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相关部们要坚持人民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乡村文艺积极、健康、向上发展。
B.修改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完善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即商业秘密的情形、使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体范围,强化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反业权需行为的法系现安,又体现了人类普遍性价值观,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为人类其他文明体所认可和接受。
D.党员干部在私下时、细微处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纪律定力,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体现了自律境界的高低。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曹雪芹以前,没有人做过自叙传性质的小说。曹雪芹虽然勇敢地创始了,却也不敢 ▲ 说是自叙;所以他在第一回中吞吐含糊 ▲ 了空空道人和“石头”上的故事。因为他的第一回语意吞吐含糊,而中国向来又没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于是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 ▲ 地用心思:或谓此书为政治小说,有民族主义的排满思想;或谓贾宝玉影射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或谓此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
A. 明目张胆 假托 含沙射影 B. 彰明较著 假托 转弯抹角
C. 彰明较著 假借 转弯抹角 D. 明目张胆 假借 含沙射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到了宁波,结束一天的工作。我特意赶往东钱湖,感受渔民们独树一帜的生活和对客人的热情,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愉悦。
B. 小周早晨还说双休日与我们一起去登山,吃晚饭时却变卦了,说他双休日有特殊事要办,他的朝令夕改让大家很不高兴。
C. 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特点是见物不见人,让人防不胜防,而在诈骗活动中上当受骗最多的是老年人和涉世不深的青少年。
D. 总经理上任之后,对公司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初步调整,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而已,他还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公司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负:依仗
B.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当:把守
C.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假:借助
D. 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族:众多
5、在句子中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 )毕竟不是大海,( ),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A.那么 但 虽然 可是
B.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C.因此 即使 但 并且
D.因此 那么 虽然 并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惟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红楼》文化有“三纲”:一曰“玉”,二曰“红”,三曰“情”。
先讲“玉”纲。雪芹之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这块石头,经女娲炼后,通了灵性——即石本冥顽无知之物,灵性则具有了感知能力,能感受,能思索,能领悟,能表达,此之谓灵性。灵石又幻化为玉,投胎入世,衔玉而生——故名之曰“宝玉”。宝玉才是一部《石头记》的真主角。一切人、物、事、境,皆围绕他而出现,而展示,而活动,而变化。中华先民经过长期的品味,了解了玉的质性品德,冠于众石,堪为大自然所生的万汇群品的最高尚最宝贵的“实体”。“玉”在中华词汇中是最高级的形容、状词、尊称、美号。比如,李后主说“雕栏玉砌今犹在”,是建筑境界的最美者。称赞人的文翰,辄曰“瑶章”,瑶即美玉。周郎名瑜,取譬也是美材如玉。称美女,那是“玉人”“玉体”“玉腕”“玉臂”……“玉”在吾华夏文化传统中,总是代表一切最为美好的人、物、境。
次讲“红”纲。《石头记》第五回,宝玉神游幻境,饮“千红一窟”茶,喝“万艳同杯”酒,聆《红楼梦曲》十二支——故《石头记》又名《红楼梦》。宝玉所居名曰“怡红院”,他平生有个“爱红的毛病”,而雪芹撰写此书,所居之处也名为“悼红轩”。“红”是七彩之首,是美丽、欢乐、喜庆、兴隆的境界气氛的代表色。过年了,千门万户贴上春联,那是一片红。结婚了,庆寿了,衣饰陈设,一片红。不论哪时哪地,只要有吉祥喜庆之事,必然以红为主色,人们从它得到欢乐和美感。它还代表鲜花,花有各种颜色,但人人都说“红花绿叶”。而人之中,“红”就属于女性了,“红妆”“红袖”“红裙”“红颜”“红粉”……都是对女性的代词与赞词。
后讲“情”纲。雪芹在开卷不久即大书:“此书大旨谈情。”石头投胎,乃是适值一种机缘:有一批“情鬼”下凡历劫,它才被“夹带”在内,一同落入红尘的。《红楼梦曲》引子的劈头一句就是“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须知,那情痴情种,不是别个,正指宝玉与雪芹。“情,人之灵性的精华也。”儒教不敢多谈“情”,把人的真情装襄在伦常、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服饰”箱框里,而曹雪芹则把这“情”从那箱框里“释放”出来,并且赋以更新、更高、更大的精神文化涵义和容量,比那更真、更善、更美。雪芹写书的动机与目的,绝不会是单为了一男一女之间的“爱情”的“小悲剧”(鲁迅语也),他是为“普天下女子”(金圣叹语式也)痛哭,为她们的不幸而流泪,为她们的命运而悲愤。这是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级的博大崇伟的深情。
石能通灵,化玉,化人,这是物质进化的象征,物质进化到了高级阶段,就产生了“心”“灵”,即“通了灵性”,有了感情。我们应当理解,雪芹为何这等地重玉、重红、重情。对此如无所究心措意,即以为能读《红楼》,讲“红学”,那就是一种空想与妄想了。
(节选自周汝昌《红楼十二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华夏文化传统中,“玉”这一词汇总是代表一切最为美好的人、物、境。
B.宝玉平生最是“爱红”,大观园里有“怡红院”,其居处又名为“悼红轩”。
C.《红楼梦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一句的情痴情种正是指宝玉。
D.石能通灵是一种进步思想,石化玉、化人,象征着物质进化到了高级阶段。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此文正是从“文化”这一独特角度展开论述的。
B.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开头提出《红楼》文化有“三纲”,然后横向展开论证,最后作结。
C.文章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既有结合原著的引述,又有他人评语的借用,还有广博的文化印证。
D.文章借雪芹为何重玉、重红、重情的剖析,论证了《红楼梦》“重人”“爱人”“惟人”的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一切人、物、事、境,皆围绕宝玉而出现,而展示,而活动,而变化,因此宝玉才是《石头记》的真正主角。
