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殷商时代的学校称为序,周代的学校称为庠,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
B. 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在干支纪年中,60年称为一甲子。
C. 战国时期,有四位以招揽宾客著称的人,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和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D. 古人的称谓可以称字,如韩愈,字退之;称号,如李商隐号玉溪生;称郡望,如柳宗元又称柳柳州;称官职,如杜甫又称杜工部;称谥号,如欧阳修又被称为欧阳文忠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搭乘了环保大督查的强劲东风,加之设备先进,措施得力,截至六月底,他们已经全部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三分之二。
B. 8月28日14时30分,印方越界人员和设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驻守,维护领土主权。
C. 他建议,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当中,政府要丢掉以前的既得利益,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用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监管。
D. 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信,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柬:新居落成,明天搬迁,特于寒舍备下薄酒,恭请您的光临。
B.致歉:获悉母校华诞,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留言: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D.启事:本栏目长期公开征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期待您的支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乍暖还寒的初春,他衣着单薄地走在街上,偶尔觉得不寒而栗。
B.有人说,中国最美的景色就在边疆,中原还是春天,边疆就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C.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D.近些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高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②控蛮荆而引瓯越
③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道芷阳间行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②制芰荷以为衣兮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①忽反顾以游目兮 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大行不顾细谨 ④荆轲顾笑武阳
6、阅读下面小说,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孤城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2012年第5期《小小说》,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用词极其精妙,如“被扔在小城里”里的“扔”字和“陷入了迷宫”里的“陷”字,都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慌心理。 |
B.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 |
C.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 |
D.作者写到一条黑色小腊肠狗时,用到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李生开始从小狗那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却很快被小狗抛弃,最终仍是孤独一人。 |
E.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
【2】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
【3】“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
【4】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一下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_____,______”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相似之处。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受邹忌启发,悬赏征求意见,命令一下达就出现了“____,_____”的盛况。
(3)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触景生情,用“_________”将愁情形象化,写出愁思的无穷无尽。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秦人对待宝鼎金玉等的态度来表现他们用度及其奢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3)《出师表》中诸葛亮陈述自己临危受命之事,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的艰难,也表达了诸葛亮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君臣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殊《浣溪沙》一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惋惜与欣慰交织的感情,蕴含生活哲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 , ”这一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2)《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光线明暗变化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语句是”“ ,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_______,______”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从行人的感受这一角度衬托出蜀道之高危。
(3)屈原的《离骚》中描写诗人“虽品德高洁但因群小妒忌而被造谣中伤”的境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让我们从历史研究中汲取精华,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正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主要“______,______”;如果历史的教训我们不去借鉴,不去反思,难免会重蹈覆辙,就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写“______,______”;身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勇做我国改革创新的先驱者,正如《离骚》所言:“______, 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人诗心往往相通,陆游曾在某年的“十一月四日”夜阑人静之时“卧听风吹雨”,梦见“铁马冰河”;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也曾用“___,__”来表达类似情怀。
(2)杜牧《阿房宫赋》描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秦朝又怎么会灭亡呢?
(3)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迫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一大特点,如《锦瑟》中“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①,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②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②山矾:本名郑花,木高数尺,春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起笔突兀,直呼“凌波仙子”,引用典故,化静为动,把水仙凌空绽放的姿态写得神韵动人,未着一“花”,但花姿撩人。
B.颔联表现水仙花的“楚楚可怜”之态,也写出了作者对花的深情,花的美令作者“断肠魂”,首联写姿态,颔联写心灵,富有情趣。
C.颈联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又引山矾、梅花来比较。把三种花喻之“兄弟”,男性化,意境和笔调都来了大的变换。
D.前五句用美女形容水仙,写得隽永秀美,第六句忽作粗犷之笔,看似前后不统一不调和,甚至有点滑稽,但趣味正在这出人意料处。
【2】纪昀《书山谷集后》说黄庭坚诗“离奇孤矫,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此诗构思奇特,格调不俗,开合自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①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
②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②,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③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联用,故声淫②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④有等务④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⑤悠扬之妙,操多散声⑥,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⑦,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有删改)
注释:①阜:增长。②雅业:高雅的爱好。③淫:过分,过度。④等务:不同的。⑤敷畅:发扬。⑥散声、按声、泛声:音乐术语。⑦浇:浮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
【2】第2段中作者认为要达到“雅”的境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段中的“运指而不运意”所指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文中多用对比,请具体说明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5】你对文中“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这句话有何评价?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习近平
②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马云
③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钱学森
④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拉美谚语
⑤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
⑥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
世界各国文化多姿多彩,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则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