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哺(bǔ)育 拓(tuò)片 嗔(chēn)怪 伺(cì)候
B.气馁(něi) 禅(shàn)让 重迭(dié) 轮廓(kuò)
C.殷(yān)红 狙(jū)击 皈(guī)依 屏(bǐng)除
D.畸(qí)形 歼(jiān)灭 抨(pēng)击 对峙(zhì)
2、下列对文句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关中
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修禊: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修禊礼,实质上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C.五陵年少争缠头
争缠头:争夺金银珠宝等财物。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既望:农历十六。
3、下例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高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为运动员加油。
B.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艺术家“心有灵犀一点通。”
C.在古代这里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
D.她的书柜里摆放着《西游记》《水浒传》《童年》……等名著。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 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只有经历过时间, 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 。
A.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
B.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
C.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
D.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自2016年至今,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④他刚在绘画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得鱼忘筌,连自己的指导老师也不放在眼里了。
⑤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⑥几个南昌“驴友”在五风十雨,气温低、高原反应大的情况下,努力了一个小时,终于把湖北游客在海拔4500米的色季拉山的石碑上涂鸦的“到此一游”擦掉了。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旧宿主幻灭时,病毒为了进一步繁衍而寻找新宿主,并在新宿主物种内部传播开来,这就是传染。就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海洋民族从一个小岛来到另一个小岛,为的只是生存和繁衍。病毒并不在意宿主的悲欢喜乐,就像人类也并不是那么在意其他物种的灭绝,在食用其他生物的时候并不报以同情心。病毒从一种物种到另一种物种,近乎于人类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洲际迁徙甚至星际之间的迁移,因为一个新物种对病毒来说几乎等同于一个新世界,那里的温度、细菌环境、免疫系统、基因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物种间的传播对病毒来说也是惊险的一跃。
寄居在蝙蝠身上的病毒并不容易直接传染给人类。首先,蝙蝠与人类的差异比较大,在它身上繁衍的病毒并不一定能直接在人身上存活,就如在一台电脑上的软件,换一套差异极大的系统就安装不上。其次,蝙蝠体温高,病毒适应这个环境,突变比较小。最后,病毒没有智能,它并不会故意往适应人的方向去突变。这个时候就需要基因差异介于蝙蝠和人的中间物种,过渡一下。中间物种与原宿主环境差异小,病毒由此突变适应的可能就增加了,病毒很容易的适应下来,并提高突变的速度。当这个中间宿主接近人类的时候,或者将要失去这个中间宿主环境的时候,就可以来个惊险一跳,成为人类身上的病毒,一旦成功适应人类的基因环境,就可以在人类物种世界如履平地。
事实上,只要物种的基因多样性足够多,任何病毒都很难将整个人类物种都灭绝,病毒实际上会选择最健康的人类肌体慢慢形成稳定的共存状态,而当所有物种的基因都足够多样,病毒便可能与生物生命和平共存。在病毒的历史上,两次成功的迁徙,已经是史诗般的惊险一幕,病毒在物种间的传播往往是被迫的,如被粪便排出,或者一个宿主物种被另一个宿主捕食。这是一种适应环境的结果。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迁移其实也大多是被动适应环境的结果,因为那时候还不具备大规模改造环境的能力。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改造能力的提升,出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压力,这也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例如这次新冠疫情并不是人类自已想要的,但是我们对野生动物,也就是中间宿主的捕杀,公共卫生条件的管理疏漏,也为病毒跨物种的被迫迁移制造条件。人类给病毒的旧世界制造的压力,现在以传染病的方式回馈给人类,又形成人类的压力。
人类的文明程度提高了,除了先天免疫的个体可以幸存并将免疫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之外,那些免疫能力差一点的个体,在一定药物的辅助下也可以存活,这个外部的医疗条件就是人类自身免疫力的补充。发明疫苗,让没有特定基因的人可以获得抗体,实现个体免疫,这种抗体不能遗传,但是这些医疗技术和疫苗可以传下去,就像基因一样。它可以作为基因的补充,生物学家叫它“模因”。随着文明发展的加快,人类基因进化的速度已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但作为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和配套的制度弥补了这个局限,从而使更多的人得以存活。药物、疫苗、技术使他们拥有了战胜病毒的铠甲,这是人类作为文明社会的一项成就。但是在获得这个铠甲的同时,我们有时也会消耗掉用来打造其他铠甲的资源。随着对中间宿主生存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多个病毒实现中间跳跃,让人类两线或多线作战,腹背受敌,我们的防御能力能够承受多少?我们能够承受多少大规模不明传染病的同时爆发?
