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陕西书协换届闹剧引发舆论大哗且持续至今,固然与事件本身的“荒谬”有关,但陕西书协在面对质疑时闪烁其辞,客观上也让事件在持续发酵。
B. 慈善家陈光标先生先后捐善款近二十亿元人民币,面对人们的赞誉,他谦虚地说:我并没有什么挟山超海的力量,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C. 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一股改进文风、会风的“新风”上行下效,各级会议纷纷以实际行动落实文风、会风的改进,引发舆论关注.
D.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有管窥蠡测、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如果做事毛糙,粗枝大叶,势必给工作带来严重危害.
2、下列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学校的名称有“校”“庠”“序”等。办学的形式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后代还有“太学”“国子监”“书院”“私塾”等 。
B.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
C.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有多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欧也妮·葛朗台》等。
D.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左传》,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pín)繁发生,气象部门要把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这根弦绷(bēng)得更紧,发挥部门连动优势,不断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B.延绵起伏的草坡,绒毡似的铺了一层浅浅的绿,丘陵(1íng)草浪划出舒缓的弧线,把地平线遮去一半,无边的草原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漩涡,绿得令人眩(xuán)晕。
C.按(àn)照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部署,相关部门在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反对唯流量论、杜绝畸(jī)形审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行业风气和行业生态为之一新。
D.鼻塞是一种常见症状,一般认为是由鼻黏(niān)膜水肿造成鼻内空气不流通,中医使用按压液门穴(xué)的方法来改变鼻窍拥塞的血液状态,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决择 度假 食不裹腹 坐收渔利
B.售罄 冒然 顾明思义 涣然冰释
C.啜泣 估息 呕心沥血 带罪立功
D.谩骂 提纲 欲盖弥彰 变本加厉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合组织把共享、共建、共商为原则的新发展观,坚持大小国家主权平等、协商一致,以合作谋发展,维护各国核心利益,以平等互利方式推动发展和实现共赢。在习近平主席和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 ),为国际社会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
A. 上合组织已经成为成员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有力依托和可靠保障
B. 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已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可靠保障和有力依托
C. 上合组织已经成为成员国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可靠保障和有力依托
D. 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已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有力依托和可靠保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痘
刘正权
静子是那种小心翼翼的女人,成天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担惊,儿子正上幼儿园,静子心里就老是无端地不踏实。
这天,男人一大早又去跑生意了,静子刚心烦意乱走进菜市场,有感应似的,手机嘟嘟嘟叫了起来,静子手一抖,刚买的鱼险些掉在地上,那边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请问是晓雅的家长吗?我是他班主任!”静子一迭声点头说是呀是呀,心却直打颤:“莫不是晓雅出事了?”正揣测呢,像印证这想法似的,那边又接口说:“麻烦你过来一下,行吗?”“出了什么事?”静子略带哭腔的声音吓了那边一大跳,那边就扑哧一笑,“也没啥事,您的儿子好像在出水痘,烦请您带到医院去检查一下!”静子这才静了心,一溜烟赶到了幼儿园。
水痘就是天花,每个小孩都要出的体内病毒,班主任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见多不怪,连声对静子说:“恭喜恭喜,过了这关又少了一桩心事!”在眼下,小孩出水痘实是一桩小事,吃点药,涂点膏再禁禁风就行了,只是需在家静养十天左右,这玩意儿特容易在小朋友之间相互传染。静子小心翼翼惯了的,牵了儿子的手匆匆便上医院,连声谢谢都忘了说。
十天也就那么一眨眼的工夫,儿子身上的痘消了,静子这天又送晓雅上幼儿园,班主任见了静子一拍脑门想起什么似的说:“糟,那天只顾和您开玩笑,忘了让您写请假条了!”静子吓一跳,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呢,就半真半假说:“幼儿园充其量只能算游击队,又不像上小学初中是正规军,犯得着写请假条吗?”班主任说您误会了,我是说有请假条可以退那几天的生活费呢,园里有规定,请假一周以上就退。静子男人跑生意,日子还过得去,自然懒得讨麻烦,静子就笑笑说:“谢谢,为几十元钱费趟力气不值得!”也是的,几千元都交过来了,谁还在乎这点蝇头小利。班主任却不这样认为,说好歹也是血汗钱吧,就算大水冲来的,也得下水去捞不是,这样您找园长说说,我再证明一下就成了,不过走两步路的事,就当健了身的。静子听班主任这样一说,反倒不好推辞,再者丈夫虽说挣点小钱,想想也真是血汗呢。静子就找了园长,好歹也算有过一面之缘,没费多大事就成了,真如班主任所说只不过多走两步路的事。
事儿过了也就过了,那天晚上静子陪男人到同学家做客,同学恰好就在幼儿园上班。酒至半酣时同学忽然问静子,“听说你们为儿子出水痘时期的生活费还找过领导,是吗?”静子一愣说:“是呀,班主任让找的,不然我还真不知有这规定呢!”同学就一点头若有所思样,“是这么回事呀!”静子感到奇怪就追问:“咋啦?”同学吞吞吐吐说,“也没啥,只是听幼儿园的几个老师说得挺难听!”末了同学见静子脸色不太对劲又补上一句,“算了,你也只当我没说,反正那几位都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只怕想私吞呢!”
