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为某同学为“红五月”拟写的发言稿片段,请找出加点词运用得体的一项( )
大家好!一百多年前“五四”的号角仿佛还在耳畔,而今,“五四”的火炬已然传递到我们手中,一年一度的“红五月”盛会将为我们搭起青春的舞台。历史剧大赛拉开“红五月”文化节的帷幕,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感怀先辈;模拟政协将目光投向社会,我们有机会聆听同龄人的智慧方案;在传统项目大合唱上,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将一块儿唱响青春的乐章。届时,学生会也会有幸运福袋馈赠给大家。
同学们,“红五月”文化节的圆满成功,需要所有人的勠力同心。让我们携起手来,展现独一无二的青春风采!
A.感怀
B.一块儿
C.馈赠
D.勠力同心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美国邮政总局1月23日发行了中国龙年生肖邮票,欢快喜庆的“龙票”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欢迎________。
①画面中,一条色彩斑斓的巨龙在蓝天飞舞 ②由华裔艺术家麦锦鸿绘制设计 ③整张邮票洋溢着热烈欢腾的节庆气氛 ④左侧是由华裔艺术家李健文设计的金色剪纸龙和中文草书“龙”字 ⑤今年的这枚“龙票”是美国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二套中国生肖邮票系列中的第五张
⑥似在兴奋地向世界宣告龙年的到来
A. ③②⑤①④⑥ B. ①⑥⑤②④③
C. ⑤①②④⑥③ D. ⑤②①⑥④③
3、将“助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助人无疑是美德,但也应该讲究“度”。①助人最好是“一臂之力”,即在关键之处相助,切不可大包大揽,“越俎代庖”。②眼下许多家长一味地“助而无度”,忽视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能力。③“自己能做的,别人不帮忙”,应该是助人的首要原则。④在扶贫解困活动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只知道捐钱捐物,最终只解决了表面的衣食问题,而要彻底变贫困为温饱,继而达到小康,文化和科技才是重中之重。
A.①
B.②
C.③
D.④
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
(选自《乡土中国》)
①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
②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通
③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④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_▲____。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___▲__,记录了岁月的____▲___,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 异曲同工 神采 斗转星移
B. 殊途同归 神韵 斗转星移
C. 异曲同工 神韵 沧海桑田
D. 殊途同归 神采 沧海桑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豪华的生活
(日)星新一
“可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S先生无精打采地嘟囔着。
他多少也领到了点奖金。可是,去了还债,再添点生活必需品,就一点也不剩了。不,准确些说,不是一点也不剩,而是只剩一张纸币了。
想整批地买些东西,或尽兴地旅游一番,这钱实在是不够用。索性买一张彩票吧……忽然,他脑海里又闪现出一个惊人的主意。他想起了附近那个神社,传说还很灵验呢,于是他去了,低下头开始了祈祷。这一来,不知从哪里立即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好吧!叫你遂心如愿。”
他四下瞧瞧,连个人影也没有。啊!方才一定是神仙显灵了,怪不得说话的声音是那样庄严矜重。S先生不由得把仅有的一张纸币投进了香资盒里。他诚惶诚恐地说:
“请您开恩,让我也领略一下豪华生活的滋味吧!可是为什么这么快,我的祷告神佛就知道了呢……”
“最近,不信神佛的人越来越多,听说香资的收入也减少。所以,神仙有时候必须显示一下神仙的威力。”
“说起来,我的命运还不坏。香资也已献上了。不过,能不能灵验呢?”
“心诚则灵。神仙是不会说谎的,安心地等待吧!”
S先生用舞蹈般的步伐走回了公寓,独自一人仰卧在冷冰冰的屋子里。
“真是谢天谢地,太令人感激了。不过,真的会遂心如愿吗?是啊!需要等待,可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打听一下就好了。虽说不会撒谎,可若是几十年之后才……”
这时,好象有人来了,那里站着一位陌生的男人。
“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
“送货来啦。”
他记不得有这么回事。正在纳闷儿,物品已经源源不断地被运到了屋里。有地毯、成套的接待宾客用的家具、坐钟、大型电视机……还有高价的洋酒,也混在一起运了进来。那男人走了以后,S先生轻轻地一一抚摸着送来的物品,心里有些疑虑:这该不是幻觉吧?然而所有的物品分明都是真的,而且是全新的。送东西来的到底是谁呢?他能想到的只有一个,除了方才那位神以外,还会有谁呢。他再一次赞叹起神的威力了。
把送来的物品一一摆好以后,屋里过去那种寒酸气一扫而光,变得豪华极了。S先生坐在沙发上,尽情地品尝着豪华生活的滋味。但,总有些美中不足之感。S先生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独身汉呢!那么,这不足之处在哪里,他自己很快也就意识到了。
“我不应该有什么怨言。可是,如果能够叫我一切都遂心如愿,我多么希望更完满些呀!”
