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克苏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喜剧有时也被称为滑稽剧,                                                          ,或者说,是一种严肃的喜。

    ①滑稽剧源自人们生活中的小错误,不成功的事情,而喜剧却源自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表现旧的、假的、丑的、恶的一方的失败的本质

    ②滑稽剧主要是善意的戏谑、讥讽和批评,喜剧却是毫不留情地揭露、批判和犀利、辛辣、痛快地嘲讽

    ③因而会引人发笑

    ④但喜剧与滑稽剧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⑤因此,喜剧比滑稽剧更具严肃性

    ⑥这是因为喜剧中存在着滑稽剧因素,如行为或语言的乖僻、夸张、倒错、变形及明显的虚假和假作        

    正经、自相矛盾等

    A.③④⑥①②⑤

    B.⑥③④①②⑤

    C.⑥④②③①⑤

    D.③⑥④①②⑤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A.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B.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C.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D.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 3、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

    B.人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环境优于自己。

    C.我们现实中面对面却不知相距多远。

    D.有对比才有差别,有比较才能鉴别

  •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中,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   的呐喊声中,郎平扣下了▲   的关键一球,中国女排自1979年首次称霸亚洲以来,取得了更辉煌的战绩!中央电视台体育解说员叫响了郎平的绰号“铁榔头”,这一绰号也就此▲  

    A.振聋发聩  卫冕  流传 B.振聋发聩  夺冠 留传

    C.震耳欲聋  夺冠  流传 D.震耳欲聋  卫冕 留传

  • 5、下列对相关作家作品信息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六一居士、东坡居士、香山居士,都是北宋诗词作家。

    B. 林黛玉、翠翠、科瓦连科,这些人物的性格一个比一个开朗。

    C.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都选自“前四史”之中。

    D.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春秋》《孟子》并称“四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初文景时期,文景二帝继续行黄老无为之术,奠定了西汉国富民强的物质文化基础,揭开了武帝盛世的序幕。

    高祖统一,百姓得离战争之苦,然而,“马上逆取”政权的君臣们,却不得不面对满目疮痍而人心思定的汉初天下。对于经历秦火又回到功能混融、领域不分的汉初社会而言,唯有确立与氏休息、“清静无为”的治国之策方可恢复生产、维持统治,施行黄老之治怜逢其时。

    黄老思想以既定秩序为前提,是退却条件下的进取;在吸纳儒家的仁与礼、法家的法与势的同时,将正统道家从遁世主义转向经世致用,从消极无为转变为积极有为。

    高祖、惠帝遵从黄老思想,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扫除烦苛”和崇尚节俭等较为宽舒的统治政策,迎来了“汉接秦弊”后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景帝时期,对黄老思想更是推崇备至。黄老思想为文景时期的社会带来了轻徭薄赋、节俭缓刑的宽舒政策,也带来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兼采百家之长的学术氛围。文帝即位,更是博采众长,任用贾谊、晁错、公孙臣等为朝臣。新王朝的诞生,为走过秦暴政而浴火重生的士人提供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汉初社会日渐呈现出宽松而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社会气象。

    文景时期的学术繁荣与春秋战国的思想争鸣有所不同,汉初的各家各派不断探寻实现王朝长治久安的举措。

    文景时期形成了充满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令经历了暴秦的文人重新唤起了积极进取、治国安邦、立功扬名的强烈愿望。汉初文人在宽松的政治生态环境下,积极追寻春秋战国士人建功立业的足迹以求不朽。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是,汉初文人一切建功立业目标的设定无不与大一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都在直面社会现实症结,提出治国良策。汉初文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兼具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洞悉王朝初安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深刻揭示了文景盛世下的社会潜在危机,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彰显出个体生命的光彩。

    “务为治”,因时事而权变,是汉初文人安邦立国建功立业的途径,儒学由汉初被排拒于政治中心之外到武帝时“独尊儒术”,60余年间与汉初社会政治之间的成功互动,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发展特点。

    从高祖排斥汉儒观念,到文帝颇征文学之士,汉儒社会地位的改变,是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学术包容为前提的,是文人一直致力于解决汉初社会现实问题而努力的结果。

    汉武帝元光五年,汉初文人完成了由士到士大夫的转变。对汉初的文人而言,这一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代表文人主体的儒生作为一个群体,不断在政治上传达着他们的强音,在历史上持续地留下深痕。学术风气也因儒学对主体地位和政治话语的把握,而表现出儒家气象。