(节选自尹烨《生命密码》,有删改)
材料二:
作为引起新冠肺炎(COVID-19) 的冠状病毒,SARS-CoV的表面覆盖着S刺突蛋白,刺突依赖网格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结合并内化进入细胞,随后病毒RNA被释放到细胞质中,从而引发SARS感染。SARS-CoV感染时,跨膜蛋白酶( ADAM17)切割ACE2的细胞外近膜区域,使细胞的外域脱落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最后可能会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发生。
SARS-CoV侵入宿主细胞时需要有网格蛋白参与,辅助ACE2与SARS-CoV的结合。因此,虽然ACE2是SARS-CoV入侵人体的靶点,但在病毒感染的整个过程中,并非只有ACE2“助纣为虐”,切割ACE2胞外域的蛋白酶ADAM17,参与SARS-CoV结合ACE2与膜融合过程的网格蛋白,都是“帮凶”。今天,COVID-19 的预防与治疗仍是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SARS-CoV入侵人体靶点ACE2的揭露,阻断病毒和ACE2的结合成为了COVID-19治疗方向之一。跨膜蛋白酶ADAM17和网格蛋白在病毒感染中的角色也为免疫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这种能够阻断结合、抵抗ADAM17和网格蛋白作用的基因范式却可能在大量未被新冠感染的其他低等生物中存在,这正是万物的灵长贏得这场艰难战役的希望之光。
(节选自杨金奎《揭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合人ACE2受体的结构机制》,有删改)
【1】小明看完材料二,绘制了一幅“SARS-CoV通过ACE2侵人细胞示意图”,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结合
B.ADAM17
C.切割
D.ARDS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所说的“惊险的一跃",既指病毒从原宿主感染中间宿主,也指病毒由中间宿主感染人类。
B.病毒的突变速度与新旧宿主间基因环境的相似程度成反比,但却与病毒的适应性、稳定性成正比。
C.材料一把病毒和人类进行类比,以表现对病毒的批判与同情,对人类一些错误行为的示警与反对。
D.两则材料都提到医学能够预防和治疗病毒传染,材料一比较笼统,材料二提出了具体的治疗路径。
【3】根据材料,下列推断能成立的一项是( )
A.如果一个物种与病毒原宿主的基因差异足够大,病毒便无法传染这个物种。
B.只要某物种的个体感染了病毒,那这个病毒就能在整个物种内部随意传染。
C.药物如果能够阻断ACE2和SARS-CoV蛋白刺突结合,就能使人体成功免疫。
D.当人类基因进化速度追平社会发展,战胜病毒便不需要消耗其他物种资源。
【4】材料一是一篇科普文, 材料二是一篇学术论文,但表达效果上却有相似之处,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5】为什么说“只要物种的基因多样性足够多,任何病毒都很难将整个人类物种都灭绝”?请根据材料归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现了主人公之美。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3)《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哀婉,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这种凄苦之意。
(2)《庄子·逍遥游》中,以见日则死的大芝和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来说明“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人事的关注。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然后施行,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2)春冬之时,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3)位卑则足羞,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大道之行也,_______。(《礼记·礼运》)
(7)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2)《荀子·劝学》里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岳阳楼记》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家内部角度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杜甫《登高》中“ ,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常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诗人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 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 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D.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①。
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
(刘肃《大唐新语》)
(注)①适莫: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1】解释下列加点字:
颇轻师德 识者多之 此适为我忧也 ④是逆前人怒也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 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 B. 师德密荐之/朕之用卿
C. 师德知之而不憾/而师德以功名终始 D. 庶不为兄之忧也/我为其所容
【3】翻译句子:
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
【4】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简要评价。
15、有人说,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人却不以为然。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