B.曹雪芹对儒教的反叛表现在为“情”赋以更新、更高、更大的精神文化涵义和容量,且更真、更善、更美。
C.雪芹写书的动机与目的是为“普天下女子”痛哭、悲愤,这是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级的博大崇伟的深情。
D.如果不解雪芹为何这等重玉、重红、重情,却以为能读《红楼》、讲“红学”,那是一种空想与妄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筵席上乐器繁多,将士们开怀畅饮,表现送别的热烈与隆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用“五壮士开山”的神话交代蜀道来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出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喜欢以“酒”寄托情感,表达人生感慨,杜甫和苏轼分别在《登高》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来以酒寄情。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理想现实对比,说明空有一番壮志却不做好准备是不可能实现的。
(3)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互文指“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即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通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绘出了蜀道剑门关的山势高大雄峻,用极尽夸张的修辞侧面突出了地势的陡峭和险要。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了边疆将士因天寒地冻弓僵衣冷的情状,随后着力描写了沙漠冰封、云朵昏暗的自然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唐太宗如果担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_______________”,如果担心邪恶之人说坏话陷害别人,就要做到“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3)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强调了民心对巩固秦朝政权的重要性。
(2)《琵琶行》中白居易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之后,发满腔迁谪之感,抒同病相怜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 江①
杜 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②。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②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该句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词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D.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于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理宗淳祐三年二月,以馀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尝作长短句,谒淮东制置使赵葵。葵壮之,留置幕府,俾帅舟师,溯淮,入河,抵汴,所向有功,累推淮东制置副使。入对,言:“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偏则必至于激,文、武交激,非国之福。”帝曰:“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可独当一面。”乃授四川宣谕使。至是,加制置使,知重庆府。
玠至,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士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所在州郡,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才而任。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播州冉琎冉璞兄弟,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皆不至。闻玠贤,兄弟相率诣谒。玠宾礼之,馆谷加厚。居数月,无所言,玠乃更辟别馆以处之,且常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馀,请见玠,屏人曰:“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胜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璞为承务郎,权通判州事,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命下,一府皆喧然同辞以为不可。玠怒曰:“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
秋七月,馀玠卒。蜀人莫不悲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馀玠守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B.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C.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D.方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粗人/斥之为哙伍/愿陛下视文武之士为一/勿令偏/有所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狄,西部被称为戎,东部被称为夷。
C.阃帅,指中央最高军事统帅。《清史稿·礼志九》中提到:“至直省讲武,则以督、抚、提、镇为阃帅,岁季秋霜降日,校阅演武场。
D.权,暂时代理官职。古代表示兼、代官职的还有领、摄、判、行、守、署等。其中领是本官兼低职;摄是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馀玠拜见赵葵,得到赵葵认可,被赵葵留下指挥军队,建立功绩,做了赵葵的副手。
B.馀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贤名远播,收到了成效。
C.在馀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馀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玠大喜,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2)城成则蜀赖以安。不成,玠独坐之,诸君无预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守仁认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西南联大老校长蒋梦麟说过,“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是学校教育的独属阶段,而是伴随着一个人终生的过程。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应该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自觉道德追求。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自己的成长,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