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孝(tì) 火(wēn) 藏(yùn) 六艺经(zhuàn)

    B.肉(tǎn) 养(gōng) 颈(wěn jǐnɡ) (yǎo)无音信

    C.琴(sè) 阿(yú) 车(niǎn) 浅尝止(zhé)

    D.洿池(wū) 橹(qiáng) 句(dòu) 金铁马(gē)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深刻地写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过程,广泛地暴露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腐朽和罪恶,客观地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B. ·亨利的大部分短篇小说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亨利式的结尾的特点是结尾峰回路转,出人意料。

    C. 苏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

    D. 海因里希·伯尔,德国作家,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志精神,因此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

  • 3、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B.再次遇到朋友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B.“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C.任何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不得非法使用、收集、加工他人个人信息。

    D.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了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红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法律法规的制定重要,公民是否将法制内化于心,是衡量一个社会法制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对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培育法制精神,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的完善,着力在规则意识、权利义务统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加以强化,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价值观建设,使法制精神浸润人心。

     

     

     

     

     

     

     

    A

     

    虽然

     

     

     

     

    不仅

     

    还要

     

    B

     

    固然

     

     

     

     

    不仅

     

    还要

     

    C

     

    固然

     

    可是

     

     

     

    如果

     

    那么

     

    D

     

    虽然

     

    可是

     

     

     

    或者

     

    或者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 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 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 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对权贵的蔑视、对个性自由的向往。

    (2)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后,“我”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忍不住诉说自己的遭遇。

    (3)《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此类将水与愁相结合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1)《爱莲说》中表达作者欣赏莲花独立于世,不与世俗者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写出了箫声超强的感染力。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养成“______”的习惯,精神就会自然得到提升,那样就能达到“______”的境界。

    (2)李密在《陈情表》中化用“结草衔环”典故写下“____________”两句,深切地表达对陛下同意自己供养祖母的报答之情。

    (3)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啼声清脆而短促,古代文人常借此表达情思,如李商隐《锦瑟》中“______”一句寄托思念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一句抒写内心的悲苦。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君主提出了“十思”的具体要求,其中,以江海河流为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与成语“网开一面”有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2)王维的《山居秋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表达自己隐居山林的愿望。

    (3)古诗词在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思时经常以“窗”为视角,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唯有长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4)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观猎》)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8)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六)

    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1】

    注释:【1】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说自己在东皋种苗,禾苗长势喜人。

    B.“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一个“聊”字也透露出诗人的百无聊赖。

    C.“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正是下文“素心”的具体内容。

    D.“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期盼。

    【2】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不违本心的愿望。

    C.两首诗描写的田园画面,都富有生活气息,让人感觉祥和安宁。

    D.两首诗都写到了诗人的田园劳作,暗含了劳动的愉悦。

    【3】“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这两句诗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这两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起居舍人微言之子也。徽言卒时,季宣始六岁,伯父敷文阁待制弼收鞠之。从弼宣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喜从老校、退卒语,得岳、韩诸将兵间事甚悉。年十七,起从荆南帅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溉。溉尝从程颐学,尽以其学授之。季宣既得溉学,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靡不研究讲画,皆可行于时。金兵之未至也,武昌令刘绮镇鄂渚。季宣白绮,以武昌形势直淮、蔡,而兵寡势弱,宜早为备,绮不听。及兵交,稍稍资季宣计画。时江、淮仕者闻金兵且至,皆预遣其奴而系马于庭以待。季宣独留家,与民期日:“吾家即汝家,即有急,吾与汝偕死。”民亦自奋。县多盗,季宣患之,会有伍民之令,乃行保伍法,五家为保,二保为甲,六甲为队,因地形便合为总,不以乡为限,总首、副总首领之。官族、士族、富族皆附保,蠲其身,俾输财供总之小用。守计定,讫兵退,人心不摇。枢密使王炎荐于朝,召为大理寺主簿。时江、湖大早,流民北渡江,边吏复奏淮北民多款塞者,宰相虞允文白遣季宣行淮西,收以实边。季宣为表废田相愿照复仓肥三十六圩立三十三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工授田领牛及思器爸种各有差廛其家至秋及止凡为户六百八十有五,分处合肥、黄州间,并边归正者振业之。季宣进言日:“近或以好名弃士大夫,夫好特为臣子学问之累。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帝称善,恨得季宣晚,遂进两官,除大理正。自是,凡奏请论荐皆报可。以虞允文讳阙失,不乐之。居七日,出知湖州,改知常州,未上,,年四十。季宣于《诗》、《书》、《春秋》、《中庸》、《大学》、《论语》皆有训义。其杂著日《浪语集》。

    (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九十三》)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

    B.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

    C.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

    D.季宣为表废田/相原隰/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授屋/以丁授田/颁牛及田器谷种各有差/廪其家/至秋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征召称“征”,三公以下征召称“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的制度,其意与“举”不同。

    B.乡遂,西周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乡”是贵族居住之地,“遂”为平民居住之所。国都及其附近地方划为若干乡、遂。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大理寺主簿”是官署中最高长官,主管文书办理事务。

    D.卒,士大夫死称“卒”,古代讳称的等级很分明,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薛季宣自幼好学,涉猎广泛。他幼年时就向各阶层的人民了解军事、强国等谋略,辅佐袁溉时又师从大儒程颐系统学习。

    B.薛季宣英勇无畏,保家卫国。金兵将至,众大臣都随时准备独自逃跑;只有薛季宣誓与人民坚守,鼓舞了人民的士气。

    C.薛季宜一心为民,安定一方。盗贼横行他忧心如焚,组织乡民抵御,遭逢大旱,他又收留、帮助流民让他们重振家业。

    D.薛季宣见地不凡,学识渊博。辅佐刘绮时他出谋划策;他还向皇帝谏言,深得器重;他研究、解释儒家经典,著书立说。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弼宦游,及见渡江诸老,闻中兴经理大略。

    (2)人主为社稷计,唯恐士不好名,诚人人好名畏义,何乡不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