    (选自《汉文景时期的文人气象》,见2019年9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景时期指汉朝初年统治者因为采取与民休息等政策使政治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富民强的历史时期。

    B.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经世致用,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非常适合汉初满目疮痍、人心思定的社会状况。

    C.黄老思想以既定秩序为前提,吸收儒家仁与礼和法家法与势的同时,将道家思想从消极无为转变为积极有为。

    D.文景时期形成的博大、包容、进取的文化气息,使文人产生了积极进取、治国安邦、立功扬名的强烈愿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架构展开论证,首先总说观点,接着概括历史背景,点出黄老思想照应题目。

    B.文章第二、三自然段讲述文景时期遵从黄老思想的原因及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其后的论证扫除障碍。

    C.文章前三段,论述了黄老思想对汉初文化氛围和社会气象的作用,有利于下文对“文人气象”的展开论述。

    D.文章最后一段论述了汉文景时期文人气象的发展结果,概括指出此时的学术风气也因此表现出儒家气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发端于文景时期;文景时期的治理为汉武帝盛世的到来奠定了物质文化基础。

    B.汉高祖、汉惠帝遵从黄老思想,实行宽舒的统治政策,为当时文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C.从高祖的排斥到文帝的重用,汉儒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是因为他们一直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努力

    D.汉初文人和战国士人都追求建功立业,但前者与大一统的现实政治紧密相关,后者则无此远大目标。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统治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来描写“焚椒兰”的语句是“__________”,用来描写“宫车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比况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②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④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登高》中有一联“__________________”俯仰结合,声色并茂,有动有静,对仗工整,可谓佳句。

    (5)《蜀道难》中描绘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_____,____”,当然会更加愚昧。

    (2)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描述了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的艰险的蜀道。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韩愈运用对比、议论等手法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早春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

    (2)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 ,宋濂用“______”两句述说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杜甫的《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杜牧的《泊秦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感叹兴亡、忧念现世的悲难。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木棉花

    宋湘

    历落嵚崎可笑身,赤腾腾气独精神。

    祝融以德火其树,雷电成章天始春。

    要对此花须壮士,即谈风绪亦佳人。

    不然闲向江干老,未肯沿街买一缗。

    【注】①木棉花,落叶乔木,花大而红,盛于岭南。②“历落嵚崎”一句化自《世说新语·容止》:“周伯仁道桓茂伦,历落嵚崎可笑人”,本指山的高峻,后常比喻人的杰出不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腾腾气”避熟就生,打破了一般七言诗二二三的节奏,前四字不可分。

    B.木棉是花中的火德之君,和雷电一起敲响天鼓,涂抹春回大地的壮丽画卷。

    C.诗人认为木棉是散发着强烈青春气息的奇女子,与之相配者该是“壮士”。

    D.诗人以拟人、比喻等手法,借景抒情,在对木棉的描绘中寄寓了其思想情感。

    【2】诗中的木棉花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善之方

    袁了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试以往事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之。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为之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因撤己之米,煮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又俱为名臣。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公复禀曰:“辇毂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夫人后生应埙、应坤、应俊,皆显官。   

    ……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何谓真假?有益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府,子贡赎人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乃知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选自《了凡四训》第三篇,有删减)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试以往事之 征:证明

    B. 少师父生 逮:追踪

    C. 遂依其所指而之 窆:安葬

    D. 宰为之颜 霁:和缓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济渡为生   煮粥食囚

    B. 辇毂下,尚多冤民   是故人行善

    C. 有益人是善   皆受金

    D. 怒犹未息   子贡赎人不受金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顾则囚人堪悯   (如果只)顾自家人,那么囚犯就太可怜了。

    B. 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写成公文告诉了刑部堂官。

    C. 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当时屠康僖也差点进入减刑行列

    D. 为善而不穷理 做善事却不知探究做善事的道理

    4请翻译下列原文中的句子

    ①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②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5填空。

    ①根据前三段内容,用一个熟语概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②“善”的甲骨文写法是即羊,意思是“祥”;即眼睛,意在强调“看见”;

    可见“善”的造字本义是眼神安祥亲和。由此推断,“善”属于六种造字法中的_______

    6文末作者说“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距离无处不在。或有形,或无形;或天涯,或咫尺;或人与人,或人与世界。距离可以产生美,也可以产生隔膜。

    阅读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