从二言四言,至《诗经》终于成熟。但在《诗经》为代表的四言之后,仍然不断变化。而欧洲的则是在与戏剧的结合中形成了史诗的形态。因此,中国的文学重,欧洲的文学重。这又与其形成的自然历史条件相关。可见,不同的文明形态是有许多差异的。

    第四,要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在遭遇危机与极端困难时的表现。所谓自信并不仅建立在文明的悠长之上,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尤其要了解在遭遇重大挑战,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挑战时,这种文明有什么反应,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各种典籍中了解到许多这方面的实证。如大洪水时代,中国人在干什么?在中国文化中出现了许多治水英雄。如早期的台骀,最具影响力的大禹,与大禹一起治水的伯益、后稷,以及失败了的鲧,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相关的英雄形象。这其中有义薄云天者,有舍生忘死者,有久久为功者,有忍辱负重者,有功成不必在我者,有运筹帷幄者,等等,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浩然之气。

    第五,进一步深化了解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奋发图强、百折不挠、踔厉奋进取得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令世人瞩目。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发展信念也越来越坚定。这应该是我们自信自强、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杜学文《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缺乏自信与自强不利于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也不利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表现在各个方面,有一些贡献是难以跨越、不可回避的。

    C.文明是多样的,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D.加强文化自信,应该理性认识中华文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其在特殊时刻的反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对中华文化认知的偏差、误区,并分析出现偏差的背景,引出论题。

    B.文章论证如何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自强时,使用“第一”“第二”等提示词,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根据表达需求综合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第三段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第四段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探讨中华文明在遭遇危机和极端困难时的表现时,使用反问的修辞,能够引发读者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客观理性地认识其规律性的意义,我们才能够增强文化自信与自强。

    B.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中国的创世神话各有特点,说明不同的文明为人类审美提供了各异的可能。

    C.不同的文明形态存在着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认知价值等方面的差异,这与其形成的自然历史条件相关。

    D.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自信自强,因为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信念。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用以杯作舟、置焉则胶的例子,直接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_________”,即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

    (3)音乐能给人以听觉上美的感受,但要用语言美来呈现并不容易,诗人们常用比喻的手法来描摹音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比喻来表现音乐的佳句。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表现了自己安天乐命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写出了 的千古绝唱。

    3)李密在《陈情表》里   写出了在外无较近之亲,在内无照应门户之人的孤苦无依的处境。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在漫漫雨夜和潮湿屋中彻夜难眠的情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对“烨然若神人”的同舍生“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语境,填写相关古诗文语句。

    ①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类比,强调“陋室不陋”,并以古贤自况,表达个人志趣和抱负。

    ②《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再现曹操的军队在攻占江陵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动静结合和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洞庭湖的月夜美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②马周:《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被旅店主人轻视,后至长安做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他代何条陈多事皆合上意,后被授监察御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一二句总写劝酒场面,客人对酒兴怀,主人举杯劝酒。寥寥数语,奠定了全诗感伤不平的基调。

    B.“主父”两句与“吾闻”两句,使用典故。前者从对面落笔,通过家人望眼欲穿突出久羁异乡之苦,后者则采用夸张表现困守的狼狈。

    C.“空将”两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之“空”相同,写出了诗人对马周那种凭借几行文字就得到皇帝恩泽的行为不屑一顾。

    D.“我有”两句写出了诗人心情的变化。虽然灵魂无所归依却仍旧执着不改,对个人志向能够受到皇帝赏识充满希望。

    【2】这是一篇劝酒歌,李白也写过一篇劝酒歌——《将进酒》,在歌中诗人都寄寓了怀才不遇的痛苦但又有不同。请对比两篇劝酒歌的最后两句分析其情感的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 、榜眼、探花。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县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 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5】孟子主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杨继宗是怎样兴办教育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措施。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请拟写一份垃圾分类活动志愿者招募书,要求:说明活动宗旨,活动内容,招募志愿者要求,并号召志愿者参加,语言有感染力。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