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教师能不能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直接关系着一代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着千千万万家庭的未来生活。
B.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精确控制下,天宫二号于16日成功实施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C.根据传统国培项目规划,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与人数,让更多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有机会接受更多更丰富的文化教育。
D.《抗日战争》将丰富庞杂的史料和实地采集做精心的裁选,在力求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学化的叙事,笔触细腻。
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江东”通常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如《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B.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也就是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说的“三更半夜”本指夜半时分,即1点到3点。
C.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广陵”指的是南京。
D.阴历每月十五称“望”。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B.服装的得体与否,也能体现人的线条美、气质美,显示出青春活力。
C.这几年,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D.政府必须有效地保护每个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为宪法规定“国家尊重人权”。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
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
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
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
A. ⑤②③①④
B. ④①③⑤②
C. ⑤①④②③
D. ①③④②⑤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再塑生命的人》写的是海伦•凯勒的启蒙老师莎莉文小姐。海伦•凯勒曾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B. 老舍,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济南的冬天》《故都的秋》。
C.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豪放,如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
D.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醉翁亭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外卖餐饮以其快捷、实惠、新潮等特点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市场潜力巨大。以浙江省为例,2014年,陆续接入饿了么、百度、美团这三家外卖平台。4年来,餐饮商户数、点餐量、销售总额均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14年,入网餐饮商户仅为3.1万家、点餐量总数1940万份、销售总额6亿元,2015年分别增加到8.8万家、6390万份、21亿元,2016年又增加到14.4万家、2亿份、76亿元,2017年底提供在线服务的餐饮单位更是突破19万家,点餐量总数突破3.4亿份,销售总额已突破160亿元。这4年,入网商户、点餐量、销售额每年均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
据三大外卖平台数据统计,点餐人群中白领占6成,其中多数白领平均每周点餐4到7次。而白领也是外卖行业的高消费客户,外卖销售总额超八成来自白领。
材料二: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美食,对用餐者来说确实便利许多。但与此同时衍生的问题也同样值得注意,无数的塑料餐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外卖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又一次抬头,外卖垃圾“围城”的现象日趋严重。据三大外卖平台数据估算,2017年全年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3亿人左右,而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总和在2000万单左右。那么,这将带来多少白色垃圾?
假如以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的面积,铺满168个足球场。而另一方面,餐盒的数据也是触目惊心,有环保组织计算平均每单外卖消耗约3个餐盒(杯),每天约产生6000万个废弃餐盒(杯),按照一个外卖餐盒5厘米高度计算,一天的外卖餐盒使用量堆起来可达到330多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外卖餐盒材质多为PPS(聚丙烯),因其具有无毒害、耐高温、重量较轻等优势,所以被外卖打包广泛使用,而其不易降解的特性却给垃圾处理带来了难题。这些被废弃的塑料餐盒和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
材料三:
对很多餐饮企业来说,使用塑料餐盒也是无奈之举。有业内人士称,中餐食物多含汤水、油脂,使用塑料餐盒盛放更合适一些。虽然目前也有餐饮企业使用纸盒等包装,但大多数可降解餐盒并不适合中餐,容易渗水渗油、使米饭粘连,难以被消费者接受。此外,餐盒成本也是餐饮企业的考量因素 。
其实,目前外卖使用的塑料餐盒并非“一无是处”,大多数塑料餐盒都印有可回收物标识,可以通过垃圾回收的流程,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但大多数消费者用完餐后,直接就把餐盒扔掉了。即使餐盒里有剩菜剩饭,也大多一“盖”了之。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给外卖垃圾回收带来不少麻烦。
即便进入到垃圾回收流程,外卖餐盒的回收价值也并不高。塑料回收价格低、再资源化成本高,回收者一般不愿捡满是油污的外卖餐盒。不易降解也不易回收,塑料餐盒只能被当做垃圾处理,无论填埋还是焚烧,这些“白色垃圾”都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寻找其替代品一直是业内人士努力的方向,但因为种种原因至今仍未实现。
材料四:
造成外卖垃圾“围城”的现状,原因在于外卖垃圾治理主体缺失:店家只管做、平台只管卖、小哥只管送、订餐者吃完就往垃圾桶里扔,最后外卖垃圾就成为了社会的负担。这显然不符合“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保护基本原则。要从根本上解决外卖垃圾问题,就要让相应的责任主体切实担负起处理外卖垃圾的责任。
要尽快推动美团外卖、中国烹饪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数十家餐饮外卖品牌共同发起的《绿色外卖行业公约(绿色十条)》真正落到实处,让快餐业使用绿色餐具成为常态。从源头治理的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塑料餐盒的生产者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可以通过征收环境污染税的形式来实现。
