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中“郎中”一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的属官
B.宰相
C.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D.宫廷侍卫
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道”,指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就是“祖道",指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B.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如“留侯张良”是封号加姓名的。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再如“左尹项伯”,也是封号加姓名的。
D.古时音乐分为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变徵之声”中的“变徵”,足“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B.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不易磨损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C.失恋像翻滚的火锅汤,而希望就好比羊肉,鲜红着扔进去,瞬间变成灰白。
D.我开着车,紧盯路面,就像不是车在奔驰,而是柏油马路将自己送到了轮胎下。
4、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 B. 既东封郑
C. 共其乏困 D. 吾不能早用子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敛不凭其棺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欧洲海外扩张而形成的学科,人类学与全球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至今日,全球化已经渗透进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的要素。所谓全球化,就是指人群、物品、资本、技术、信息、符号、观念等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和高速的流动,所形成的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与频繁互动。
全球化的过程,实质上是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过程,也是理论家们所说的“非领土化”。全球化的基点在于,突破或超越民族国家的领土边界为范围的市场体系以及法律政治和社会文化。由此,形成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既相互对立又依存的关系。
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相生相克。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保障。民族国家为其领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力和资本的有效配置和生产、交换、分配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秩序和控制机构,并“画地为牢”似地为领土范围之外的介入设立了森严的壁垒,从而为资本主义在本国范围内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当民族国家领土范围内的经济要素不能满足机器大生产发展到一定成都所提出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市场和资本投资等需要时,以突破民族国家边界为前提的全球化,就成为不可遏止的洪流。至20世纪初期,欧洲殖民主义将世界版图几乎瓜分完毕,而其结果却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后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的勃然兴起和创建民族国家的浪潮,最终瓦解了持续近4个世纪的西方殖民主义体系。摆脱了殖民统治而建立起的民族国家,为了国家的富强和国民的福祉,又纷纷放弃闭关锁国的治理理念和自我结构自给自足的生计模式,转而选择市场经济体制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策略。否则,只有承受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边缘化的后果。正是在这种相生相克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含义、形式和治理逐渐转换和更新,全球化的模式不断创新,程度趋于深化。
民族国家建构的实际结果,是多族一国成为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状态,由此形成了在一个国家之内存在着人口绝对数量占多数的民族和人口绝对数量不占多数的少数民族、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的区别。获得民族国家的主体民族地位和统治权力的统治集团,利用媒体等各种手段,努力建构全体国民的共同体意识,以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而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意的非主体民族或族群,则通过媒体,强调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与散布民族主义甚至民族分离主义,以谋求独立建国。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景观。
(摘编自何明《全球化及其人类学论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常态,所以正确认识全球化是非常必要的。
B. 当资本主义发展至机器大生产阶段时,现今意义上的全球化就已经开始了。
C. 因为民族的形成与国家的创立关系密切相关,所以要求它们必须同步完成。
D. 民族国家的完整与统一,往往受到非主体民族的散布的民族主义的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论部分既提出了全球化的论题,又指出了人类学与全球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B. 文章重点论述全球化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它与民族国家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C. 文章从两个维度论述民族国家因其创建过程不同而各有特点,它们没有共同点。
D. 文章从民族主义的产生机制角度,论述了它是伴随全球化和民族国家而产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民族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等交流会越来越频繁。
B. 今天,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如果还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就必然会被贫困落后困扰。
C. 民族的形成与国家的创立本是不可分的统一形态,它们没有绝对的时间先后顺序。
D. 一旦一个或多个非主体民族不满意自己的生存状况,它们往往就会谋求独立建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2)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
(3)《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致福也没有拼命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无尽宝藏,可以尽情享用。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杜鹃这一传统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表达了凄凉之情。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军营之事后主刘禅都要咨询向宠,这样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同时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 ______ ”;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 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开头“ ______ ”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 ______ ”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师说》中写士大夫这类人从地位尊卑的角度为自己不从师学习进行辩解的两句话是:“ ______ , 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如郦道元《三峡》中引自渔歌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________,______来嘲笑大鹏。
(3)《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在《诗经·氓》中,集中体现这种鲜明的对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蜀道难》中,摹写山高入天,仿佛可以触摸到星星,行人行走艰难而抚胸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2)人生如梦,_________。
(3)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秦的统治者对从六国抢来的珍宝的使用情况,表现其生活的奢靡。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刘禹锡
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同时表达了对东去赴任的李郎中的劝慰。
B.植物生长葱翠茂盛,松花新茶泛着清香,美景乐事折射恬然之意。
C.虽然是送别,但诗人对朋友没有依依不舍,而是满怀深情地祝福。
D.全诗格律谨严,语言清新自然,情感表达较为含蓄内敛,意味深长。
【2】诗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zhèng),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赠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cǎi),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hú),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賦诗颂,大为王铎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xī)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xǐ)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弘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遣、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赠,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加封官爵称号。《清史稿•岳起传》:“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
B. 辟,征召。本指由中央官署征聘某人,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在文中含义则是“授予……官职”。
C. 同光,与文中“天复”都是用以纪年的年号,汉武帝以后,帝王“称帝改元”时,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年号。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中“乞骸骨”的意思完全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琪乃簪缨世胄,出身名门。先祖中有多人曾在朝廷中担任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 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其文思才学让晋公大为称赞。
C. 李琪擅长作文,当时一些文士的辞赋不能及时表现主题,李琪却能“入句见题”,得到李谿赞赏,李琪因此更加出名。
D. 李琪擅长政论,仕途却最终受挫。庄宗欣赏他的奏书言策,任命其为国计使,后又直升辅相,不久因祸起萧墙而停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
(2)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他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终生未打破过这个规律。据说镇上的人们可以根据他的散步时间调时钟,他堪称“瑞士造手表”。而出生于瑞士钟表匠家庭的大哲学家卢梭却在16岁那年,背上行囊,开始“我要走就走,要停就停,爱走多少路就走多少路”的四处漫游。人是否需要按照固定的模式生活,两位思想家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