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乐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B.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C.风云变幻莫测,局势急转直下,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D.这些小报的撰稿人,捕风捉影,妙笔生花,炮制桃色新闻,毒化社会风气。

  •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是从前 过老爷的下人。

    ②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 显得太单薄了。

    ③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   他们的奴隶规则的。

    A.伺候 未免   顾及 B.伺候 不免 顾及

    C.侍奉 不免   照顾 D.侍候 未免 照顾

  • 4、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达了对建立一个统一强大、仁德爱民的政权的向往。

    B.“朝菌不知晦朔”中,“晦”为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为阴历每月第一天,与此相关的还有“望”,为每月的十四,“既望”就是十五。

    C.《堂吉诃德》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他在战争中失去左臂,后遭海盗袭击被掳去服苦役,好不容易得为小吏却屡屡因而获罪,然而正是苦难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作品呈现了一对主仆令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冒险经历:主人乡绅堂吉诃德充满理想与正义感,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仆从桑丘憨厚单纯,多次受挫依然对主人忠心耿耿。

    D.晚唐五代,文人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温庭筠、柳永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的作品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

  • 5、下列诗句与作者及其朝代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下独酌其一》 唐 白居易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春题湖上》     李白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C.《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D.《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

    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那样的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上的雨点,因晾晒衣服的脚步磨亮了楼梯地板,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

    古城有句俗语:“下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了父亲……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中最奇诡的底色。

    父母亲相继离开了人世。

    下雨的日子,他也向儿子讲那些关于雨的诗句。下雨的日子,他的画室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突然有一天,这一大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旧城改造成了最时尚的口号。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

    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

    只有季节不会改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

    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妻子上班去了,儿子念书去了,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

    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坐下来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敞开的,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出一种古典的雨声!

    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

    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充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也早平铺好,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

    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美文欣赏》,有删改)

    (注)木笕:引水用的长木管,安在房檐下或田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B.文章将以前人与人的密切交流与现在缺乏交流的情形对比,以小见大,升华了主旨。

    C.作者力求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借景抒情,在回环反复中,让雨声时刻飘荡在读者的耳边,活现了雨的美。

    D.本文作者借物抒情,在回环反复中,让雨声时刻飘荡在读者的耳边,描绘了雨的美。

    2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第四段不惜笔墨描写雨声,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告诫世上女子不要过分沉迷在甜美的爱情之中。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泰伯》中,曾参用“____________”说明一个有抱负的人必须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韩愈在《师说》中一开始就说明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拜师不分年龄贵贱,“_______”,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在陈述庄宗得、失天下的具体过程,并引用“满招损,谦得益”这句名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教训。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择吉”是中国人的一项古老习俗,以期趋利避害。《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己有之。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太阳神的神话传说来突出蜀道高峻的山峰和回旋的急流,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手法、反问语气和惊诧口吻描写阿房宫中楼阁之间通道凌空之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阿房宫便会迷失方向,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了建筑的错综复杂。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写了蜀道之上险峻瑰丽的山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流湍急、瀑布飞泻的气势。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酒遣怀,抒发了思乡爱国之情。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说到当个人修为已臻高尚之境,别人仍不了解自己时,做人应有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却最终“__________”。

  • 12、情景默写。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之所以北伐是想取得“_______”的功绩,但是其结局却是“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即便是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此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一首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4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伯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而谏:“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攻赵。襄子乃走晋阳。

    智伯、韩、魏三家围而灌晋阳,城不浸者三。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灭族。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注】①智伯:名瑶,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②段规:韩康子的家臣。③智国:智伯的家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B.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C.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D.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贵族有姓、氏、名和字,智伯即智瑶,“智”是氏,瑶是名;孔子的“孔”是姓,丘是名,仲尼是字。

    B.赵襄子,春秋末叶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襄”是谥号,“子”是尊称,如同“韩康子”一样,“康”也是谥号。

    C.版,筑土墙的工具,每版高二尺,长八尺。古代筑墙用两版相夹,填泥其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版”也是这个意思,“版筑”就是“筑土墙”之意。

    D.“国”与“家”,古代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这里的“国”“家”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有国有家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面对家臣劝谏时,智伯与韩康子、魏桓子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智伯听后不以为然,韩、魏二子却能听取家臣建议。

    B.当智伯向韩康子、魏桓子索要土地时,韩、魏二子虽将土地送给智伯,但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且各有打算,持观望态度。

    C.韩康子与魏桓子在张孟谈的鼓动下,开始意识到唇亡齿寒,有了倒戈之心,但又怕事情不成而招来灾祸,最后终于与张孟谈约定了反攻智伯的日期。

    D.赵襄子能战胜智伯的原因在于争取到了韩、魏二子的支持,增加了力量,用水反灌智伯军营,终于大败智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2)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5】司马光认为智伯是“才胜德”,请分析智伯“缺德”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成名早晚”的话题,人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宋代诗人俞良弼说:“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说:“我不觉得年少成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已经得到了所有梦寐以求的东西,未来还能给予你什么呢?”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