当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适时制定外卖餐盒标准。中国贸促会商业分会和百度外卖共同起草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9月1日将正式实施,但这一规范并不具有强制性,也没有将外卖餐盒标准列入其中。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这一规范今后有必要上升到法规乃至更高层面,并且需要将外卖餐盒标准予以明确,使绿色餐具成为外卖的标配,而不是可选项。这样的话,外卖是否环保就有了具体的监管标准。不然,即便将来明确了由谁来监管,监管也无处发力。只有标准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外卖也就不能只图“一时之快”了。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联网餐饮外卖业发展迅速,市场交易规模上升空间大,2017年较2016年交易额实现了翻番。
B.从材料二可知,外卖塑料外包装使用量大、外包装材质不易降解、消费者环保意识不强是外卖行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C.从材料一可知,白领是外卖行业主要客户群,也是外卖行业高消费的主力军,外卖营业额的绝大多数由他们贡献的。
D.从材料三可知,快餐企业普遍使用塑料餐盒,一是因为其它材质的外包装大多不适合中餐,二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网络外卖餐饮因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而出现快捷、实惠、新潮等特点,使外卖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B.用于外卖的PPS材质餐盒因具有无毒害、耐高温、重量较轻等特点而被餐饮企业广泛使用,但其不易降解的特性却被餐饮企业忽视。
C.大多数塑料餐盒是可以回收的,只要我们消费者不再将塑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搭”,就可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D.外卖垃圾治理主体缺失,餐馆、网络平台、快递小哥和消费者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环保责任,使得外卖垃圾成为社会负担。
【3】综合以上材料,就如何有效解决外卖垃圾“围城”问题,提出了几条建议。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言之必可行也。_________,无所苟而已矣。(《论语》)
(2)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本图宦达,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4)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5)红藕香残玉簟秋。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写出了秦国统治者肆意搜刮、挥霍民财的行为。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叙写他早年求学时衣食住行等方面皆不如他人,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却表达了他以苦为乐的勤奋精神。
(3)古代文人“多托酒以将意”,常在诗词中借“浊酒”这一意象表达复杂的愁情,如“___________ ,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_______。 (《蜀相》)
(2)防民之口,_________________。(《国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4)奇文共欣赏, 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5)_____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6)仰不愧于天,_____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上》
(7)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 _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论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呼吁当权者能够不拘一格、任人唯贤。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3)“狼山、黑山、关山”自古即与边疆战事有关,唐诗中有很多有关这些意象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生死角度表达了追求真理的决心。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在《赤壁赋》 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 ______”。
(2)《论语》 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渡江云·山阴久客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张炎①
久客山阴,王菊存问予近作,书以寄之。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②,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长疑即见桃花面③,甚近来、翻致④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注】①张炎:南宋词人。祖籍陕西凤翔,南宋灭亡之后,长期漂泊。②禁柳:南宋都城杭州旧苑中的柳树。③桃花面:艳美如桃花的面容,即美人面。此处指意中人。④翻致:反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题目点明了季节、词人生活概况及思想感情,词人久居在外,因睹春景而生思乡之愁。
B.上片前三句“倚楼望极”所见,景色壮观,颇有气势,但“暮”字使画面蒙上了淡淡的愁绪。
C.“想”表明转入虚写,“新烟”两句,想到西湖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想到旧居之适。
D.下片前四句既有对愁怀的直接坦露,又借“断梗”“疏萍”等意象来间接传达愁情。
【2】本词最后“长疑即见桃花面”及以下的几句,逐层深入地表达了词人的愁绪,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 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 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B.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C.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D.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专门用于官吏向上级或者帝王陈述请求或建议。
B.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古代对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有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参与军务,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担任官职,参与了很多军事机密;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
C.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D.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作为“00后”中学生,看到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以哈六中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就上述内容,对全体学生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