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吐鲁番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戊戌变法后,梁启超发表了大量作品,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执牛耳者,他的研究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②老王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相机,那是因为他要及时拍下那些白驹过隙的瞬间。

    ③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④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⑤古代君王或自以为圣哲,常固执己见,师心自用,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

    ⑥在南海问题上,作为域外国家,日方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停止对中国指手画脚,更不要总是跟在某些国家后面做不利于维护地区稳定的事情。

    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C.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出,古代指京官外调,如《张衡传》中“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名为“出官”,实为被贬谪。

    B.奏,指臣子上奏给帝王的文书,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表,常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如《陈情表》《出师表》等。

    C.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中国文化中的“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礼记》五部儒家经典著作,而解释经书的著作称为“传”,如《左传》。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希望通过旅行带给孩子有别于耳提面命的学习方式,为他营造情境,给他面对不同考验与人格养成的机会,好让他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②为了写好博士论文,韩春雨遍查文献,寻章摘句,费尽了心思,最终使论文的观点新颖并有一定的创见,论文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③9月28日,各级政府领导和国际组织相关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2017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

    ④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⑤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⑥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即“三新”经济。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新技术应用产业化直接催生的新产业、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等;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具体表现为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经营活动等;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具体表现为将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把硬件融入服务、提供消费、娱乐、休闲、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等。

    “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新经济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称。

    (摘编自《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兴起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发展壮大》,《人民日报》2020年 07月29日)

    材料二:

    当前,中国经济已从过去简单的投资拉动向创新和效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三新”经济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正是这种积极转变在企业层面的显现。“三新”经济新在哪儿?它是数字技术和中国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高度融合的产物,而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更进一步增加了融合的速度和深度。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数字技术的进步,让更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可能,彰显了中国企业主动求变的勇气和魄力,回应了市场对高质量发展的呼唤。把“三新”转变为持续的发展新动能,绝不能只局限于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而应该着眼于民生,聚焦于利用科技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材料三: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15日对外公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通过19项创新支持政策,加快数字经济15种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根据《意见》,在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方面,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在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方面,积极培育新个体,支持自主就业,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

    (摘编自《加快15种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20年07月16日 )

    材料四:

    “三新”经济的发展需要融合多方力量,这也意味着要提供更为自由、包容、完善的市场环境,促进“三新”经济发展。

    “三新”经济的发展与传统行业准则和规章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各地政府与有关部门要紧跟时代步伐,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工具,适时调整有关规章制度,以适应“三新”经济的发展。

    张立群指出,着力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推进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将有力助推“三新”经济的成长、成熟和壮大,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未来更为宽松、自由、包容的市场环境下,‘三新’经济发展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其为GDP带来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摘编自《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三新为中国经济添活力》,《经济日报》2020.7.10)

    1下列对“三新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新经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是国家当下鼓励并大力扶持的经济活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B.“三新经济”是数字技术和中国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产物,很多商家抓住数字技术赋予的机遇,开启了中国式创新。

    C.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属于线上服务新模式,这些领域创新,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是会被线下服务所替代。

    D.三新经济已经成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很多商家依托互联网与技术创新和应用,顺应产品或服务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开展了新型经营活动。

    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向创新和效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C.我国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自主就业,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大力发展微经济。

    D.作为蓬勃的新生力量,在任何市场环境下,“三新”经济发展都将得到更好更快的进步,也会为GDP带来越来越大的贡献。

    3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让“三新”经济获得长足发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抱恨自己生活多艰、又忧国家多难双重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对当时文人耻于从师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在中古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一句运用叠词描写了船在水面上轻轻飘荡前行的景象:“__________”一句则运用叠词描写了水流细微的景象。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3)姜夔在《扬州慢》中用对比手法借扬州街道写出盛衰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由泰山俯瞰所见的夕阳美景图。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______”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琵琶时的婉转流畅;用“________”一句,写出了琵琶女在京城演出时,观众打拍应和的热闹场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的《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很有画面感地写出秦的贪得无厌,秦的贪欲让人无法真正睡安稳。

    (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3)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中经常以“玉”字入诗,承载诗人的诗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写出《赤壁赋》中不争名夺利,遵循自然法则,任其自然的两句: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琵琶女弹奏的音乐达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①角鹰:鹰头顶有角毛微起,谓之角鹰。②幽朔:幽燕之地,地处北方,故云。③贪愁:但愁。④掣臂:鹰多缚于猎人手臂上,遇有猎物,鹰便挣脱丝绦飞去,称为掣臂。⑤左绵:涪水在绵州的右面流过,故称绵州为左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C.“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嫉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注】病钩,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曰: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武安君死。五月赵亡。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乎,司空马!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注】繓:指武安君,李牧名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B.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C.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D.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称,指崤山以东,战国七雄除秦国外,其他六国都在崤山以东。

    B.刀笔,古人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刮去错字,后以刀笔称公文,文中指管公文的官吏。

    C.“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与“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悉”含义相同。

    D.“王觞将军”中的“觞”与《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的“觞”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马认为秦国攻打赵国时既担心赵国境内守卫,又唯恐其他诸侯国前来救援,所以如果赵国以一半国土贿赂秦国,秦国必然接受并退兵。

    B.司空马请求获得赵国的兵权,带领赵国军队抗击秦军,但没有获得赵王的允许,司空马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就向赵王请求离开赵国。

    C.司空马认为武安君是赵国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但赵王听信谗言,因此武安君的悲剧命运无法逆转,契合《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说法。

    D.韩仓以武安君向赵王敬酒时手握匕首为由宣其死罪,尽管武安君为自己辩解称那是自己因病而用木头做的假臂,依然无法摆脱被赐死的命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衔赂以自强,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2)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嫉贤妒功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以学长的身份于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20多年的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怀疑的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学者徐贲撰文《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评论观点:“怀疑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所有的‘信仰’,都必须建立在一些具有恒久而普遍意义的价值之上。人们只有确信这些基本价值,即使在现实生活中眼见无数糟蹋、破坏这些价值的行为,但仍然对这些价值坚信不疑的时候,他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具备了信仰。”

    请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