静子对再上幼儿园送晓雅就没了兴趣,她怕碰上那几位老师亮晶晶的笑,静子总以为那笑容水嘟嘟的,像极了晓雅身上出痘时的水泡,莫名其妙地,她怕那笑容绽开后会蔓延出什么余病。静子男人无奈,只好整天亲自接送孩子入园离园。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的分析鉴赏,最正确的两项是
A.正所谓“母子连心”,静子感知到儿子要出天花,所以那些日子里心里老是无端地不踏实。
B.小说中的静子一家生活富裕,对几十元的生活费本不在乎,是在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静子才去找园长说明情况退款的。
C.晓雅的班主任在通知家长到校和告知病情时还和静子开玩笑,一点也不着急,表现了老师没有爱心,对生病的孩子不关心。
D.静子男人的同学饭桌上的无心之问,让静子感到不安,把小说情节推到高潮,也更加形象地体现了静子的性格特点。
E.静子找园长说明情况退回几十元生活费的举动是正确的,她不应该因为一些不善之人的言论而感到难堪。
(2)小说中的静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水痘”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通过今昔对比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
(2)唐朝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中提到江南景美人美的句子是“春水碧于天,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与张怀民一起在庭中漫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蜀道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夸张地写出星斗可触、让人神色惶恐的情形,突出了蜀道高峻的特点。
(3)猿在古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猿的叫声凄厉、哀婉、催人泪下,杜甫的《登高》中运用了此意象来表现變州秋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郦道元在《三峡》中也用“___________”写出了三峡中猿鸣的特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以轻舟快风表达了自己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石激荡、山谷雷鸣的巨响来渲染蜀道之凶险,进而得出了蜀道令人望而生畏的结论。
(3)秦始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的文化钳制政策,《过秦论》中体现这个举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认为猿猴极具灵性。猿类的叫声,常被诗人在诗词中借用,抒发作者悲伤的情感,比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表明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强调外物和个体生命也可以长久存在,这两句阐述了万物“变”与“不变”是相对的这一道理。
(3)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7)朽木不可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论语》)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纵笔三首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注】1099年,苏轼由惠州贬所再贬儋州,时64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首句写诗人处境寂寞,已成衰病老翁;次句以风吹“萧散”白须申述衰老。
B.《其一》从寂寞写到热闹,《其二》从热闹写到寂寞,都运用了借事抒情和细节描写。
C.《其二》写因州里官员出现,父老争相观看,而诗人自己独处寂寞,在斜阳中数路人。
D.《其三》用比喻生动形象写出米贵,诗人半月不得醉饱,看似夸张,却是写实之笔。
【2】组诗共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创作风格?在心境的展现方面,你最欣赏哪一首,请简要阐述。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国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甘茂曰:“王知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
甘茂言秦王曰:“公仲①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选自《战国策·韩二》,有删改)
材料二:
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秦未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为果乎?”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②。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轻与楚战。楚阴得秦之不用也,必易与公相支也。窃为公患之。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於,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公仲恐,曰:“然则奈何?”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齐、楚必委国于公。公之所恶者张仪也,其实犹不无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围。
(选自《史记·韩世家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公仲:当时任韩国相国。②张仪之故智:昔楚威王伐魏,张仪向秦献计,若援楚攻魏,魏败必导致楚、魏、韩的联盟,秦反受孤立;不如只出兵声援魏,让魏、楚大战,秦从中得利。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令使者A求救B于秦C冠盖D相望也E秦师不下F韩G又令H尚靳使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通“智”,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中的“知”意思相同。
B.“则伐秦之形成矣”与“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形”意思不同。
C.殆,大概。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钟山记》)中的“殆”意思相同。
D.“窃为公患之”中的“患”与成语“人满为患”中的“患”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太后认为,韩国的使者来了那么多,只有尚先生的话说得有道理,秦国解救韩国的危难要耗费巨大,自己要得到一些好处。
B.虽然尚靳站在秦国立场上陈述理由,但秦国仍没有出兵,韩王又派张翠出使秦国,面对秦国甘茂的问话,张翠表现得很镇定。
C.针对是否援救韩国这一问题,甘茂向秦王分析不去救援的后果,让秦王自己权衡利弊,最后说服了秦王,秦王派兵去援救韩国。
D.公孙昧不仅将秦王的做法全部告诉了韩国相国公仲,还献计于公仲,但公仲认为公孙昧是秦王派来的,最终还是没有相信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
(2)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於,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
【5】有人认为,针对如何解雍氏之围,张翠和公孙昧的劝说都极富说服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5、有人说,宝贵的东西是无法分享的,一旦分享,即会有所损失。也有人说,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