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善射,娴将略 娴:熟悉 B. 密遺人市马缨 市:购买
C. 道殣相望 殣:饿死的人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为: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
B. 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C.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D. 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 变化莫测。
A. 情投意合 清澈 跌宕起伏
B. 情投意合 清新 此起彼伏
C. 志趣相投 清新 跌宕起伏
D. 志趣相投 清澈 此起彼伏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看过许多民国时期的文人论战,___地说,鲁迅跟林语堂斗嘴,比鲁迅跟叶灵凤斗嘴,好看多了。鲁迅讥讽叶灵凤,似乎有点___,缺少可观赏性。鲁迅跟林语堂唇枪舌剑,这才是___,我看得___。
A. 坦诚 以强凌弱 半斤八两 津津有味
B. 坦率 以强凌弱 棋逢对手 津津有味
C. 坦率 弱肉强食 半斤八两 津津乐道
D. 坦诚 弱肉强食 棋逢对手 津津乐道
5、湖南省怀化市剿匪胜利公园大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百战生英风,五溪流水凝碧血”,最恰当的下联是( )
A. 千秋留浩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B. 千秋留浩气,九岭白云寄丹心
C. 一生留正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D. 万代颂英烈,九岭白云寄丹心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旅游是民众休闲、娱乐、放松、增长见闻、陶冶情操的日常活动。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业效应凸显,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中的特殊一类,有其独特的一面。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并非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是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攻坚克难所凝结成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所利用的,是记录着中国人民“站起来”艰辛历程的革命文物。
这些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保护好、利用好这些革命文物,宣传好、弘扬好这些精神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红色旅游不能只是娱乐、休闲、放松,不能只是猎奇般地长点见闻,更不能只是为了搞活经济,红色旅游首先必须以精神为魂,以教育为用。任何红色旅游,如果没有寓教于游,没有在旅游中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贯彻红色教育,那就是把“红色”二字当幌子,是不合格的红色旅游,是走偏了的旅游发展。对红色旅游来说,只能以精神感染人,以教育感化人,只有让游客在红色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教益,红色旅游才不失其意义。
(摘编自肖罗《红色旅游,寓教于游》)
材料二: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基于此,江西把准方向,注重发挥好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把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使游客们在旅游中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为了让井冈山的红色历史和秀美风光更加深入人心,井风山市推出了以“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培训。这种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形式,将历史事件、红军战争、红军生活情景有机融入,让游客在红色培训中学习党史、熏陶理想、锤炼品格。目前,井冈山有培训机构20多家,参加红色培训人数突破百万人次。
为告别“一栋房子、一根棍子、一个话筒子”的红色旅游资源传统展示模式,使红色旅游生动活泼起来,瑞金市先后推出“十送红军”等19个与游客互动的情景剧表演。游客穿红军装,扮演成各种革命角色,经历红色革命情景,从而让历史活跃起来,让文化深入人心。游客们仿佛回到了20世纪30年代,看到了中央苏区轰轰烈烈的红色盛况。
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来到江西的红色旅游景点瞻仰、寻访,体会的是传承,留下的是思索。
(摘编自胡晓军、马荣瑞《红色旅游助推老区脱贫攻坚》)
材料三:
相关调查显示,如今的红色旅游游客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游客平均年龄为35岁;“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到访红色旅游胜地成最新趋势。这既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也使红色旅游面临重大挑战。
今年9月上海旅游节举办期间,上海开发“红色一公里”深度旅游体验,将一大会址纪念馆及周边的石库门优秀历史建筑群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受欢迎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不仅能体验红色之旅,也能感受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此外,上海还推出“精彩上海体验之旅·红色旅游国际家庭推广日”旅游产品,来自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1组家庭成为首发成员,他们共同参观游览了上海之巅、摩西会堂旧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及黄浦江。通过对红色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挖掘、整合,打造精品,塑造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这样吸引了更多游客参与。
湖南湘潭则推出了红色旅游与传统教育结合的旅游产品。湘潭建设了韶山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湘乡东山书院红色旅游书屋为来景区参观的各地游客和在东山学习的4000多名高中学生服务。游客参观完景区之后,可以到书屋博览群书,在享受完景区视觉大餐后品尝精神食粮。参观游客表示,这里有在新华书店和其他科普图书馆读不到的书籍,经常有游客因读书而误了回程的公交车。如今,湘潭红色旅游书屋已经是一个知名品牌,成了景区的一道新风景。
(摘编自尹婕《凝聚民心强中华,红色旅游走进新时代》)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2021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最多的年份是2019年,超过60亿人次;而国内游客人次最少的年份是2020年,不到30亿人次。
B.从我国国内游客增长率来看,2017年~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达到近几年的最低点,而2021年又有所上升,和2017年相同。
C.其他旅游都要依托青山绿水等自然资源,而红色旅游所依托的则是红色文化,它属于旅游中的特殊一类,具有不同的特点。
D.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应贯穿红色文化,贯通红色精神,注重对游客的红色教育,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2020年我国国内游客人次创近几年最低点,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下降。
B.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游客如果只是追求娱乐、休闲、放松,甚至追求猎奇般地长点见闻,那就偏离了红色旅游寓教于游的目的。
C.井冈山、瑞金都非常重视红色教育,发展红色旅游不是为了搞活经济,而是为了让游客在游览红色景点时受到深刻的教育。
D.如今红色旅游游客呈现年轻化趋势,“80后”父母携“10后”小朋友游览红色景点已成主流,这使发展红色旅游面临新的挑战。
【3】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提出合理的措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悲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的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自己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奏,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提倡人们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也不要勉强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传达出对人生之短暂与个体之渺小的感伤。
(3)“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一句,以声写声,表现出乐声的变化;“______”一句,以形写声,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一句,对登楼远眺之景进行总括评价;联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1)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中阐述宋荣子对待赞誉和责难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诗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作者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为表现蜀道的高峻无比而摹写行人手摸星辰、屏气不敢呼吸,用手抚胸、长吁短叹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宫嫔梳妆时打开镜子,镜面晶莹闪烁来极写宫中生活的荒淫和奢靡。
(3)古诗词中常使用“月”的意象,“月”是美丽的象征,带给人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又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人们对故乡、亲友、恋人等的相思之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月”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者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
(2)在《论语》中,曾参用“ , ”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学习,看到不好的现象应该自我对照的名句是:“ , 。”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1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①。
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
(刘肃《大唐新语》)
(注)①适莫:指用情的亲疏厚薄。
【1】解释下列加点字:
颇轻师德 识者多之 此适为我忧也 ④是逆前人怒也
【2】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 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 B. 师德密荐之/朕之用卿
C. 师德知之而不憾/而师德以功名终始 D. 庶不为兄之忧也/我为其所容
【3】翻译句子:
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
【4】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简要评价。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现代文阅读I《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中引用了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的一句话:“身处快时代,越来越多善于内省的人们由衷感知到,历经岁月积淀的才是高级的,直入人心的。”
材料二:ChatGPT聊天机器人突然火爆,掀起一股人工智能热潮。它能进行文字翻译、文案撰写、代码撰写等工作,不少人感慨人工智能带来了高科技的便利;随着ChatGPT热度“狂飙”,很多人甚至断言,“一觉醒来,你可能就失业了”。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有何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