他正在这样嘟嘟囔囔,又一次响起了敲门声。
他开门,吃了一惊,一位年轻、美貌的女郎正笑容满面地站在那里。
“啊!叫您久等了,不必客气,请进吧!”
S先生用极其兴奋的语调表示欢迎。仿佛又一次进入了梦境。他想碰一碰美女的手,但又觉得为时过早,何必那么着急呢!相反,他倒是掐了自己一下,好疼,一切都是在现实之中。他面对着端坐在椅子上含羞带笑的女郎,真不知从何说起。
“唉,何必那样害羞。您做什么工作?”
“啊啊,我在百货商店上班。”她提到了一个一流大百货商店的名字,那是一个因为店员的教养好而出名的商店。作为婚姻的对象,那里的店员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S先生感到十分惬意。
“是呀!那么就请随便些吧,不必拘束,因为您为什么来的,我十分清楚哟……”
听他这么一说,女郎这才流露出轻松的表情。
“既然是这样,那就好说了。其实,我是因为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传票,竟把应该送到别处的东西送到您这儿了……”
“什么?”
S先生还在发愣,运货人从门外进来,已经把物品接连不断地运了出去。那位女郎也一同扬长而去了。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S先生走了出去,跑到神社,大发牢骚:
“神哪!你太冷酷无情了。”
“少说废话。这就是一张纸币的份儿。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行!”
听着这庄严的声音,S先生又嘟囔起来:
“真是世道艰难啦!这钱,一点也不顶用!”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梦幻和现实交织,如神仙显灵、美貌的女郎到来是梦幻,而S先生领到奖金、钱不够花是现实,小说主题在梦幻和现实的交替中得到彰显。
B.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挖掘社会中小人物的“人性”与“欲望”。
C.小说中女郎“含羞带笑”,是因为她不好意思开口向S先生解释物品送错的事,而她后来“流露出轻松的表情”,是因为她误认为S先生明白了她的来意。
D.那位年轻、美貌的女郎年终太忙,写错了发货单,才让S先生经受了物品“源源不断地运了出去”的大悲。
E.小说中的S先生由享受“豪华的生活”复归贫穷,“一切又都恢复到可悲的原状”,而神提醒他“若想尝到更好的滋味”,就得更加虔诚地向自己祈祷。
(2)文中的S先生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本,赏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4)S先生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位满头白发、衰颓失意的老人形象。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举例说明秦人把掠夺来的六国珍宝当作很平常的事物,一点也不爱惜。
(3)“边塞诗”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其中不乏有借助意象表现边塞风光的句子:“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歌中常通过脸部容貌或神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_____”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从视觉上突出了阿房宫宫人早上梳理发髻时场面的宏大。
(3)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在赤壁泛舟时有过快乐忘我的经历,“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那时饮酒而忘时的描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写出了唐玄宗回京后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__________”运用多个动词写出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手法,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_________”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狗与鸡的描述来表现大家族的分崩离析。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作者写信的缘由。
(3)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云”营造意境、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希望朝廷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愿望。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也有表达相似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鹧鸪”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因鸣声悲婉凄切,很容易牵动人的愁绪,被视为悲情的代表,如“______,______”。
(3)“霜鬓”在唐宋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等情感,如“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__________”;诗人不事农桑,却不仅口粮充裕,还有“__________”,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让人唏嘘慨叹。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展示蜀道开辟过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自己和朋友月下畅游的感觉:“__________”,而不知道在哪里停止;“__________”,仿佛长出翅膀登入仙境。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②。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③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④魂。
(注)①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②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③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④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
B. 颔联“新扫”句点明作“终老计”之因,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实则被贬后的无奈之辞。
C. 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
D. 此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语意丰富,情意温厚。
【2】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纠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虽然其言,而竞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说。”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日中乃罢。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
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B.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C.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D. 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 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 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 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廷,历数国家的种种乱象,表达了自己献计献策、拯救危难的愿望。
B. 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成年后教授后生以及为官经历也与其精通经史的特点不无关系。
C. 范升为人谦逊,礼让贤者。光武帝提拔他为博士,他上疏推让。在奏疏中,他赞美同僚梁恭、吕羌才学过人,希望让博士之位于他们。
D. 范升富有见解,不随俗流。在如何看待《左氏春秋》的问题上,他并没有因为太史公司马迁多引书中之语就轻易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
(2)《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出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他还认为:“教育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廖仲恺说:“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罗家伦说:“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皮埃尔·顾拜旦指出:“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
“重庆市中学生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学生代表参会,并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主题发表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