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而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B.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一幅幅用真情渲染的美丽图画。
C.要是你能够让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
D.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新词不断涌现,像网虫、黑客、粉丝、奥利给等。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1)蒋欣模仿金星老师的表演真是_________,让大家不时捧腹大笑。
(2)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___________了。
(3)这部_________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惟妙惟肖 不攻自破 得天独厚
B.栩栩如生 不攻自破 匠心独运
C.栩栩如生 迎刃而解 得天独厚
D.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匠心独运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31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
B.2015年,在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C.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D.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4、下列选项中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行李之往来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④大行不顾细谨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A.①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⑤⑦
C.②③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网上出现了代办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一旦你往犯罪分子寄给你的信用卡里汇入现金后,这些钱就会马上被分流到多张信用卡里并被人取走。
B.满足群众是深化改革的初心,群众自然也是改革效果的评判者,因而,群众满意与否将最终成为判定一切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C.在布达佩斯的老城区,私自改建被严格禁止,即使是保护级别最低的建筑,每一次改造也都需要文物部门的审批,而且审批程序极其严厉。
D.为了避免老人因长时间无人探视在家发生意外,青岛市市南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针对独居和生活困难的老人的“免费送奶”探视服务项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争吵两千年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谜
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备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耐人寻味的是,今古文之争长达两千余年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
本文的“经”即指儒家经典部分,古老的经书内容深奥,主要靠经师的传授得以流传。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经学。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秦初,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认可的统治思想,可是,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由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属当时代的“今文”,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
从表面来看,今古文经学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特别在西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他们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把经书说得神乎其神,古文学派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但却反对讲灾异谶纬,注重实学。
汉代的今古文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尖锐。西汉时期,今文经学盛行,王莽改制失败后,东汉光武帝又废古文经倡今文经,但古文经仍在民间有相当的影响,随着今文经学研究的日渐走向繁琐,其影响也日益衰退。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并压倒今文经学。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堪称大师级的古文经学家,值得一提的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本是马融的高足,属古文经学派,但他不拘泥于师说,也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古文经学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在西汉时期,受政府支持,属于官学。古文经则是“在野巨儒”的私学。古文经学也要想争为官学,以期取得与今文经学相对等的地位,从而打破今文经学家垄断学术乃至政治舞台的局面,这自然为今文经学家所不容。在这里,今古文经学之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而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的延伸。
东汉以后,今古文经学之争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学占据优势。宋代,以怀疑而著称的“宋学”兴起,宋学一反古文经学的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这一时期,正统的古文经学告衰。明代,经学进一步衰落。清代前期,古文经学复兴,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而达到全盛时期。嘉庆、道光年间,古文经学进入尾声,今文经学却又兴起。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他们吸取了汉代今文经学派主张改制的思想,极力提倡今文经学。随着清王朝的覆灭,长达两千多年的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
【1】下列对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古文经学之争是始兴于汉代的一场派系斗争,它在儒学内部进行,长达两千多年,终止于清王朝的覆灭。
B.今古文经学之争表面上看,主要表现为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
C.今文经学把经书说的神乎其神,解经时专门喜欢讲谶纬灾异,生硬地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用神学迷信羁绊人们,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喜好。
D.今古文经学之争发展到汉代,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里的延伸,这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
【2】下列理解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经学”,就是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儒家经典深奥,经师们在讲授时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传授,使得人们对经书的理解各有不同。
B.“文”就是记载经典的文字,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靠经师口授相传,他们记载经书所用的文字, 就是今文,之前的都是古文。
C.今文经学在汉代属于官学,古文经学是私学,到了宋代,一反古文经学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的“宋学”取代了正统的古文经学。
D.到了清代,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极力主张今文经学,他们吸取了其改制的思想,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古文经学之争旷日持久,如果只是学术流派之争,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政治斗争,就值得我们对这段两千多年的历史进行反思,可见历史上的其他学术流派的争论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政治因素。
B.虽然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不断完善古文经学,使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但在今古文经学之争中,两种学派也是不断相互借鉴吸收的。
C.秦始皇当年大搞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才促成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诞生,所以说,是秦始皇造就了今文经学。
D.今古文经学之争的进程中,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成的变化时起时伏,特别是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
(2)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提倡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3)唐人诗中常用“杜鹃”这一意象来表达凄伤之情或眷恋故土之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我決起而飞,______,时则不至。(庄子《逍遥游》)
(3)位卑则足羞,______。(韩愈《师说》)
(4)酾酒临江,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6)水何澹澹,____。(曹操《观沧海》)
(7)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虽令不从。(《论语》)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______执子之手,。(《诗经•邶风》)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4)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8)_______,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3)《逍遥游》中,宋荣子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出了超然的态度,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从蜩与学鸠的视角运用反问的语气对大鹏远飞的意义进行否定的句子是“_____”;从斥鴳的的视角运用反问语气嘲笑大鹏高飞的句子是“_____”。
(2)自从屈原的诗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出现“木叶”这一意象,它在后人的诗歌创作中就不断出现并得到发展。如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 。”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道自己借书回到客舍,因寒冷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在“ _______,______”之后,状态才有好转。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中常出现“时”“空”对举的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
(2)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
(3)“离愁”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离愁中有对相聚的殷切期盼,正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水孤舟
梁栋①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①梁栋,咸淳四年进士。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开头两句写“水”,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骤雨初歇,积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
B.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景中有情。“洲”之“孤”与“舟”之“小”,可见诗人的凄苦孤寂,气氛幽冷而低沉。
C.颈联中“坐见”即坐视,无可奈何之意;“空”有徒然之意,这一“坐”字和“空”字,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绝望和愤惋。
D.结尾一句“鸥鸟”用典,写出作者不再以世事为怀的决心,与杜甫《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法相同。
【2】有人说此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原 道
(唐代)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①为仁,孑孑②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③。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栗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①煦煦:和蔼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②孑孑(jié):琐屑细小的样子。③六:指士、农、工、商,加上和尚、道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之小仁义小:轻视
B.其所以为圣一也一:相同
C.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胥:沦落
D.庙焉而人鬼飨##dot## 飨:祭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善假于物也
B.惟怪之欲闻 树之以桑
C.今之为民者六 乃使其从者衣褐
D.将以有为也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
B.“原道”,即探求道之本。韩愈认为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肯定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治世主张,对当时有现实意义。
C.文章开篇,指出“道有君子小人”之分,“德有凶有吉”之异,指出老子“坐井观天”“其见者小”的原因是“小仁义”“非毁之”,从而非难了老子的道德说,逻辑推理极为严密。
D.选文多用排比句式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既增强了文章的磅礴气势,又把儒道与佛老,孰是孰非,孰优孰劣的问题阐述的一清二楚,不容置疑。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2)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15、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莱昂纳多.科恩(加拿大吟游诗人)
心灵就像一面镜子,有了裂痕,镜子里的风景也就扭曲了。 ——网友
一切都会有麻烦,一切感情都会有裂痕。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输了,大不了从头来过。 ——陆琪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